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兩性-《愛,上了癮》

兩性-《愛,上了癮》
主旨:
本書主要討論愛上癮症,將他分成四大類,
說明四類的共同特徵、個別特徵、成因和康復之道。
 

**** 
摘要:
一.四類愛上癮症分別為:
1.共依存
2.逃避依存
3.浪漫上癮
4.性上癮
 
 
二.四類愛上癮症的共同特徵
1.當愛等於痛苦...(剛開始有快樂....漸漸地變痛苦)

2.陷入分手與不分手的泥沼中

3.認知系統發生扭曲
 a. 否認現實狀況
  b. 合理化作用:把對方不合理的舉動合理化
 c. 脫離現實的期待:相信奇蹟會出現

4.帶有強迫症

5.不停地在原地打轉
 如書中例子:
 良樹開始無情地對待由美→由美不想再忍受下去→
 由美提出分手→良樹暫時變好→
 要不了多久又開始故態復萌→...

6.挑戰外面的世界:愈受到阻止的愛情,反而越充滿魅力。
  就像「除了這個玩具以外,其他的,你都可以玩」,
 人會更想玩被禁止的。
 
 
三‧共依存症的特徵
(四類當中,我只挑其中的「共依存」作說明)
1. 需要感受到自己被需要(如圖)
2. 想當救贖者(如圖)
3. 無法棄對方於不顧(如圖)
4. 常常將自己的問題擺在最後(如圖)
5. 無法看清事實(如圖)
各別的7小點中,符合3點以上算嚴重
 
 
四.「共依存」的成因
1.追尋失去的愛-分離與獨立的過程失敗
 在嬰兒期,父母就如同偉大的神一樣,代表了自己世界的全部。
 孩子內心世界會認為父母等於自己,父母滿足所有需求,
 所以,無法區別父母與自己是分別存在的不同個體,
 這時期又稱為自戀(narcissim)的階段。

 但是等到有一天,當哭泣時,父母告訴他:
 「這種簡單的事情自己要學做做看」、「不可以哭喔」
 才體認父母與自己原來是不同個體,而了解自己是獨立存在。
 對每個人來說,分離與獨立的階段,
 是人生中第一次面臨的大考驗,孩子能否順利獨立,
 端賴父母能否適度地回應孩子的要求及適度放手。
 如果看得太緊,就會變成保護過度,
 導致小孩一直停留在自戀階段,
 但過於忽略,則小孩產生孤獨感和自我否認感,反而會害怕分離。

 分離與獨立階段的失敗,將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
 轉而不停地對外尋求關愛(將情人當成父母),
 以彌補無法從父母身上得到愛的缺憾。
 
2. 偏頗的愛
 (1)成人小孩
  如父母沉迷於酒癮、毒品...或沉迷於工作...
    這種家庭機能不健全的環境成長的孩子,很難正常學會愛自己和他人,
    只能學會單方面愛人或被愛而已。
  在家中扮演的角色:
  a.英雄:藉由學業和運動的優異,證明自己存在,
      掩飾家裡不為人知的陰暗面。
      日後在情人前,就展現最完美的一面,
      賣力演出,弄得精疲力盡
  b.開心果:炒熱氣氛的,藉此緩和家庭中緊張狀況。
       日後在情人前,裝出很開朗的樣子,取悅對方,
       把痛苦隱藏起來,不正視兩人的問題
  c.照顧者:反過照顧家人的飲食等生活起居,
       或傾聽父母的牢騷,安撫他們的情緒
       日後遇到濫情人,會逃避問題,不去看他不好的一面,
       繼續照顧他,乃至作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
   
 (2)為了生存所扮演的角色:討好父母的愛,而扭曲自己
  如「爸爸的小公主」或「媽媽的小王子」,為了得到父母的愛,
  而抹殺了自己的真正的需求和感情,只會乖乖地配合父母的期望。
  日後對待情人,時常將自己感情和需求壓抑,
  進而拼命迎合對方的喜好及需求

3. 我是不被愛的-缺乏基本的信任感
 覺得「我是個沒有價值的人,沒有用的人」;
 「不可能會有人愛我」;
 「如果不設法做些什麼,我就無法得到愛」(這三者有密切的關聯),
 而內心深處產生了這些信念。
 例如:
 完美主義的父母,過於苛求孩子,讓他覺得自己樣樣不如人,
 因此在選擇對象,會找符合自己這想法的人,嫌棄、背叛..
 陷入一種自相矛盾的狀態:
 心中不想要情人,外在表現卻不肯放棄情人
 
  
五.治癒「共依存」的康復之道,掌握三重點
1. 安定:承認目前的狀況,就是你內心期待的愛情,
  你可以在情境得到安定。(發現真正的問題)
2. 再挑戰:告訴自己,從過去的經驗(可能來自家庭),
  逃脫出來,釐清自己的情緒,真得獲得解脫。
3. 上限:「沒有能力享受幸福」,錯。
  你是可以得到幸福的,必須不斷地對自己說:「我可以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