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中史_(西漢)《史記》:淮陰侯韓信之死

西漢的淮陰侯是死在呂后的手上的,《史記》(註1)紀載其死法:
「呂后(呂雉)命令武士將韓信綁住,在長樂宮的鐘室斬死。」
而民間傳說談韓信之死(註2),則有別於《史記》所載。


傳說一,韓信幫劉邦打天下,劉邦承諾給他「三齊王、三不死(五不死)」。
「三齊王」是什麼呢?
這傳說並沒有清楚交代,這詞京劇台詞出現過,
但《史記》<淮陰侯列傳>(註3)寫的是齊王,非三齊王。
關於劉邦封韓信齊王的經過是這樣的:
 韓信平定齊地後,向劉邦請示要當"假齊王",致使劉邦勃然大怒,說:
 「我都被打趴了,日夜期待他來救我,他反倒好,竟然當起假齊王。」
 張良、陳平趕緊偷偷踢劉邦的腳,暗示慎言,並耳語分析利害,
 劉邦連忙改變態度,說:「當啥"假齊王",要當就當"真齊王"!」

有人說(註4):三齊可能指項羽分封諸王的三位田氏-
齊王田都、膠東王田市、濟北王田安,他們的領地。
「三齊王」自然是統領此三地的國君。
另有人講:「三齊王」是與天王齊,與地王齊,與君王齊。所以,沒固定說詞。

那「三不死(或五不死)」又是什麼呢?這同樣在正史未載,說法也不統一。
大致是:
(1)見天不死:不在看得到天空的地方殺你。
(2)見地不死:不在踩得到地的地方殺你。
(3)見兵器不死:不用兵器殺你。
所以,為了不失信,呂后將韓信吊死在鐘內。
這裡稍微解釋,鐘罩了天,就不見天,高吊,就不著地,
衣帶或繩索非兵器,韓信就不是死於兵器。我在高中時所聽到的是這套。
除此外,還有「五不死」之說:
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劉邦在場)不死,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
所以,按這條件,
故事變成韓信在窗戶被罩住、地板鋪毯子的房間內,活活被一群人拿非兵器的鐵鎚打死。
不得不說,坊間創作充滿想像力。
但,事實上,韓信死的時候是"淮陰侯",早已違反「三齊王」之諾。
再講要守住「三不死」、「五不死」,不過是惺惺作態吧。


傳說二,劉邦在未得天下前,允諾韓信「頂天立地於漢土,絕不加兵刃於身。」(註2)
所以,韓信被殺時,呂后吊之於長樂宮大鐘之內,
頭為大鐘所罩,不見天日,腳懸空於地面:所以無法頂天立地。
呂后也使用竹刀(削尖的竹子),或說是用桃木劍,
而非以兵刃(刀、劍之類,有刀刃的武器)將其殺死,以不違背當年的「承諾」。
其實,仔細一看,就明白這是傳說一「三不死」的改寫。
而這兩傳說,全與《史記》的"斬死"搭不上關係。


對這兩傳說,我有一些想法:
第一,韓信死於漢高帝十一年(西元前196年),
長樂宮在漢高帝九年(西元前198年)改為太后住所(註5),當時是高帝的母親的住處。
韓信當真命喪於此,可想想一個情境,當漢惠帝即皇帝位,
呂后終會移居至此,住在著韓信喪命附近,
我很好奇,拐殺韓信能心安理得,可以辯駁是"我不殺他,他會殺我"。
但兇案現場(長樂宮)在自家宅第,難道不會毛毛的嗎?

第二,傳說裡,呂后為了信守"三不死"或"頂天立地兵刃不加身",大費周章殺人,
正史所無,應是戲劇情節,這是加深嘲諷劉邦、呂雉的「殺功臣」吧!
越顯小聰明,越諷刺。因為韓信功高震主,無論給過什麼諾言,都得要殺。
明朝朱元璋原本也給功臣免死金牌,最後仍是收回。
對君王而言,生殺大權永遠不可能旁落吧。



------------------------------
2017.09.27更新
------------------------------
註1:《史記》淮陰侯列傳: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


註2:百度百科:韓信之死


註3:《史記》<淮陰侯列傳>
漢四年,遂皆降平齊。使人言漢王曰:
「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願為假王便。」
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韓信使者至,發書,漢王大怒,罵曰:
「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
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
「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
漢王亦悟,因復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
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徵其兵擊楚。


註4:知乎:為什麼歷史稱韓信為三齊王?
1. 京劇台詞:
韓信(西皮搖板)午門外來了三齊王。
        撩袍端帶朝廊上,
        只見蕭何在朝堂。
     (白)嚇,蕭丞相,
蕭何(白)三齊王。
2. 項羽分封諸王,
項羽以齊國故地立故齊王族人田都為齊王,都城設在臨淄(今山東淄博市東北),
田市為膠東王,都城在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
田安為濟北王,都城在博陽(今山東泰安東南),此稱為三齊。[1]


註5:百度百科:長樂宮

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

札記-生物-殺人基因

這篇是<解碼基因序列成功了嗎?>的延續。


高中生物老師說完,解碼基因排序之告成時間。
又談了孟德爾的幸運:「選中的碗豆基因及其特徵是獨立,才發現遺傳的定律。」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是這樣描述的:
在我們知道孟德爾的七種遺傳特徵有一些是聯鎖在一起的,
但因為其間的距離大於50%重組的機率,所以在雜交的過程中看起來像是獨立的基因,
這也是孟德爾幸運的地方,否則他就找不到遺傳的基本定律了。


接著,開始說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位醫學教授,專門研究基因與犯罪的關連。
他發現,一部分殺人重刑犯身上都含有一罕見基因。
並且,他還比對過醫院中無犯罪前科的病患,全無此基因。
他幾乎確信,這基因和殺人必定相干。
就只剩找到有此基因卻還沒犯罪的人,觀察是否如所料,將會作案。

有天,他在過濾醫院的病人染色體樣本,見到一早產兒有這基因。
他半夜前去育嬰房看了這小孩,心想:「這可愛的孩子,將來真的會殺人嗎?」
「肯定會!我研究多年,難道還會錯嗎?」
「萬一我採集資料不夠多,錯了呢?」
「不可能!他絕對會殺人! 在還沒造成悲劇前,我先殺了他!」
這教授便運用他的“專業”,神不知鬼不覺下,結束那嬰兒的生命。

幾十年過去,這教授過世了,然而此項研究至他死前都沒發表。
他的愛徒在葬禮上是這樣致辭的:「
我敬愛的老師,在醫學奉獻了他一生,
無論是學術研究、病患醫療、作育英才,都有卓越的成績。
學術研究方面,老師致力於研究人類基因,留下無比豐碩的資料與數據。
記得我跟老師曾探究一罕見基因,
按老師統計出的結果,可以證明這基因與殺人的必然關係。
不過,奇怪的一點是,老師身上也有這基因,但他從未殺任何一個人。...」


反應快的同學,立刻就問生物老師:「怪怪的,這故事如何流傳出來的?」
生物老師:「嘻嘻(我編的)。」

2013年5月5日 星期日

札記-科學-誤會卻成就的實驗(磁場顯微鏡)

昨天跟朋友聊天,我不知道為什麼提到這件事:
「電子顯微鏡(準確說,是磁場顯微鏡)的發明是一場誤會,
 原本是老師交待學生,要弄電子方式搞顯微鏡,具體細節我不知道,
 而學生誤會老師意思,用磁的方式做實驗,結果成功了,還獲得諾貝爾獎。」

朋友說:那還真的得靠運氣阿~

回到家,我想找出處,才覺察(昨天)早上寫的筆記,落掉這一段了。
今一早,就去圖書館把他抄回來。

《病毒的故事》Page 152:
有趣的是,
因為發明這種特殊鏡頭得到1986年的諾貝爾獎的拉斯卡教授(Ernst Ruska)後來坦承,
當時他誤會了老師的意思,做錯實驗。老師要他發展電子顯微鏡,他卻去做磁場顯微鏡,
沒想到反而成功了(電子鏡頭是不會成功的)。因此做錯時間時,千萬別氣餒,說不一定....


其實,我會認為Ruska認真的成分,遠比運氣的成分來得高。
因為研發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機會放棄或轉向,
而且也不太可能都不跟老師接觸討論吧。

或許老師知道,讓他姑且一試,邊做邊學習,調整到正確方向。
不過,這只是我個人臆度。

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札記-生物-解碼基因序列成功了嗎?

高中時,生物老師跟我們說,
約十至十五年,基因序列可以解碼完成。登時,便可複製人類。
過了三四年後,我偶然地看到報導,
科學家聲稱預估五年之內做完基因解碼工程。

基因究竟解完了碼嗎?
若以美國能源署的計畫,名稱為Human Genome Project來看,
早在十年前(2003)就達到目標了,
可參考:Wiki條目:人類基因組計劃。
(這便與我之前聽到的推測時間是吻合的。)


然而,Wiki這條目的"5.4 人類基因組測序「完成」了嗎?"說得很妙,
完不完成是「界定」問題。
事實上,只能說大部分計劃上界定的基因都解碼了(92%),
染色體的著絲粒(centromere)與端粒(Telomere) ,
仍等待技術突破才能測序。

而且,亦有一問題,知道基因序列,就可以了解生命奧秘了嗎?
徐明達《病毒的故事》的Page 56有一段話,可提供思考:
在這個基因體的時代,大家有一個錯誤的觀念:
只要知道基因的序列就可以了解生命的秘密。事實上,
若把生命比成一本著作,基因序列只像是其中的單字,
我們不但還有很多單字不知道,對於把單字排成句子,
甚至章節的文法,更是所知無幾。

就拿噬菌體來說,他的整體基因序列很早就定出來了,
但是單單從這個簡單的基因序列,
並無法告訴我們"噬菌體複雜的複製過程"。
大家都知道過程是有時間性的,
亦即第一步要做什麼、第二步要做什麼等,
但顯然的,基因序列並沒有標明時間這個重要的因子。

其實,要如何把基因單字寫成生命的文章,
是二十一世紀科學的重要課題。
這方面的研究需要結合數學、物理、化學、資訊、
工程等各種不同領域的參與,才能一探生命的奧秘。
可以想見,簡單但多變化多端的病毒, 將是這方面研究的最佳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