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

藝術_聖母著藍紅裝

我在廟宇看到石雕,對於上頭人物故事不懂時,
就會聯想到,那天主教徒、基督教徒呢?
看到教堂彩色玻璃上圖案跟西洋畫作、石像,
他們能否辨識那是出自聖經或希臘神話哪則故事嗎?
知曉那是那位聖者、聖徒或希臘神祇呢?

有人說,那些個故事西方人自小接觸,爛熟於心,
每號"人物"都有固定形象,因此能一眼即識。
比方,聖母瑪麗亞,穿著一定(多數)是藍加紅。
我很好奇真的是如此嗎?為什麼專選兩色呢?
稍稍查了一下,
有種說法是(註1):
藍色代表「天主所創造」,
 所以聖母穿著在內的衣服 是藍色的,有些天使穿的衣服也是藍色的。
 紅色則代表「天主的恩寵」,
 就是用這顏色的衣服代表瑪利亞是「充滿恩寵者」(路1:28),
 而且紅色的衣服是蓋在藍色的內衫上的,顯出分量也比較多。
另有說法是(註2):
基督教中,聖母瑪麗亞又稱為「海之星」。
 英文裡海叫作「marine」,這正是瑪麗亞的由來。
 無論是「聖母」和「母」都和海有所關聯,
 海的顏色為藍色,因此這就是聖母瑪麗亞的代表顏色。
 瑪麗亞的藍色斗篷,表示「天上王國的女王」,紅色衣服則為「神之母親」的意思。
 另外,也有人解釋成藍色代表「信仰」,紅色代表「神的母親」。
 基於這個理由,無論是中世紀或是文藝復興時期,
 為了遵守基督教繪畫的傳統,都為聖母瑪披上一件藍色斗篷。
 其中尤以紅色衣服外面,穿上一件藍色斗篷的畫法居多。
 不過,無論是哪個時代,
 繪製瑪麗亞藍色斗篷的藍色顏料,都是使用價格較昂貴的群青藍。
 在著色斗蓬以外的藍色時,則使用價格較便宜的藍色顏料,
 至於為何如此,則是因為這是長久以來的傳統。

不論理由誰為正確,看起來聖母穿著藍色是肯定的。
附圖(註3)是拉菲爾的<草地上的聖母>,
這張最有名的是他的三角構圖,體現西方藝術的和諧對稱。
聖母穿著就是藍色加紅色。
藍色外圍草地刻意偏黃,即互補色,襯出視覺振動感。
紅色外圍草地刻意偏綠,一是同理。



------------------------------------------------------------------------------------------------------------




註3:畫的出處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醫健_生氣時別激烈運動

今天讀「得到」的一篇文章<心情不好千萬別跑步>(註1),
是環球科學<生氣的時候去鍛煉,心臟病發作概率升兩倍>(註2)的摘要。
於此,我僅引用得出結論與說明,
並沒有摘錄文裡說的實驗方法,考慮了哪些因素作出統計,條列如下。
1. 一個全世界範圍內的研究表明:
沮喪或者憤怒的情緒會使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提升到平時的2倍以上,
劇烈的體力活動也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2倍以上)。
所以,如果綜合兩個高危因素的作用,
比如試圖通過體育鍛煉冷靜下來,那麼這個人心臟病患病風險就會大幅度提升。

2. 美國心臟協會的《循環》(Circulation)雜誌:
它指出,心情沮喪、憤怒以及劇烈的體力活動都是誘發心臟病的高危因素,
而且這幾個因素同時出現時,其導致一個小時內心臟病首次發作的風險關聯會提升1倍。
這意味著,對於在心情沮喪或者憤怒時去進行劇烈運動的人來說,
心臟病風險會上升到平時的3倍以上

3. 從事心臟護理工作的Maureen Talbot說道:
「這個研究表明情緒和過度運動可能成為導致心臟病發作的誘因
儘管這個結論有一定意義,但要注意的是,這兩個因素並不是誘發心臟病的根本原因。」
心臟病的發作主要是因為脂肪沉積,脂肪斑塊堆積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
 如果斑塊堵住血管,血栓形成,就會導致心臟病發作。
「了解了這些可能導致心臟病的因素,
 人們就可以通過戒菸、開展體育活動、保持健康體重等措施來減少患病風險。」


從此得知,
心臟病的「成因」是:
 由於脂肪沉積,脂肪斑塊堆積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
 如果斑塊堵住血管,血栓形成,就會導致心臟病發作。
而情緒和過度運動,充其量,稱作是心臟病的「誘因」。
令我比較訝異的是,情緒加過度運動會導致心臟病風險會上升三倍。
有人提倡,靠運動來宣洩情緒,
其理論根據是,現在人生活緊張,
而人一緊張就會分泌腎上腺素,這是人類為了適應突發狀況,長久以來的演化結果。
在蠻荒時代(人的文明時代,比蠻荒短得多),遇到野獸攻擊,災難,
身體必須瞬間提供能量,為「或戰或逃」做出應對。
然而,時過境遷,現在的"緊急",經常不太需要靠霎時的爆發力了。
因此,需要靠運動,甚至是激烈運動,來代謝多餘的氣力,回復平靜。
便會有同理類推到"沮喪","生氣",也這麼幹。
我便是如此操作的。
誠然,按醫學報告所言,就應當停止。
但遇到"沮喪"、"生氣",不運動發洩,那該當何為呢?

我想,還是用我喜歡那段話:「血水只能用清水沖洗才乾淨,而不是用血水。」
與其跟人對罵,出口惡氣或找人訴苦,不斷回想,
都不如平平靜靜地坐著深呼吸、心念集中在觀呼吸,讓心情緩緩地降溫,直至安寧。



------------
註1:得到-醫健-脂肪;心情不好,千萬別跑步

註2:生氣的時候去鍛煉,心臟病發作概率升兩倍

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

札記-哲思-一切的榮耀在成功那一刻起衰敗

我好喜歡 巴頓將軍電影的這段旁白,整部電影印象最深的就這一段(註1)。
我跟很多人提過,早已忘記講幾回了。呵呵。

The film ends with Patton walking his dog, a bull terrier named Willie,
and Scott(飾演巴頓的演員) relating in a voice over
that a returning hero of ancient Rome was honored with a triumph, a victory parade in which

"a slave stood behind the conqueror, holding a golden crown,
and whispering in his ear a warning: that all glory ... is fleeting."

稍稍翻譯一下:
電影的最後一幕,巴頓將軍牽著一隻名叫威利的鬥牛犬,慢慢走遠。
旁白說:
「凱旋而歸的古羅馬英雄,接受勝利遊行的人群簇擁,
 戰俘捧著金冠站在這位征服者身後,
 在他耳中低語警告:『你的榮耀從今日起,開始逝落。』」


我一直以來的看法就是,人處於追求的過程中,是最快樂的。
就像曾有人問法師:「佛與菩薩的差別是什麼?」
法師答:「佛是更行菩薩道。」

成佛不是終點,最終坐那給人朝拜,
而是回到人間,倒駕慈航,與空相應從事莊嚴世界、成熟有情(嚴土熟生)的事業。


---------------------------



2016年11月7日 星期一

中國人物_(唐)李商隱

據百度百科條目:李商隱(註1),要知李商隱生平,可讀三史籍記載。
《舊唐書 ·卷一百九十下·列傳第一百四十》(註2)
《新唐書 ·卷二百三·列傳第一百二十八》(註3)
《唐才子傳 ·卷七》(註4)
前兩本是官書,說史正式,著眼於述說李商隱的官宦仕途。
哪一年到何地,官拜何職,加入牛黨,倒戈變李黨,諸如此類。
《唐才子傳》的版本故事性較前二者強,讀起來趣味橫生。

下文是我在網路上找到的翻譯(註5),稍加做了刪減。
李商隱(按:生於813年),字義山,今天河南沁陽人。
令狐楚很欣賞他的才能,就讓他歸到自己門下,教授他應付科舉的文章,待他很豐厚。
(按:李商隱當時正在玉陽山上和宋華陽談戀愛呢,
   後來因為被皇帝知道了,就把這些上山修行的宮女都殺了,
   這也就導致了他的情一開始就注定了悲劇,他也被從山上趕了下來)

開成二年(837),24歲的時候,當時的進士科的主考官是一個叫做高鍇的人,
令狐楚和他友善,在高鍇面前說了很多好話,於是就升李商隱做了進士。
然後又因出類拔萃,令狐楚向朝廷上奏書,
李商隱當上了集賢校理(按:集賢院整理圖書的官職)的官職。

令狐楚後來死了,王茂元是當時的涇原節度使,一直很欣賞李商隱的文才,
向朝廷上表,調升他為涇原節度使府掌書記,並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後來李商隱調回到長安當了待御史的京官。
但是王茂元是李德裕黨的,元本提拔他的令狐楚是牛黨的,
名流們譏笑李商隱行為不端(牆頭草),排擠他。在京城,一直沒有升遷。
於是來到了桂林總管鄭亞府里當了節度判官,後來鄭亞被貶到循州,他也一起去了,
過了三年回到了河南老家。
由於生活實在過不下去了,太窮困了,因此又去依靠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
令狐綯討厭他忘記了他們家曾經對他的恩惠,
見利忘義竟去和李黨的人搞在一起,謝絕和他來往。
重陽那天,李商隱就跑到令狐綯議事大廳,在牆壁上提了首詩。寫的內容就是求個官職。
令狐綯看到了詩內容後,動了惻隱之心,於是讓他當了太學博士。
當時柳仲郢是劍南東川節度使,徵李商隱為節度判官,
李商隱作風清廉耿介讓人生畏,後來被別人彈劾,
他出任廣州都督,有人袖藏黃金來賄賂他,李商隱拒絕他說:
“我的性格本來就是這樣,難以改變,不是怕此事被人發覺。”
不久,他又回到長安當了檢校吏部員外郎。任期滿後,客居滎陽去世。

商隱工與寫詩,喜歡用典故,老是翻書查典故,寫的很隱澀,
古人認為水獺在捕到魚過後,先不吃,都擺到岸上,
等到了一定數量在來慢慢享用,因為著個樣子,像是水獺在祭祀一樣,
所以這種現象叫“獺祭魚”(按:意思就是水獺拿魚來祭祀)
而那岸上堆的那一排魚就像李商隱寫詩愛堆典故,
所以要查很多書,而那在桌上擺的書就很多,就像水獺祭魚一樣,
所以別人送給李商隱一個外號,叫“獺祭魚”。
當時和他齊名的還有溫庭筠、段成式他們的詩寫的很穠致(按:那一串字縮成一個字)
因為他們三個人在家裡排行都是第十六,所以把他們三個合稱“三十六體”
(按:三個排行第十六的人寫的詩的風格)。

李商隱考上進士之後的一天,在長安玩,但是很多人還不認識這個新科進士,
到了晚上到一個酒店去住房,不想有一群人在玩賦詩的遊戲,
剛有人寫完一首《木蘭花》,李商隱隨便寫了一首就技驚四座,
眾人不知原是李商隱,向他致歉,有眼不識泰山。
當時白居易老了退休了,晚年沒啥愛好就是喜歡讀李商隱的詩。
說:「我要是死了,我想下輩子投胎,要當李商隱的兒子。」
這話被李商隱聽到了,他於是把他生下來的兒子就取名叫做:“李白老”。
但李白老長大非常愚蠢,溫庭筠就嘲笑他不是李商隱的兒子。
後來李商隱又生了個兒子叫“李袞師”很聰明,這可能就是白居轉世的吧。
李商隱文章自成一格,有別與三十六體的另兩人,後人稱之為:“西昆體”。


有些文章提<木蘭花>事,說寫這首的是李商飲的魂魄,因為當時李商隱離世已久。
他們所引的出處是宋朝姚寬《西溪叢語》(註6),
而辛文房《唐才子書》成書在他後面的元朝。
不確定辛文房是基於什麼證據而省略,
如果是為不言怪力亂神,就不會寫白居易轉世成為李商隱二兒子的事了。


曾聽人說:李商隱寫了為數不少的"無題"詩,是因為他愛慕的對象不可告人。
既然不可告人,那難說確有其事。
央視有集節目說:<夜雨寄北>是寫給李商隱的妻子王氏,可也有人說寄給長安友人。
十多年前,我從蘇雪林先生《李義山戀愛事蹟考》得知,
李商隱情詩對象,一向是難解之謎,困惑許多研究他的人,迄今並無定於一尊的說詞。
史籍上亦從來沒有明確地指出,李商隱情詩的哪首對上哪位女子。
在人們心中,
便常有金元文學家元好問所說:「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的渴望了。


《唐詩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隱的詩作32首,數量僅次於杜甫(38首),居第二位。
而王維入選29首、李白入選27首。李商隱在唐詩的地位,不言而喻。
杜甫是怎麼有這等成就呢?
他曾說自己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又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在杜詩中,我們能看到諸多用典,可見得他是由後天勤奮,嚴格自我要求而來。
那李商隱呢?跟杜甫有近似之處,愛博覽群書,嫻熟典故而用於詩。
不過,不同的是,詩的風格好濃致,創作時如同“獺祭魚”,把相關的資料,擺滿書桌。

我便是受到李商隱的影響,每次寫專題性的主題,
習慣盡可能查了個遍,一一比對安心後才成文。



--------------------------------
註1:百度百科條目:李商隱

註2:《舊唐書》卷190下

註3:《新唐書》卷203

註4:《唐才子傳 ·卷七》

註5:《唐才子書》-李商隱:白話翻譯

註6:姚寬《西溪叢語》
「洞庭春水綠於雲,日日征帆送遠人。曾向木蘭舟上過,
不知元是此花身【不知元是此花身繆校「元是」作「身是」。 】」
。一小說:唐末,館閣數公泛舟,以木蘭舟為題【木蘭舟「舟」原脫,據繆校補。 】。
忽一貧士,登舟作此,諸公覽詩大驚,物色之,乃李義山之魄,時義山下世久矣。
又嵐齋集載此詩,陸龜蒙於蘇守張摶座上賦此木蘭堂詩。未知孰是?

2016年11月6日 星期日

學習_萬維鋼<科學的休息方式>:活動筋骨與聊天才是

萬維鋼<科學的休息方式>(註1)讓我很有收穫,其中的重點有:

一.休息的目的:恢復注意力和意志力
 這兩個資源都是有限的,也是腦力勞動最需要的。
 注意力和意志力飽滿了,人才會看起來精神狀態特別好,處理工作才更高效。

二.只要是違背休息目的,都不是好的休息方式
(1)看新聞、刷微博這種事情,需要消耗我們的意志力和注意力,不是好的休息方法
(2)購物讓感覺很解壓,這算好的休息吧?
 正好相反,購物的時候,你要做各種各樣的決策,
 買什麼不買什麼,買什麼顏色,買多大型號,
 做這些決策都要消耗意志力,所以購物也不是好的休息方法。

三.正確的休息方式:做做伸展運動,或者跟別人聊聊天

四.幾點建議:
(1)斷網。讓意志力和注意力能徹底回血。
(2)休息頻率 
 很多人喜歡白天拼命地工作一天,到了晚上下班,再拼命地放鬆,喝酒泡吧,
 一直到眼睛睜不開了才回家,然後倒頭就睡,快意人生。
 另外一些人呢,主張勞逸結合,工作一兩個小時就休息一下,
 看看窗外的風景之類的,做到張弛有道。這兩種方法哪個更好呢?
 並不是各有各的好處啊,答案非常清晰,就是勞逸結合更好。
 而且科學家們說,這種工作一會兒就休息幾分鐘的休息方式,要從上午就開始。
 因為人體不是汽車,汽車油用完了能一次加滿,人不行。

(3)在哪裡休息
 多倫多大學的研究者,觀察了100多位在大學裡工作的人,看看他們的午餐是怎麼吃的。
 研究者發現,無論吃飯的時候談不談工作,那些跟同事一起吃午餐的人更疲憊;
 所以說,休息的時候,最好能夠遠離辦公室。
 如果你的朋友在你公司附近,最好跟他們一起共進午餐。
 如果只能跟同事一起吃飯,就盡量給自己爭取一點散步的時間,哪怕5分鐘都會很有效果。

四.區分好娛樂和休息


*****
這篇文章,萬先生給我們一個很明確的"休息"定義:恢復注意力及意志力(包含體力)。
與此相合,是休息,反之則不是。得明晰區別娛樂及休息。
而這句"區別娛樂及休息",我覺得是本文最大的亮點。
因為要問:為什麼常有人把"娛樂"當成"休息"呢?

例如,當遇到瓶頸又亟需解決,日思夜想、注意力被綁架,精神處於焦慮。
此時,身邊的人便會建議:
「轉移注意力,先將思緒跳脫現況,才有辦法從旁觀者審視問題。」
而所謂的「轉移」,多為請假旅遊、看電影、聽音樂等娛樂。

又例如,即將做一件十分不樂意或非常棘手的事,內心排斥、抵抗。
為了調整好心情,刻意淡化面對時產生的痛苦,
猶如藥品需要糖衣,便於開始前,先來段娛樂,愉悅得差不多再開始做事。


事實上,這不可免,更不能說是錯。
然而分撥"注意力及意志力"到「娛樂」,會有些副作用。
像是時間、體力、意志力的資源有限,過後依舊要「真正休息」。
再者,「娛樂」會跟「不想做的事」產生巨大反差,
日子一久,對事的抗拒加劇,對「娛樂」的需要會更加上癮,
因此,仍得克制「娛樂」。當然,休息過久,人也會倦怠不是。

重點依舊是:因時制宜,弄明白,需要的是什麼,做出最佳的對應。
而我個人是需要的,是「休息」居多,哈哈。



-------------------
註1:得到-學習-什麼是科學的休息方式

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札記-心理-人可以自我治療心理疾病嗎?

某個機緣,我問我朋友一個問題:「人可以自我治療心理疾病嗎?」
他說:「他不信心理醫生治療心理疾病。」
這間接在說:他也不信「人能自我治療心理疾病」。

雖然我既沒有醫學數據佐證,亦沒有親眼所見、實際接觸,支持我說答案是Yes or No。
然而,我寧可揀擇正面積極的答案。
不然的話,那些天天接觸「負能量」病患的心理醫生,如何自適?
他們心裡一定要有更強大的力量支撐、自癒能力,以免自已受影響。
因此,我覺得應該存在「自我療癒」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要使一個人振作,
除了周圍的人的幫助,最要緊的還是此人的本身意志。
缺少自願,其他人的努力都將付諸流水。
但心理疾病這事,恰恰沒有一個病人不願意想把"疾病"甩開的,卻偏偏陰魂不散。
例如對付胡思亂想,
普通人的對策是"那就是胡思亂想",沒其他意義。
而憂鬱的人,就說"萬一我的胡思亂想是真的怎麼辦?",
於是這亟欲擺脫的念頭比擔憂的事更可怕,反成提油滅火。
又例如強迫症,我曾聽過我一個朋友說,
他的鄰居每天出門要開開關關七八次,篤定門絕對有關好才安心。
他們忙到焦頭爛額,就是想證明是假、沒問題,才願放下。
簡單兩句作結:越努力越嚴重,充滿意願錯用功。
時常會聽人對他們說:「別想太多」,便是這麼回事。


該怎麼做呢?若我有萬靈丹,我就不會問「人可以自我治療心理疾病嗎?」
但我倒是可以說說我所聽到的建議,就是:"不評價"。
維持自我覺知,曉得有這麼回事,但不評價。

當幻想來時,說:「你來了。」;當幻想散時,說:「你走了。」
無須與它周旋、隨之起舞或閃躲,亦無須描述他是何物(Not doing),
就接納其存在(Being)。彷彿你是旁觀者,觀察它即可。如斯平等對待你每個念頭。

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

札記-哲思-老農說皇帝早點吃什麼

在那個有皇帝的年代,
有人問一個從來沒有離開家鄉的老農夫:「你覺得皇帝早餐吃什麼?」
老農夫:「有吃不完的饅頭,喝不完的豆漿吧!」

這是我最近聽到的故事,雖不知真假,但感覺十分寫實。
早餐的種類形形色色,
有港式飲茶、有西式早點的沙拉、培根、貝果、中式還有清粥小菜、麵湯。
為何老農夫心目中的炊金饌玉,卻長這模樣呢?原因就出在「眼界」。

饅頭、豆漿,可能在他一生中所知世上最頂級的了,故爾,給出這番答案。
試想,我心中所認為的那個最卓絕群倫、無與倫比的境界,
是不是也像老農夫、也像成語「野人獻曝」的野人一樣,
很傲氣說出"陽光"是世界最美好的事物。
而隨著見識增廣,會羞赧當時的言談,哈哈。


因此,要使自己能力強化,
並非一味補充自己覺得最重要的學識,把自己腦子塞滿滿,
人很容易受限在自己「眼界」的框架,在熟悉的事物窮打轉。
就像井底之蛙看到天一樣,把所有角度看完,天最大永遠這麼大。
反而是打破框架,才會有突破性的成長。

我喜歡伏爾泰的一句話:「常識其實並不那麼平常。」,多麼充滿意味的話呀。

札記-雜事-假如表弟中統一發票200萬

有一回,家族同遊,在車上,
阿姨問(當時)國小五年的表弟:「假如你統一發票200萬,你會怎麼用這筆錢?」
表弟不假思索說:「我會全部拿去買戰鬥陀螺。」
阿姨哈哈大笑,問:「兩百萬全部喔?」
表弟:「對阿」。正開始解釋戰鬥陀螺好在哪,又被阿姨的問題打斷。
阿姨說:「沒想到你媽媽喔?」
表弟立即應變說:「一些錢拿給媽媽,其他的才去買戰鬥陀螺。」

依然非常堅持買戰鬥陀螺阿。任何事再重要,最高只能排第二,但總比沒有好。呵呵。
周星馳電影有一橋段:
 夢蘿問阿星:
「阿星啊,我問你噢,如果綺夢出現在你面前,你會選她還是選我呢?」
 阿星:「如果綺夢再出現在我面前,我當然是選你作正選。」
 夢蘿:「那她就是副選嚕?」
 阿星:「是落選。」

我在寫<老農說皇帝早餐吃什麼>,回憶起這件往事,本想兩事寫成一篇。
但後來想,文字應精練不求多,把意思傳達到即可,故寫於此。

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

札記-醫健-醫療不能代替保健

多年前,有一位前同事,公司健檢出來,他跟我說:
「紅字好多阿~但我不理,保險保多一點就好了,哈哈哈哈哈」
他真的洋洋自得如是說,我想很多人會視之為荒謬吧。
既然如此,就得進一步問「荒謬」在哪?是「紅字過多」,或是「保險保多點」呢?

這兩者差別是啥?
如果是「紅字過多」,是意指"為什麼會把身體弄成這樣"。
如果是「保險保多點」,體況不佳既成事實,"為何不好好恢復或抑止惡化"。
簡言之,一個重"成因",一個重"後續處理"。


假如關注的是"成因"的話,該怎麼做呢?
我最近讀到一篇文章(註1),裡面個觀點很有趣:
為什麼還總是缺少一點動起來的動力呢?
 原因就在於,隨著科技,尤其是外科手術的發展,
 人們對健康的關注重心,漸漸從預防疾病轉移到治療疾病上
 在這之後,運動就越來越不受重視了。
 因為大家都認為,運動有助於身體健康,
 但生了病也沒關係,還有醫學給我們保底嘛,大不了最後還能去醫院。
 卻幾乎沒有想過,其實運動本身就能治病。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了解,面對同樣的成因,人們大都會選擇"治療",而非"預防"。
雖然知道防範未然較妥當,但多數人會等出現異狀才正視,
這是因為吃藥、開刀,比天天維持良好作息、營養飲食、規律運動來得簡單。

我曾經上過一堂課,
授課老師給了我重要概念:"健康保持在個人,治療疾病醫生幫"。
醫生不可能天天盯著你,能幫的是事發後,在此之前,個人為自己的身體負最大責任。
將健康推卸給醫生,十分要不得,而認定「吃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以吃藥進補代替正常作息、飲食、運動,當成努力過,更令人可懼!


假如在意的是"後續處理",可分兩點來說:
第一,檢視過去生活,移除造成不健康的一切。
如上所言,疾病前,靠自己;疾病後,請求醫生協助,共同合作直至康復。
之後照養、保健仍是得自己直下承擔,要醫生代勞,恐怕會是沒完沒了的惡性循環。

第二,若是想以保險來尋求解決,那就得問,要那些錢做啥?以醫藥換健康嗎?
豈不是又將責任落到醫生、醫藥體系頭上。
那麼,自始至終,問題又回歸成一件:
你願不願認清"健康保持在個人,治療疾病醫生幫"這概念吧。



-----------
註1:得到-醫健-運動不僅防病還能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