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札記-哲思-以人為本

  從前有一個故事,兩個母親搶奪一嬰兒,各說各是孩子的母親,無法區別,鬧到所羅門王那裡。後來王聽完兩造說詞,仍僵持不下,便裁斷將小孩切兩半。一人拿一半。正當執邢手抽出刀要一刀兩斷時,真正的母親急哭了喊:停手,孩子歸你的,孩子是你的。是時,想當然爾,王就把孩子遞還給叫停的生母。這個裁判,是本自人性。人性若喪,滿心只裝載利益的計量、物化一切,會誤判價值,亦將自絕於人群。


  我曾經看過一部電影,心靈點滴(Patch Adams)。主角是一位醫學院學生,他對教授的一建議很發人深省。他說:我們可不可以不要再用病症的名稱來叫病人,如患糖尿病病人,腦癌病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名字。我們該用他們的名字喚他。的確,人都是要被尊重的,不該為某些人私利觀點,被貼上標籤。其實,社會的各方方面面,都有這類事情上演,學生,單按成績作區分。業務員,只以業績來劃別。連男女生,也常用帥俊秀豔來列等,難道不嫌膚淺嗎?人不該如此的,人需要有人情味(人味)。人首先是為人,才有後面創新創造因運而生之種種。人最重要的是,正視自己智仁勇的本質。該擁有人情的暖度,並善用智慧才能去提昇社會集體之生活,須去覓回孟子說到的放心吧(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以人為本的議題,古今中外不時地被提及。但這不歸屬為學術的話題,更不是定義成哲學的思辯,而是應有一種人跟人生活的態度。可以先捫心自問,你希望別人怎麼看待你這個人?想想看,什麼叫做真心的朋友?針對"你希望別人怎麼看你這個人?"你的答案會是社會頭銜,財富貌顏嗎?如果是這樣,那人生陷入永無止盡的競爭較勁中。且不可以失足敗陣,不然就不能稱是個"人"。我想,名者,實之賓也,你的答案將是重人性實質的,會是:多瞭解我的人格特質,尤其是善的一面,跟著認識我的才華。這才是一輩子與我相隨之資。至於"何謂真正的朋友?"肯定是真誠相待為先,其次仁(慈)、智(多聞)、禮、義(做事合節度)、信(用)。而真誠方是最容易感動人的,一如韓非子所云:巧詐不如拙誠。再來,才是好的人格特質,才華。曾國藩對於盛稟才氣,人品有玷的人,他說:不負其才,稍遠其人。換言之,曾國藩是說:尊重他的能力,不宜交這種朋友。友儔吸引熟識,由什麼起,就由什麼滅。以財利相聚,必是財散相離。用美色相來,定是老衰相棄。以虛無飄渺的感覺而相識,決以其煙消雲散而相別。唯有重視真誠,人格特質,以人為本位的交識,才能構建出良善的情誼。


  除上述外,諸如團體對人,團體對團體。儘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譬如一個員工之於公司,他也希望被公司視為人的真誠對待,適才適用,而不是公司營利的工具,更不願臨金融風暴之際,被兔死狗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