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4日 星期六

音樂_過年必放樂曲:『金蛇狂舞』



『金蛇狂舞』是年節一定會聽到的音樂,
或許有些人初聞此名,但只要開頭幾個音,必然會說:原來是這首啊!

1934年,聶耳根據家鄉昆明的傳統曲目『倒八板』整理改編成『金蛇狂舞』(註1)。
順便提,聶耳也是『義勇軍進行曲』(後為中國國歌)的作曲者。
為何會叫『金蛇狂舞』?
網路上所有的答案趨同,好像全自一份稿子文字略加增減。
總合起來,"他們"作此回答:
 樂曲是三段體結構,旋律始終具有鮮明的節奏特點。
 第一段:
 樂曲一開始,就以明亮上揚的音調不斷地呈現出歡樂、昂揚、奔放的情緒,讓人耳目一新。
 第二段:
 由兩小節打擊樂器音響引出的更加熱情昂揚而且流暢明快的旋律,
 令人感到充滿生機而富有生命之活力。
 第三段:
 旋律採用「螺螄結頂」手法,讓上下樂句頭尾形成對應關係,
 使得句幅層層遞減,整首曲子愈來愈趨向高漲,
 感覺就像一條金蛇聞樂起舞,扭動的蛇身不斷地旋轉,而且越轉越快。
 作曲家便是根據這一段,而將樂曲定名為《金蛇狂舞》
[老實說,我真不知道什麼叫做「螺螄結頂」]


復次,『金蛇狂舞』從『倒八板』而來,那『倒八板』是什麼?
網路能查到的資料極有限!但解釋也近乎一致,說:
 『倒八板』來自『八板』(以其骨幹原型有8個小節,每小節一板一眼,故名),
 原型母曲是『六板』。...
 聶耳所根據的《倒八板》,
 便是把《八板》的尾部加以發展變化為樂曲的開頭,所以冠以“倒”字。(註2)
 而"八"指有八個小節; "板"是節奏的強拍,相對而言,"眼"是弱拍。(註3)

Youtube有『倒八板』,一聽應該會覺得,這和『金蛇狂舞』有啥不同?
也許接著會再追問:那『六板』(或稱老六板)又是怎麼回事?
百度(註4)云:『六板』為古老的民間絲竹樂曲調
究竟多古老?
有人說(註3)可以追溯到宋朝。實情為何?我不確定(可得資訊太少了)。
Youtube亦有『六板』,但與『倒八板』兩歧。



----------------------------------------------------------------------------------------------
難得音樂和曲名對應上,紀錄一下。
----------------------------------------------------------------------------------------------
註1:



現在普遍聽到的《金蛇狂舞》,
是把基本構成的3段旋律不斷地在樂隊的各聲部之間反復遞奏,而刪去了原來的琵琶獨奏。
一般的結構是ABCB-ABCB-ACB,上海民族樂團的演奏,便是這樣;
移植到交響樂團演奏的,也還是這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