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社會_《崩時代》:財團化、窮忙化、少子化

《崩時代》這本書主旨在論述台灣目前面臨的重大問題及其因果關係,如下圖(註1),
並在書中一一提出解決方案。下面筆記,我僅摘錄列出我個人認為的重點。


主要問題有三,財團化、貧困(就業環境惡劣)化、少子化。
關於財團化:
◎經濟至上的迷思:
 1. 陳水扁:「經濟發展優縣、社會福利暫緩」、「台灣優先、經濟優先、投資優先」
 2. 馬英九:「(經濟)馬上好」、「六三三」
◎拚GDP,但GDP的計算不能代表國家進步
 GDP= 受雇人員報酬+間接稅淨值+固定資本消耗+企業營業盈餘(Page 67)
 §台灣的GDP成長,是減稅讓"企業營業盈餘增加",而政府不管"受雇人員報酬"減少,
 成長的果實,被資方拿走。§
 (Page 71)2011年監察院對行政院的糾正文:
 「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情況正是造成國內「就業市場萎縮,薪資停滯不前,
  但GDP成長卻年年亮麗」的主因。
◎解決方法:富人加稅,窮人加薪,共享經濟成長(Page 119)


 
關於貧困化(就業環境太差):
◎解決方法:
 1. 放寬貧窮線認定標準
 2. 積極協助就業:職業訓練,停工僱用獎助就業、強化就業服務等方面
 3. 立法保障非典型工作之工作貧窮者的勞動權益



關於少子化:
◎(Page 165)錯誤認知:
 當別的國家已經打破「先進國生育率必滑落」的詛咒,
 生育率逆轉向上,我們還在欺騙自己:「女性就業率提高,生育率一定降低啦」,
 「歐洲國家的稅收很高才能發更很多津貼,生育率才會回升」。
 §後面會說,重點不是發錢,根據統計,發錢不能鼓勵生育率提高,
  是便宜公立托兒所才有拉升生育率§
 甚至,台灣還有抬出父權意識形態的大旗,指責信在人太過自我中心,
 不重婚育,故導致生出生率下滑,應多宣導家庭價值及養兒育女的好處云云。

◎另一個錯誤認知,少子化,醫護變少,可以請外籍看護:
 現在,台灣人家家戶戶都想用外籍看護。但是未來有那麼多的「東南亞外籍看護」
 讓台灣人使用嗎?當日本、台灣、中國紛紛因少子女化而流失勞動力,
 更多勞動密集產業轉移到東南亞、中東、非洲或其他發展中國家;
 東南亞的人民會選擇留在自家的「世界工廠」打工,還是到台灣從事老人照顧工作?
 未來,怎麼樣的薪資對它們會有吸引力?哪種薪資水準是台灣人家家戶戶都付得起的嗎?
 (Page 173)

◎歸根究柢,(少子化)來源是一個個年輕就業家庭,所遭受的真正生存壓力。
 造成此等壓力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國家政策官僚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
 「養兒育女是每個家庭自己的事,政府為什麼要幫忙?」
 §台灣政客對公民社會的認知,還沒有辦法"從身分走向契約"§
 ...郝柏村擔任行政院時,更明確強調要「三代同堂」,
 拒絕由政府推動普及的照顧福利政策,部分媒體也附和郝柏村的說法,
 說國家支持家庭會拖垮經濟,把台灣變成「懶人國」。

 但是保守傳統的家庭主義的政府,放任養兒育女由每一個就業家庭自行承擔-
 特別是由這些就業家庭的女性(年輕的嬤嬤,年老的阿嬤)自行承擔。
 於是我們當時錯過了由國家政策支持家庭育兒的歷史機會。
 (Page 177)
 §我覺得這論點講得非常有道理§

監察院的「因應少子女化」調查報告也指出,
 「減稅」與「直接現金補貼」是兩種「昂貴」的政策(對政府財政而言),
 各國經驗居顯示效果不大。「提供幼兒照顧服務,讓媽媽無後顧之憂」
 被公認是當前較有效的模式。歐洲知名社會學家亞斯平安德森
 (Esping-Andersen)在《未完成的革命》一書中說:兒童津貼雖然有意義,
 卻無助於提升生育率,因為問題核心是工作與家庭的衝突
 若人民無法平衡工作、育兒兩端的壓力,光憑發錢恐怕無法解決少子女化危機
 (Page 197)

◎台灣的問題,並不僅僅是因為稅率低,所以政府沒錢做事。
 我們面對的是不合宜的家庭主義觀念、不符現實的自由市場論調,
 (私立托兒所太貴,隨便哄抬。因為怕擋人財路,公立托兒所太少)
 導致因應少子女化的政策應做而未做,做了又做錯,陷入「發錢催生」的陷阱。
 總之,台灣的超低生育率絕對是一場政策擺爛與記得既得利益者阻饒所造成的「人禍」。
 (Page 204)

◎解決方法,其實上面大部分有點到了:
 放眼全球,許多國家因為察覺到女性勞動參與率提高的影響,
 於是,早開始鼓勵男性育兒、創造公共托育、提供育嬰假並穩定女性就業機會
 扭轉了發達國家必然少子化的魔咒。
 這些國家打破了女人必須在職場與家庭之間「二選一」的傳統限制,
 讓職業婦女不用辭掉工作也有氣力照顧子女,結果,隨著女性勞參率提高,
 生育率也可以提高。(Page 207)
 


總結:
產業政策(Page 218):
1. 就業式成長,而非以GDP為標準
2. 製造業為本(這才是台灣優勢,就業機會多)
3. 福利服務公眾化,比如增加公眾托兒所、社會住宅

社會政策(Page 221)
1. 管制資本外移,降低兩岸經貿自由化衝擊
 外移企業要取消租稅優惠
2. (窮人)加薪(富人)加稅救台灣
 (1)提高最低工資
 (2)富人加稅
 (3)研發獎勵以補助代替減稅
3. 強化工會協商能力,革新勞資爭議處理機制
 工會自由化,降低工會成立門檻,廢止工作類型限制,解除不當行政干預
4. 協助脫貧
5. 逆轉少子化(解決方法前面提過,這裡就不重複)



------------------------------------
註1:Page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