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兩性-《愛,上了癮》

兩性-《愛,上了癮》
主旨:
本書主要討論愛上癮症,將他分成四大類,
說明四類的共同特徵、個別特徵、成因和康復之道。
 

**** 
摘要:
一.四類愛上癮症分別為:
1.共依存
2.逃避依存
3.浪漫上癮
4.性上癮
 
 
二.四類愛上癮症的共同特徵
1.當愛等於痛苦...(剛開始有快樂....漸漸地變痛苦)

2.陷入分手與不分手的泥沼中

3.認知系統發生扭曲
 a. 否認現實狀況
  b. 合理化作用:把對方不合理的舉動合理化
 c. 脫離現實的期待:相信奇蹟會出現

4.帶有強迫症

5.不停地在原地打轉
 如書中例子:
 良樹開始無情地對待由美→由美不想再忍受下去→
 由美提出分手→良樹暫時變好→
 要不了多久又開始故態復萌→...

6.挑戰外面的世界:愈受到阻止的愛情,反而越充滿魅力。
  就像「除了這個玩具以外,其他的,你都可以玩」,
 人會更想玩被禁止的。
 
 
三‧共依存症的特徵
(四類當中,我只挑其中的「共依存」作說明)
1. 需要感受到自己被需要(如圖)
2. 想當救贖者(如圖)
3. 無法棄對方於不顧(如圖)
4. 常常將自己的問題擺在最後(如圖)
5. 無法看清事實(如圖)
各別的7小點中,符合3點以上算嚴重
 
 
四.「共依存」的成因
1.追尋失去的愛-分離與獨立的過程失敗
 在嬰兒期,父母就如同偉大的神一樣,代表了自己世界的全部。
 孩子內心世界會認為父母等於自己,父母滿足所有需求,
 所以,無法區別父母與自己是分別存在的不同個體,
 這時期又稱為自戀(narcissim)的階段。

 但是等到有一天,當哭泣時,父母告訴他:
 「這種簡單的事情自己要學做做看」、「不可以哭喔」
 才體認父母與自己原來是不同個體,而了解自己是獨立存在。
 對每個人來說,分離與獨立的階段,
 是人生中第一次面臨的大考驗,孩子能否順利獨立,
 端賴父母能否適度地回應孩子的要求及適度放手。
 如果看得太緊,就會變成保護過度,
 導致小孩一直停留在自戀階段,
 但過於忽略,則小孩產生孤獨感和自我否認感,反而會害怕分離。

 分離與獨立階段的失敗,將會影響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
 轉而不停地對外尋求關愛(將情人當成父母),
 以彌補無法從父母身上得到愛的缺憾。
 
2. 偏頗的愛
 (1)成人小孩
  如父母沉迷於酒癮、毒品...或沉迷於工作...
    這種家庭機能不健全的環境成長的孩子,很難正常學會愛自己和他人,
    只能學會單方面愛人或被愛而已。
  在家中扮演的角色:
  a.英雄:藉由學業和運動的優異,證明自己存在,
      掩飾家裡不為人知的陰暗面。
      日後在情人前,就展現最完美的一面,
      賣力演出,弄得精疲力盡
  b.開心果:炒熱氣氛的,藉此緩和家庭中緊張狀況。
       日後在情人前,裝出很開朗的樣子,取悅對方,
       把痛苦隱藏起來,不正視兩人的問題
  c.照顧者:反過照顧家人的飲食等生活起居,
       或傾聽父母的牢騷,安撫他們的情緒
       日後遇到濫情人,會逃避問題,不去看他不好的一面,
       繼續照顧他,乃至作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
   
 (2)為了生存所扮演的角色:討好父母的愛,而扭曲自己
  如「爸爸的小公主」或「媽媽的小王子」,為了得到父母的愛,
  而抹殺了自己的真正的需求和感情,只會乖乖地配合父母的期望。
  日後對待情人,時常將自己感情和需求壓抑,
  進而拼命迎合對方的喜好及需求

3. 我是不被愛的-缺乏基本的信任感
 覺得「我是個沒有價值的人,沒有用的人」;
 「不可能會有人愛我」;
 「如果不設法做些什麼,我就無法得到愛」(這三者有密切的關聯),
 而內心深處產生了這些信念。
 例如:
 完美主義的父母,過於苛求孩子,讓他覺得自己樣樣不如人,
 因此在選擇對象,會找符合自己這想法的人,嫌棄、背叛..
 陷入一種自相矛盾的狀態:
 心中不想要情人,外在表現卻不肯放棄情人
 
  
五.治癒「共依存」的康復之道,掌握三重點
1. 安定:承認目前的狀況,就是你內心期待的愛情,
  你可以在情境得到安定。(發現真正的問題)
2. 再挑戰:告訴自己,從過去的經驗(可能來自家庭),
  逃脫出來,釐清自己的情緒,真得獲得解脫。
3. 上限:「沒有能力享受幸福」,錯。
  你是可以得到幸福的,必須不斷地對自己說:「我可以得到幸福。」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哲思_<哪些能力很重要,一點就透卻沒人告訴你?>

霧滿攔江今天寫了一篇文章:<哪些能力很重要,一點就透卻沒人告訴你?>


該文採冒題法(但我卻寫文快速地撥雲見日,哈哈),
用一連串的質問,讓你找出創業的規律:
要過那些關卡、挫折,最終得知核心的問題,原來在於兩個字-見識,
立在某種人生高度,通盤俯視全局的智慧。
 
創業維艱不在於你從事之事好不好做,
即便是很小、很簡單、很保守的一件事,要做到很成功(口碑、普及),難度依然一樣!
無論所創的行業為何,都有相同關卡,且不免有挫折,這是必經的過程。
換言之,問題從來不是事情本身的難易,而是你能不能看透成長的考驗
(比如對渴望成功的焦躁、求速成),而熬過整段。
 
因此,作者說:
人生成就,靠的是智慧和耐性。
 智慧知道事情會經歷哪幾個階段,週期有多長。耐性就是等待這個時間到來。
人該培養的,不僅是技術、知識,而且要加上這兩項。
智慧或見識,即「我看到了」;耐性,即「我經歷了」、「我做到了」。
當然,要先看到,才能做到。這也是為什麼作者說:核心是「見識」的原因阿~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讀書_<問人讀多少本書是外行問法>

王路寫了這篇文章<問人讀多少本書是外行問法>,裏頭說,
問人讀多少本書是外行問法,
因為數字,既不代表「量」也不代表「質」。
而是要問:
「平均每天花多久讀書,
 讀哪些方面的書,最近影響比較大的書。」是比較妥當的。
但同時,這樣問也可能像馬東所說(註1),觸及私密,
馬東說:
「閱讀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
 分享書單,就好像告訴別人你的內褲是粉色蕾絲的,
 特別暴露一個人真正的興趣和癖好,你懂的~
 或者說,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精神食糧),
 你吃土豆,我吃麵條,都能吃飽,
 咱倆共同的,就是不吃會死。」,
如若如此,就只能尊重了~呵呵。
 
再回原文,
王路指出在回答讀什麼書時,很忌諱答-讀經典。
因為這很虛無飄渺,摸不著邊際。經典該怎麼定義?
別人問你讀什麼書,是想瞭解你的來歷。
讀過共同的書,可以交流;
讀過不同的書,可以從交流中受到砥礪和啟發。
 
比如說,同一本10萬字的書,
你跟朋友都是挑出3千字的重點,就有可能存在差異,
(哪3千字,因人而異)
這代表對事物的看法、問題的判斷,有所不同。
而能相互討論為何這樣,便是交流。
 
再者,這還意味著,其實讀書不只是讀書,
還包含自我思辨,
乃至是一種自我意志的呈現,即「寫作」的基本內在。
如作者王路所言:讀書和寫作,內在是一碼事。



----------------------------------

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

公告-常參考的網站

我的影片來源,知識來源,與下面這些網站有關。

一。公開課及演講
1。網易公開課
國外名校,如哈佛、麻省理工、劍橋等大學開出的課程,
內容包羅萬象,有文學、哲學、藝術、經濟、科普等。
影片為英文發音,中文字幕(部分翻譯未完成,無中文字幕)。

2.MOOC
台灣開放式課程聯盟

3。央視10號台
(1)百家講壇
不拘學術領域,延請大陸大學教授或專業單位,
就一主題作數日(多集)式的專題演講。

(2)探索發現地理中國
探索發現,類似台灣的關鍵時刻。
地理中國,則類似台灣的大陸尋奇。
其餘的節目不常看,故不清楚。

4。鳳凰視頻
見最底下,檔目社區欄。
(1)鳳凰大講堂
這是大陸的官方政策、學術發表之平台,如同台灣的公共電視。


二,書籍介紹節目
1。央視10號台
(1)讀書
找兩到三位專家(大學教授或專業資深者),
與主持人共同討論一本書。
一集節目半小時,一書大都一集,亦可能數集。

2。鳳凰視頻
(1)開卷八分鐘
一本書用一集八分鐘的時間,介紹其可提之處。
通常是一書八分鐘,但也會有例外,多集講述。

(2)【一千零一夜】
【開卷八分鐘】結束後,梁文道先生的最新節目

3.【局部】
陳丹青先生主持的節目

4.【史航說書


三.有料(乾貨)的節目
1.【羅輯思維
我最常看的視頻
文字檔1:羅輯思維視頻文字檔;文字檔2:羅輯思維所有文字檔

2.李敖節目
見識、學習如何整理資料,化為自己的主張。
尤其是如何讀書那一段。
(1)李敖有話說
(2)李敖語妙天下 用網址去轉:破解優酷(需安裝JAVA)
假如是使用Chrome的人可以用 unlock套件

3.【曉松奇談】、【曉說】

4.【都嘟】
馬未嘟先生的節目

5.【開講了】
只看有興趣人物的專訪

6.【佳訪】
亦是只看有興趣人物的專訪



四.有料(乾貨)的網站
1.羅輯思維語音 或 羅友之家


2.果殼網:非常少看

3.李笑來的書:
 (1)總目錄
 (2)把時間當作朋友
 (3)七年就是一輩子 — 李笑來



五.佛教網站
1。印順導師著作
2。佛教的基礎認識:印順導師著作之正聞篇影片及聲音檔
3。佛教思想史:印順導師著作之聞思篇影片及聲音檔
4。高雄正信佛教青年會之資源
(1)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了解佛教適應世間的說法
(2)大乘經集結之探討:佛法一定要佛說嗎?
只提兩個,剩下的,請一一參考。



六.找資料的網站
1.盤大大:找百度云的資料

2.傳送門:搜尋微信的文章



七.線上圖書
1.稻草人屋

2.好讀

3.招財貓咪網

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

音樂 _『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



我蠻喜歡聽這這首的,
它是Harold Arlen 所作的『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
從資料裡看,它的首回演奏
是在1939年米高梅公司出品的【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裡,
至今仍被很多歌手不斷翻唱,和出現於多部電影配樂裡-溫馨和諧的背景音樂。
被譽為最成功的電影歌曲之一。
 

 
附帶:Connie Talbot在【英國達人秀】唱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WNoiVrJDs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ndLRdPsuJE

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札記-統計-推薦讀<不要讓大數據的相關性主宰我們的生活>

我蠻喜歡看一些「推翻似是而非」的故事,例如最近讀到一個。
日本有間7-11店鋪,
每天下午5點到7點,店裡的絲襪賣得特別好。
於是店經理就和CEO說:
「老闆,我發現5點到7點絲襪賣得好,
 所以我們決定把化妝品和絲襪放在一起賣,
 這樣就能帶動化妝品的銷售了。」

CEO說:
「你給我看的只是量化的數據,
 你到店裡看過是誰在買絲襪嗎?」

經理就說:「好,那我去看看。」
結果,經理發現,原來每天買絲襪的不是女人,而是男人。

男人在下班路上接到老婆電話說,你幫我帶一雙絲襪回來,
男人們就晃到711買了。
所以很少有女孩子專門去711買絲襪,
全部都是男人順手買回去的。
因此,7-11絲襪旁邊就不放化妝品,改放啤酒了。
 
 
(店經理)原結論,顯然是個觀察不夠細膩所致,
不求證事實,只想靠用數據"推論"來找出答案。
有人說:數據會說話。是嗎?
就這麼確定,看數據就能知道因果關係喔?

微信上,我有讀到分析大數據的文章,
近來最好的,應該是這一篇

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札記-小說-手指的神功

讀過的金庸小說,
我覺得最精彩的是「天龍八部」,其次是「射鵰英雄傳」。
因為主角多人,劇情彼此獨立又交錯縱橫,比較好玩。

我一位歷史老師課堂上談金庸小說,他說:
「金庸寫的《鹿鼎記》,韋小寶從來沒練過武功,
 相貌平平,全憑一張嘴闖天下。
 推翻了以往他小說裡的男主角,尚武且神功蓋世的形象。」
其實,「天龍八部」的虛竹,就已經無武勝有武,哈哈。 
 
赤手空拳跟人過招(其實是打架),除了戳人雙眼,
大部分都用拳頭跟手刀,很少用手指的,避免指頭扭到。
那點穴呢?現實生活,我是從來沒見過,不知真偽。
因此,《天龍八部》裡的手指的神功便顯得蠻有意思的。
 
第十回,(註1)吐蕃鳩摩智到大理天龍寺,
想用少林寺七十二門絕技交換「六脈神劍」,
並且展示絕技的「拈花指」、「多羅葉指」、「無相劫指」,
與「一陽指」相互印證。
最終,枯榮(師)為了不讓六脈神劍經落入外人手中,
以「一陽指」內力將圖譜焚毀。
不過,在這之前,六脈神劍早就有備份(註2)在人(腦)體裡。
枯榮、本因、本觀、本相、本參及本塵六人各學得一路劍法,
段譽也將六式劍招全學齊,讓六脈神劍不致失傳。
 
這裡面所提的有
「拈花指」、「多羅葉指」、「無相劫指」、「一陽指」、
「六脈神劍」、跟別處的逍遙派「彈指神通」(註3),都是手指神功。
個人感覺,「拈花指」、「多羅葉指」聽像是密教的手印;
「無相劫指」,則稍有法味,應該不是武功;
「一陽指」、「彈指神通」的隔空傷人則像杜撰,
而「六脈神劍」是中醫裡的十二經脈系統(非奇經八脈)。
這些招對人的殺傷力,
都沒有「比中指」來的強,不至於傷到皇城之內的和諧。
 
中國歷史上最強的指功,莫過於趙高,他的指鹿為馬,
致使他擅政一言堂,結果是生靈塗炭,國家滅亡。
 
 
 
-----------------

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

古籍_《呂氏春秋》95審分覽·任數顏回攫甑:不一定眼見為實

翻譯:
「顏回去討米,討回來後煮飯,
 快煮熟時。孔子看見顏回用手抓鍋裡的飯吃。
 飯熟後,顏回請孔子吃飯,
 孔子假裝剛剛沒看見(顏回抓飯吃的事情)。
 孔子起來的時候說:
 『剛剛夢見我的先人,我想料理乾淨食物來進獻給祂們。』
 顏回回答道:
 『這飯不行,剛剛有碳灰飄進了鍋裡,
  丟掉又不好,我就抓來吃了。』
 
 孔子嘆息道:
 『(按說)眼見為實,但是並不一定可信;
  應該相信自己的心,可是自己的心也不可靠。
  學生們要記住,要了解(真相)一個人不容易啊。』
 所以,要知道事實,不難,
 但憑藉什麼了解一個人,很難。」
 
 
這就好像盲人摸象的故事,部分事實不代表整體真相。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這一張圖片。
中間是真相,左右兩邊都是事實。一者邪惡,一者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