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日 星期二

札記-中史人物-(三國)曹操燒信※


曹操官渡之戰滅了袁紹後,
《三國志》卷1(註2)云:「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

白話為(翻譯非我目的,取大概意思):
曹操收繳了袁紹書信,當中有許都(曹操根據地)跟曹軍裡的人與袁紹往來的信件,
曹操全都放火焚毀。


有些人認為:曹操看過信才燒的。
援《三國志》卷23<趙儼傳>,裴松之的註釋(註3)為證。
該註釋如下:
 《魏略》曰:太祖北拒袁紹,時遠近無不私遺箋記,通意於紹者。
  儼與領陽安太守李通同治,通亦欲遣使。儼為陳紹必敗意,通乃止。
  及紹破走,太祖使人搜閱紹記室,惟不見通書疏,陰知儼必為之計,
  乃曰:「此必趙伯然也。」

白話為:
 《魏略》這本書寫:曹操與袁紹對戰,(甚多人認為曹操將敗),
 曹操身邊的人,不管親疏,都偷偷和袁紹通信輸誠。
 當時的陽安太守李通和趙儼一同作戰,李通也想派使節私通袁紹,
 趙儼敷陳袁紹必敗的道理,阻止了李通。
 等到袁紹兵敗,曹操令人收搜袁紹的書信,唯獨沒見李通的(因為沒寄過),
 曹操暗地想,"這一定趙儼教使的",便說了出口。

然而,裴松之後頭仍有話:
 臣松之案《魏武紀》:破紹後,得許下軍中人書,皆焚之。
 若故使人搜閱,知其有無,則非所以安人情也。疑此語為不然。

白話為:
 微臣 裴松之根據《魏武紀》(同註2):潰敗袁紹後...(如前述)。
 假如燒之前有閱覽,曉得誰有寄、誰沒寄,這不是安人心會做的(燒信便失去意義)。
 因此,我懷疑《魏略》所言有假。

裴松之寫出來,是為了反駁《魏略》吧!



--------------------------------------------------------------------------------------------------------------------------
註1:Photo by Odan Jaeger from FreeImages


註2:《三國志》魏書一 :武帝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