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

植物_庵摩羅果

從前聽法師講經,講到佛經上常出現的水果:菴摩羅果。
他說就是台灣的芭樂,即「番石榴」。
網路上有法師,乃至很多人持這說法(註1)。
然而,查植物資料,便可以發現似乎是有問題的。
因為「番石榴」的原產地是在南美洲(註2),而非印度,
芭樂不可能是菴摩羅果。
那麼,它是還存在世間嗎?若存在,是現在的什麼水果呢? 
奇摩知識有一篇文章說:菴摩羅果,就是油柑(註4),
從百度百科確定一下產地:
「佈於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
 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南美地區也有栽培。
 模式標本採自印度東部。」
再加上,維摩經弟子品肇註曰:
「菴摩勒果,形似檳榔,食之除風冷。」(註5)
這應當是正確答案。


翻譯一向是件麻煩事,有些人採音譯,有些人則取另一個名字替代。
例如:
蘋果,當初加州蘋果來到中國,
會貼標籤 "Red delicious apple"(註5),香港人就音譯,红地厘蛇果,
一半意譯:Red,紅;一半音譯:delicious:地厘蛇。
簡約為地厘蛇果,後又被叫「蛇果」,其實就是蘋果。
 
草莓,strawberry,又稱「士多啤梨」(註6),也音譯,不多做解釋。
櫻桃,cherry,又稱「車厘子」,亦為同理。



---------------------------------
註1: 
āmalaka 正確的譯法是庵摩羅迦果,玄奘大師的譯音是準確的。
僧肇大師採用了中西合璧的方式,譯音加上中文概念“果”字,
由於發音的關係,四字音節優於五字音節,
所以減去了庵摩羅迦的最後一個音節,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易於被國人接受。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amala意為無垢、潔淨、清淨,音譯為阿摩羅。
因為在漢語中沒有長短音的區別,
所以有些人把攝論宗唯識論第九識「阿摩羅識」中的「阿摩羅」
跟植物庵摩羅果混淆起來,其實在梵文裡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詞。
     
新稱阿末羅,阿摩洛迦,菴摩洛迦等。
舊稱菴摩羅,阿摩勒,菴摩勒等。
譯曰無垢清淨。謂如林檎。相當於菴羅,菴沒羅。
Amara譯曰天果,Amala譯曰無垢,通用阿摩羅,菴摩羅等。
漢字之使用混亂。
《西域記》八曰:「阿摩落迦,印度藥果之名也。」
《慧琳音義》二十六曰:「阿摩勒果,此云無垢。
《涅槃經》作呵梨勒,訛也。」
《維摩經弟子品》肇註曰:「菴摩勒果,形似檳榔,食之除風冷。」
《有部毘那耶雜事》一曰:「餘甘子,出廣州,堪沐髮,西方名菴摩洛迦果也。」
《梵語雜名》九曰:「阿摩楞迦。」
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阿那律,由於聽佛講經時打瞌睡,被佛訶責後過度精進,
七天七夜沒有合眼,以至於喪失見黑色以外色的能力成為盲人,
佛陀施大慈悲,教他修習金剛照明三昧(金剛照明禪定),
這位行者照此修行,遂得天眼神通,
他觀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庵摩羅果,被譽為天眼第一。
《楞嚴經》二曰:「阿那律,見閻浮提,如視掌中庵摩羅果。」譬喻一目了然。


註2:
何謂醍醐?
過去道源法師跟台灣佛教會他們組一個團到印度去朝聖,這是一位講經的法師。
講經多少年,佛經上兩樣東西始終搞不清楚,一個是菴摩羅果,一個就是醍醐,醍醐灌頂。
到印度之後,到處去打聽,佛經上講的菴摩羅果,懂不懂?他們知道。有沒有?有。
拿一個來看看,台灣也有,芭樂,菴摩羅果知道了。
醍醐是什麼?醍醐也拿來看看。我們吃的沙拉,這是經上講的醍醐。


註3:百度百科:番石榴


註4:
請問佛經中的[菴摩羅果]到底是那一種植物?
菴摩羅果-(油柑) 網路資料...僅供參考.
基源:Phyllanthus emblica大戟科
1.<大唐西域記>:「阿摩羅伽,印度要果之名也。」
「阿育王於拘尸那城東南方建『雞園伽藍』,旁有ㄧ塔,名菴摩羅伽。」
2.<慧琳音義>:「阿摩勒果,此云無垢。」
3.<維摩經>弟子品: 「阿摩勒果,形似檳榔,食之除風冷。」
4.鳩摩羅什.註<維摩經>佛國品: 「菴羅樹,其果似桃非桃也。」
5.<有部毘那耶雜事>:「餘甘子,出廣州,堪沐髮,西方名(菴摩羅果)也。」
6.<楞伽經>:「如來者,現前世界,猶如掌中視阿摩羅果。」
7.<善見律毘婆沙>卷ㄧ云: 「菴沒羅樹,產於印度各地,…
此樹之花多,而結子甚少,果形似梨,而底鈎曲,葉形似柳。」

<本草綱目>性味:甘寒無毒。主治:風虛熱氣,補益強氣。
1.取子壓汁含油→塗頭:生髪去風癢,令髮生如黑漆也。
2.主丹石傷肺,上氣咳嗽。
3.久服:輕身,延年長生。
4.為未湯點服:解金石毒、解硫磺毒。
菴摩勒 別名 :餘甘子、滇橄欖、甘油子、喉甘子、牛甘子、油柑。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餘甘子的果實;根、樹皮及葉亦供藥用。

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