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札記-文學-多寫人生感受

懸說
論語【公冶長第五】: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題外話:丘,我老師教我們念〝某〞。而「丘」右邊的一豎,缺筆。)


*****
字求簡明,寫廣及寫精
關於我寫讀後感,採用的撰文方向有二,全視及擇說。
我相信多數人都用此二類。再者,加上以「字求簡明」為原則要求。
除非是這本書,研究價值太高了,否則我不會耗時殫力,條分縷晰。


*****
全視
全視,即是用概述或關鍵字詞,
找出彼此的邏輯性,連貫性,勾畫整本書的架構。
常見的要點列敘、樹狀圖、心智圖,便屬此類。

全視,以寫的人來說,可視為最簡單的方法了,
為什麼呢?因為只須投注自己略略想法,多在據文平鋪直述而已。
並且四平八穩,不至於有補壁之作。

例如,寫完整書的梗概,
最後補一句,這真是發人深省(意義深遠)的故事。
至於發起了什麼反省,嘿嘿,不得而知了。可以敷衍說: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或者,寫完全冊大要後,作末加一句,
這實是人間X情(愛情,親情,情慾)的表現。
若是問他,這是不是跟你哪段切身經驗相關,不然你怎麼會這樣說?
他忙於拭淚說:嘴舌難能自己,說不出話來了,嗚嗚,總之就是感動啦。

因此,我們也可以發現,全視,就是以一個至高點在看全局。
同樣的,他的結論(讀後的感受),
看似有說、卻是沒說,而能普遍被接受的清談「高」論。
對讀的人而言,沒過此書的人,前頭的羅列敘要,價值最高;
讀過此書的人,就當作聊勝於無吧。


*****
擇說
擇說,則是挑整本書,自己覺得最菁華的橋段出來說,並且大說特說。
要注意的是,也要留意一下,其他讀過的人認為重要的部份
(別人常會問你覺得某某段如何如何)。
縱然是全書你就讀那麼一段,可是因為你的一語中的,
加上你對它又有自身見解。別人也當作你讀過。

雖說這樣的寫法,心力少用在解釋全面,但失了廣,得了精。
往往,高超評論就來自於此。
就好比在讀朱自清的『背影』後,
不討論撿橘子那段中,作者內心的衝擊,便會覺得缺少什麼。
反之,專注這段,寫上你的想法,再加上生命境遇,
(別因橘子而扯到annoying orange),則會是佳作。

再舉一例:談李賀的「高軒過」,
除了提豔烈帶勁的辭藻外,再講到:單偶句最後一字都用ㄨㄥ音韻腳,
在音感上,傳神帶到李賀對韓愈的回訪,心跳撲通(ㄨㄥ)撲通(ㄨㄥ)。
那麼,這般的擇說,比逐字逐句解釋強,更叫人有印象了。


*****
好學
好學,究竟是什麼樣呢?在孔子而言,為什麼認為是少數人呢?
孔子的庭訓,僅交代兒子讀讀詩與禮而已。
因此好學的定義,應該不在於讀書(書僅是工具,用來說明人性的工具),
而在於學人世間的灑掃應對,處世之道,
有如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
使自己思無邪,發乎(人)情,止乎禮吧。

人生經歷的事,不是記下當流水帳,像王安石說的「斷爛朝報」。
應多著眼將它發揮價值,多多用擇要的寫法,譜人生回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