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古籍_《孟子》<盡心上>35:父親殺人

聲明:藍色字是引文,黑色或紫色是我話。

我喜歡這一小段。

桃應問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
孟子曰:「執之而已矣。」

(桃應:)「然則舜不禁與?」
(孟子)曰:「夫舜惡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桃應:)「然則舜如之何?」
(孟子)曰:「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
       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欣然,樂而忘天下。」


扼要地翻譯白話:
桃應問孟子:假如舜做天子,皋陶為法關,舜的父親犯法,舜會怎麼處理?
孟子答:抓起來執法就是了。
桃應又說:舜不會阻止他父親被逮捕嗎?
孟子:舜怎麼阻止,這結果必然要接受的。

桃應又講:難道舜就這樣接受喔?
孟子:舜在看待天下就好像一雙破鞋子一樣,偷偷背著父親逃跑,
沿著海邊住下,終生開心,忘了他曾經當過天子。


我喜歡的原因,就是他在法律與親情之間挑一個,他選擇親情,
但不會因為護短而破壞法治,扭曲所有人共通的對錯標準,
講一些顛倒是非的話來強辯,或者毀謗制度不人性。
反而自己帶著父親偷偷離開,尊重法律,選擇親情。

孔子的「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