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0日 星期一

札記-中國人物-王安石不挑食※

有宋一代,留下許多"筆記",使得我們曉得不少名人軼事。
無論當時或現代,便會有人從中挑選幾個,"見微知著"或"歸納"出名人的習性。
(我也是其中之一,習慣舉三件事蹟)
然而,這些大都是個人觀點,不見得不見得我說、你就信。
就說王安石(宋神宗時的變法宰相),
宋仁宗因他在"賞花釣魚宴"的舉止,說他"詐"(我認為翻譯成「騙人」)。
事情載在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2(註1,譯為白話):
 仁宗朝時,王安石參加賞花釣魚宴,
 茶几上有金製小盤子盛著釣餌,王安石竟然全吃光。
 第二天,仁宗對宰相說:
 「王安石騙人的吧!如果說不小心誤食釣餌,頂多吃個一顆,
  但他是全吃完,這樣不近情理阿!」仁宗因而不喜歡他。

仁宗說的「頂多吃個一顆(原文:一粒則止矣)」,
他應該是想:「這是魚餌耶,不是人食,王安石怎吃不出來,誇張的是,還吃光光。」
而我倒認為:不一定如此,有可能是"王安石不注重吃"、"王安石不挑食"。


*****
國中讀過一篇閱讀測驗,選自朱弁《曲洧舊聞》卷10(註2,譯為白話):
 有人傳王安石喜歡吃獐肉乾。
 王安石的夫人得知後疑惑地言道:「我不曾聽他挑食過,怎會單單有這嗜好呢? 」
 因此,問下人:「你們如何知道大人喜歡吃獐肉乾?」
 下人答:「大人總把獐肉乾吃完,其他菜都沒動。」
 夫人又問:「大人吃飯時,獐肉乾放在哪個位置,
 下人答:「在靠近大人筷子的地方。 」
 夫人說:「明天你換別的菜放在這個地方試試看。 」
 果然王安石把放在那個位置的菜都吃光了,而獐脯肉完好,
 之後人們才知道王安石只吃他夠得著的食物,並沒有什麼愛吃的東西


再一則出自曾敏行《獨醒雜志 》卷2(註3,翻為白話):
 王安石拜相後,兒媳婦家的親戚蕭公子來京城見他,王安石便約他吃飯。
 第二天,蕭公子盛裝如約而往,心說這宰相設的飯局規格檔次肯定一流。
 過了中午,覺得很飢餓,但不敢離去。
 又過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餚都不具備。蕭公子心裡暗暗的責備王安石。
 喝了幾杯酒,才上了兩塊胡餅,和幾個的豬肉塊。
 一會兒上了飯,旁邊只安置菜羹而已。
 蕭公子很驕橫放縱。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餅中間的一小部分,把四邊都留下。
 王安石把剩下的四邊取來自己吃,蕭公子感到很慚愧,便回去了。

從後兩則能見王安石的吃食異常地隨便、粗糙,
別人吃剩的,他也撿來吃。蘇洵便說他「食犬彘之食」(註4)。
這應當可佐證,為何第一則中,王安石在賞花釣魚宴,吃不出是魚餌了吧!


*****
即使看到同一個事實,每個人不同解讀,十分正常。
就像一個常敗將軍,你可以說他:「屢戰屢敗」,毫無建樹;
也可以說他「屢敗屢戰」,不屈不擾。
而從王安石飲食,我僅能給出直白的觀感:他不挑食,哈哈。
 
 
 
----------------------------------------------
註1:
1. 賞花釣魚觀國勢|宋人市井
宋人邵博的《聞見前錄》記載:仁宗朝時,王安石參加賞花釣魚宴。
茶几上有幾碟釣餌,王安石坐定後,竟一顆顆把釣餌放嘴裡吃了。
仁宗見此很不高興,第二天對宰相說:
「王安石這人太難以置信,喜歡吃釣餌吧,吃上一兩顆也就差不多了,
 他怎麼能不管不顧全吃光了呢!真是個不近情理的人哪!」從此君臣二人心存芥蒂。


2. 維基文庫:宋朝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2
仁宗朝,王安石為知制誥。
一日,賞花釣魚宴,内侍各以金楪盛釣餌藥置几上,安石食之盡。
明日,帝謂宰輔曰:
『王安石詐人也。使誤食釣餌,一粒則止矣;食之盡,不情也。』帝不樂之。
後安石自著《日録》,厭薄祖宗,於仁宗尤甚,每稱漢武帝其心薄仁宗也。
故一時大臣富弼、韓琦、文彦博,皆為其詆毁云。


註2:
王安石(荊公是他的爵位)生性簡樸率真,不講究吃飯、穿戴,衣服滿是污垢,
飲食粗糙難嚥,都不計較,從小就是這樣。
蘇明允《辨姦》他穿著罪犯的衣服,吃豬狗般的食物,頭髮像囚犯,面孔像家裡死了人,
寫的“不近人情”的人,大概就是他這樣的,
王安石少年時喜歡和呂公弼(惠穆是他的諡號)、
韓絳(獻肅是他的諡號)、韓縝兄弟交遊,在學府裡任職的時候,
魏完(字玉汝)曾經和他在寺院裡沐浴,
暗地準備了一套新衣服,更換了王安石的破衣服,等他洗完了,
囑咐王安石的隨從拿新衣服給他,並不告知他。
王安石穿上衣服依然以為是他從前的,始終沒有看出來。
後來做了宰相,有人說他喜歡吃獐的胸脯肉
王安石的夫人聽說後疑惑的說:
「大人平時不曾在飲食上有所挑食,怎麼會單單有這個嗜好呢? 」
又問下人王安石吃飯時獐肉放在哪個位置,下人回答說:「在靠近大人筷子的地方。 」
夫人說:「明天你換別的菜放在這個地方試試看。 」
果然王安石把放在那個位置的菜都吃光了,而獐脯肉依然沒動,
這之後人們才知道王安石只吃他夠得著的食物,其實並沒有什麼嗜好。
§應該是肉乾,而不是什麼胸脯肉;【脯醢】:乾肉和肉醬§

王荊公性簡率,不事修飾奉養,衣服垢污,飲食粗惡,一無有擇,自少時則然。
蘇明允著《辯姦》,其言“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
以為“不近人情”者,蓋謂是也。然少喜與呂惠穆、韓獻肅兄弟遊。
為館職時,玉汝嘗率與同浴於僧寺,潛備新衣一襲,易其弊衣,俟其浴出,
俾其從者舉以衣之,而不以告。荊公服之如固有,初不以為異也。
及為執政,或言其喜食獐脯者,
其夫人聞而疑之,曰:「公平日未嘗有擇於飲食,何忽獨嗜此?」
因令問左右執事者曰:「何以知公之嗜獐脯耶?」
曰:「每食不顧他物,而獐脯獨盡,是以知之。」
復問:「食時置獐脯何所?」曰:「在近匕箸處。」
夫人曰:「明日姑易他物近匕箸。」
既而果食他物盡,而獐脯固在。而後,人知其特以其近故食之,而初非有所嗜也。


註3:
1. 《王安石待客》原文及翻譯
王安石做宰相的時候,兒媳婦家的親戚蕭氏子(因為)到京城,
所以去拜訪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請他吃飯。
第二天,蕭氏子穿盛裝出席,以為王安石必定會以盛宴相邀。
到了中午的時候,覺得很飢餓,但不敢離去。又過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
菜餚都不具備。蕭氏子心裡暗暗的責備王安石。
喝了幾杯酒,才上了兩塊胡餅,再上了幾塊切成塊的肉。
一會兒就上飯了,旁邊只安置了菜羹罷了。
蕭氏子很驕橫放縱。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餅中間的一小部分,把四邊都留下。
王安石把剩下的四邊取來自己吃,蕭氏子感到很慚愧,便回去了。

2. 宋朝曾敏行《獨醒雜志》卷2
王荊公在相位,子婦之親蕭氏子至京師,因謁公,公約之飯。
翌日,蕭氏子盛服而往,意謂公必盛饌。
日過午,覺饑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餅兩枚,次供彘臠數四,頃即供飯,旁置菜羹而已。
蕭氏子頗驕縱,不復下箸,惟啖胡餅中間少許,留其四旁。公顧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註4:宋.蘇洵《辨姦論》全文翻譯


----------------------------------------------
參考資料:
1. 李亞平《帝國政界往事-大宋實錄》第二章都是王安石惹的禍?

2. 歷史改革小說《春風又綠江南岸》連載:4序

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外史_埃及:【你所不知道的大英博物館1】:古埃及時代的平民生活※

這是收看【你所不知道的大英博物館1】(註1)作的筆記。
(內容是黑色字,我的看法用紫色字)


*****
大英博物館,創立於1753年,現今收藏約800萬件,
但常態性展示的僅占總數的1%。
比如,它開放一般民眾看的埃及文物,是法老(埃及的國王)、貴族所有的,
導致於多數人所知,限制在法老、貴族的一切。
而佔去國民大半的平民,他們的方方面面卻不得而知。
這一集中,要在那些未公開的收藏物件裡,
1. 試圖還原當時的平民生活;2. 平民所創造3000年繁榮的原因。


1. 試圖還原當時的平民生活
歷史上,古埃及的起訖時間是從西元前3000年到西元前30年,大概3000年。
那之後被羅馬征服,埃及是進入羅馬時代。

如何還原當時平民生活,分兩方面,物質和精神。
(1)物質方面:
 從平民墓裡及住宅中,考古得知
 (a)普通平民也有木乃伊
  大英博物館研究那一具女性屍體,通過CT掃描曉得,
  雖然平民的木乃伊,工序講究不及法老、貴族。比如:大腦沒有取出。
  但"死後製成木乃伊"不是法老、貴族的特權。
  平民木乃伊之所以做不完善,推測是經濟能力的原因。

 (b)飲食均衡不低於現代人
  下圖是是三千年前平民吃的麵包

   下圖是平民衣服,麻布編織

   下圖是平民的眼瞼膏瓶

   再從現在蘇丹境內,古埃及時,稱的阿瑪納城,如下圖。
   這是一個大致在400人規模的城市。


    挖掘到:
    (i)葡萄酒瓶,依造文獻,法老、貴族喝葡萄酒,普通百姓喝啤酒。
     這在說,平民中有富裕者。

    (ii)垃圾場,當時也有垃圾問題。

    (iii)墳場,應該是家族葬在一起,而且沒製成木乃伊。
      從當中的骨骼發現,有活到50幾歲的人,患有痛風。
      因此,平民不一定短命。
      再由骨骼原質去分析,平民以草食為主,吃肉少,
      總吃特定食物-小麥、豆類,並且營養均衡。


(2)精神方面:
 窺探平民內心狀態,得從他們留下的文字(莎草紙)。

 先簡單交代,現在人怎麼讀懂古埃及文字。
 最重要的研究基石是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
 上面有法老、貴族用的聖書體(hieroglyphs)、平民用的世俗體(Demotic)、
 埃及後來統治者用的古希臘文。
 (命名為世俗體的人,是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羅)
 語言學家(1822年)是從古希臘文去解譯聖書體、世俗體。

 大英博物館藏品中,有3200年前, 居住在路可索附近的Deir el-Medina,
 名叫Ken-Her-Khepeshef(註2)的書記官所留下的200多頁莎草紙(文字是世俗體)。
 書記官是古埃及平民能當上的最高官職。
 其莎草紙內容包括教科書、帳簿、日記,日記裡有男性、女性描述男女私情的文字。
 Ken-Her-Khepeshef的工作地點在帝王谷,指揮造基。下圖是他在帝王谷石壁下的簽名。

 現留有工作的出勤表,材質是石板,表上文字有日期、名字、缺勤原因。
 原因千奇百怪,被蠍子咬、宿醉等等等。
 而在Ken-Her-Khepeshef護身符,寫有除噩夢的咒語。猜想他應該有失眠之苦。


*****
2. 平民所創造3000年繁榮的原因
大英博物館的未公開文物中,有一張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古埃及數學原始文獻:
蘭德數學紙草書(Rhind Mathematical Papyrus),下圖來自維基(註3),片段而已。
§莫斯科也有一份類似的(Moscow Mathematical Papyrus)§


在Ken-Her-Khepeshef所住的Deir el-Medina被發現。
總長564c m * 33 cm,共87數學題。
比如計算直徑為9的圓面積,
他寫(直徑-直徑*1/9)的平方。
這與現在公式,半徑的平方乘圓周率不同,但它們已經想盡辦法算出正確值。

而上面有段文字寫:此書是抄寫兩百年前的文件,這意味著「埃及的知識代代傳承」。

正如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羅所言:
「埃及人重視歷史」,這就是埃及能保持3000年繁榮的理由。

再見康夢波神殿(Temple of Kom-Ombo)裡的牆壁上有日曆,此牽涉到農業。如下圖。

也有醫療器材的圖案,這對他們的知識傳承、共享,亦可見一斑。


最後是一份文物是來自於某位平民(??)寫的莎草紙,
紀錄拉美西斯三世時代,由於國家長期征戰,原本每月一日要發的工資,國家沒發,
所以,這位平民與他同事到王宮抗議之事。最終,法老發小麥、麵包解決此事。
這能看出,當時平民的地位並沒想像中卑微(有平等的概念),
這也可能是國家得以維持的原因之一。



---------------------------------
註1:百度百科:【你所不知道的大英博物館】
《你所不知道的大英博物館》是由日本NHK製作的3集紀錄片,於2012年6月24日首播。
該節目介紹了大英博物館收藏但還未公開的珍貴文物,節目主持人是堺雅人。


註2:https://ancient_egypt.enacademic.com/583/Kenherkhepeshef
Kenherkhepeshef (fl. 1270–1200 BC)
Chief scribeof the Deir el-Medina community from the middle of the reign of Ramesses II until Sety II. Son of Panakht and Sentnefer. He appears to have been adopted by the scribe Ramose and succeeded him in his office. He is known as a collector of historical and religious manuscripts, including an account of the Battle of Kadesh written in his own hand and a dream book giving interpretations of dreams. His interest in previous rulers is attested by a brief king list, also in his own hand. His tombhas not been discovered, and he appears to have died childless. He was survived upon his death by his widow, Naunakhte, who must have been several decades younger than him as she remarried the workman Khaemnun and had eight children. She survived until the reign of Ramesses V when her will was written. She apparently inherited the papers of her first husband, which were passed on to her sons by the second marriage. They added to the archive, notably with the literary text The Contendings of Horus and Seth. The archive was uncovered in the 1920s and is preserved in several museums.


註3:維基英文:Rhind Mathematical Papyrus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