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1日 星期四

語文_『青春舞曲』

從前聽苦苓的廣播節目,
他說當兵時,為了多放天(公)假離開軍營,報考公職考試,
連長看他考試科目裡有阿拉伯文(應該跟外交部有關),
就問他:「你怎麼跑去考這個,你會阿拉伯文嗎?」,
他說:「會阿,我會阿拉伯數字1,2,3,4....」

這麼說來,我也會葡萄牙文了,萬歲牌的Viva,就是葡萄牙文的"萬歲",
我還會念維吾爾語的"鵪鶉",而且不只我會,我認為我們這一輩的都會,
因為大家從小就聽過『青春舞曲』這首歌。
註1:鵪鶉
歌詞中的幾句是:「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別得那呦呦 別得那呦呦。」
裡面"別得那呦呦"的"別得那",即是維吾爾文的"鵪鶉"(註2)的音譯。
原文寫法:بۆدۈنە,發音:bödüne(註3),
由於維吾爾文書寫是從右到左(註4),但我們發音習慣由左唸到右,
所以,你會看到寫法(بۆدۈنە=enüdöb)跟發音是反向的。

王洛賓先生改編新疆民歌成『青春舞曲』時,
考慮歌詞及音律問題,為保留特色,沿用原發音。
所以,歌詞中才會有"別得那呦呦"的詞句,而且,我的青春小鳥就是鵪鶉呀。



----------------------------------------------------
註1:圖片來源

註2:
1. 膾炙人口的《青春舞曲》背後卻有著迷一般的身世
歌詞中唱的「別的那」維吾爾族語即「小鳥」的意思。這是一種類似鵪鶉一樣的野生小鳥。
...在原來的民歌中「別的那呦呦,別的那呦呦」是十個音節,
「別的那」是維吾爾語「小鳥」的意思,
如果用漢語直譯過來,就會唱成「小鳥小鳥呦呦、小鳥小鳥呦呦」。

2. 金石堂的:《掀起你的蓋頭來:王洛賓永遠的青春舞曲》連載試讀
『青春舞曲』是在一九三九至一九四○年間完成的。
這首歌原本是支舞曲,小調式的曲風,奔放、開朗的情緒極富新疆維吾爾人的民族風格,
是一位來自新疆的流亡知識分子在青海教王洛賓唱的。
在改編過程中,王洛賓不論寫曲還是填詞,都希望秉持保留民族語言的美,不損傷其音韻。
因此,在改編這首〈青春舞曲〉時,王洛賓展現出他對原創作的堅持,
以及他在中國文學詩詞方面的造詣,
雖然只是短短幾句歌詞,卻蘊含了詩詞與音律的藝術講究與美學。

一九三九年,王洛賓蒐集到這首新疆民歌,
在做漢語轉譯的時候,出現一個讓他傷腦筋的問題。
這是一首舞曲,原本歌詞裡的「別得那呦呦,別得那呦呦」是十個音節,
而這「別得那喲喲,別得那喲喲」是維吾爾語,是指小鳥的意思,
如果按照原本漢語填入曲譜裡,就會是「小鳥小鳥喲,小鳥小鳥喲」只剩六個音節,
這不僅不符合曲調要求,也失去原本民歌的味道。
而且,王洛賓總感覺唱小鳥韻腳怪怪的,幾經思考,他決定保留原本的語言,
將「別得那呦呦」變成歌曲裡的語助詞,
這麼一來就不僅能保留完整的十個音節,還可呈現一種異域曲風。


註3:
查:鵪鶉
發音:bödüne 維吾爾文:بۆدۈنە

2. 維吾爾語 蒙古語 通音 通義詞比較裡面:Boedine Boedvn鵪鶉,
前者他說維吾爾語,後者是蒙古語,這與我查到的辭典發音有出入。



註4:維基:維吾爾語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