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札記-占卜-卜卦的先決條件

我在大學時,曾經讀過一本佛教的書籍:竹窗隨筆。
從引用的禮記上的段句,曉得「卜卦問事」得有先決條件。
於是,我循著這個線索,找到了一些關於此的根本原則,
應該也可以看待成尋出一些「儒家治國的道德概念」吧。

(1)小戴禮記:第五 王制
  原文:假於鬼神、時日、卜筮以疑眾,殺。
  白話:凡是假託鬼神、時辰日子、卜筮招搖撞騙以蠱惑人心者,殺掉 。

  全文請參考:http://hk.knowledge. yahoo.com/question/question? qid=7012052800554

這裡會感覺,儒家的主流思想,是約束卜筮的。
不過,再看看這一段。

(2)小戴禮記:第一 曲禮上
  原文:為日.假爾泰龜有常.假爾泰筮有常.卜筮不過三. 卜筮不相襲.
     龜為卜.筴為筮.卜筮者.先聖王之所以使民信時日.敬鬼神.畏法令也.
     所以使民決嫌疑. 定猶與也.
     故曰.疑而筮之.則弗非也.日而行事.則必踐之.

  白話:選日子,要藉由卜(龜殼)或筴做決定。( 同件事)不能問超過三次,
     用卜的方式問,就不能再用筮的方式問。
     聖人這麼做,就是讓百姓相信"這是好日子",並且尊敬鬼神,恭畏而恪守法令。
     百姓也就絕對沒有任何疑惑
     所以說:有疑惑就卜筮吧,一旦卜筮有結果,那決定是那樣了。
     已經訂下哪天舉事,就必定在那天實行。



根據「卜筮者.先聖王之所以使民信時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
我們可以推測,卜卦的目的,聖人是為了安定民心而用的。
而前文,為何卜卦的人應當要被誅殺,其罪過即在於「擾亂民心」。


易經的觀卦(觀卦第二十、)的<彖>曰:「聖人以神道設教, 而天下服矣。」 
中國的主政者,重視是人間之事,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像孔子回應子路就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不想答覆鬼神之事。
卜卦問鬼神,不過是統治的手段。
換言之,是利用鬼神導入教化,建立道德觀而已(頭上三尺有神明, 不可造惡)。


再者,像仁義道德,已然明確之事,不會去卜卦的。
例如:我該不該孝順父母,在禮記等這些經典中,便不見有人(敢) 去卜卦。
像是
(3)小戴禮記:第一 曲禮上
  原文:取妻不取同姓.故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
  白話:(太簡單了,省略)

實在不願娶到近親,但偏偏要娶的女生,父母不詳,才需要卜卦,讓我不違反禮節。
最終的根本原則,依然是建立在德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