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2日 星期六

心理_倖存者偏差




*****發現"倖存者偏差"*****
讀國中的某晚,既想喝香菇湯又想喝蛋花湯,突發奇想,兩個一齊煮。
我爸見我在廚房忙,問我幹嗎,我講我主意,他說:「你自己喝就好。」
弄好,我嚐了一口就拿去倒,好詭異的味道!
假如成功,那就是創新,既然失敗,就當什麼事都沒發生好了,哈哈。


後來這道"料理",我沒敢為了改良再試一回,也沒細究為何這麼難喝。
茶碗蒸有蛋有菇倆相搭,偏偏作成湯,互不相美。
無人談及這事,亦不曾看書上寫這樣不妥!
可是,不禁令人思考市售的食譜怎不講錯的食材搭配,讓人避免錯誤呢?
可能是僅載成功的佳餚,不記失敗的劣饌,才會有人有購買慾吧。
而這種"只見贏者話語"的光鮮亮麗,即是普遍的市場現象。

像馬云、馬化騰、任正非這類事業有成的人,他們的經歷、語錄,
網路常常轉傳,相關書籍頻頻再版,掀起一波波創新潮、創業風。
有篇文章(註1)就批判:
媒體每天歌頌全民創業萬眾創新,其實是“葉公好龍”,
 “他們只願看到成功的傳奇,卻不願看到落魄的騎士。
 我們哪裡是喜歡創業的民族,我們喜歡的只是名利雙收!”
實際情況看來,即便全照這些人生勝利組所言去做,也難以重演類似的人生盛況。
一方面他們不可能坦承過去走錯的不風光,得知的永遠是部份事實;
另一方面,由於名利的貪求,見聞的全部侷限在贏家歷史,
障蔽了世間成敗的真實全貌,錯估失敗比率有多大。

人生可不比食譜,食譜照的作,作出好菜的概率高,
但人生的變數太多,不能沒看到就當沒有,單靠一廂情願地依樣畫葫蘆,就能相像。
而總是在成功者故事上打轉的"邏輯謬誤",有個專有名詞:倖存者偏差


*****常見的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常被舉例的有「喝葡萄酒的人長壽」(註2),但事實不然。
因為媒體調查了那些長壽的老人,發現其中很多飲用葡萄酒,就得出如此偏頗結論。
可是,還有更多經常飲用葡萄酒但不長壽的人已經死了,
死人不會說話,媒體根本不可能調查到他們。

另個更加著名的案例是,“飛機防護”。
下面引用網站" MBA智庫百科"(註2)對此的描述: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沃德教授(Abraham Wald)應軍方要求,
 利用其在統計方面的專業知識來提供關於
 《飛機應該如何加強防護,才能降低被炮火擊落的幾率》的相關建議。
 沃德教授針對聯軍的轟炸機遭受攻擊後的數據,進行研究後發現:
 機翼是最容易被擊中的位置,機尾則是最少被擊中的位置。

 沃德教授的結論是"我們應該強化機尾的防護",
 而軍方指揮官認為"應該加強機翼的防護,因為這是最容易被擊中的位置"。
 沃德教授堅持認為:
 (1)統計的樣本,只涵蓋平安返回的轟炸機;
 (2)被多次擊中機翼的轟炸機,似乎還是能夠安全返航;
 (3)而在機尾的位置,很少發現彈孔的原因並非真的不會中彈,
 而是一旦中彈,其安全返航的概率就微乎其微。
 軍方採用了教授的建議,並且後來證實該決策是正確的,看不見的彈痕卻最致命!
例子(註3)還有,
為什麼班上成績差的人都掙了大錢?
因為,成績差不讀書、還很窮的同學,都不顯眼;
成績差不讀書、掙大錢的人,能獲得關注,便誤以為成績差的人掙大錢。

為什麼官二代、富二代都那麼壞,還很飛揚跋扈?
因為品德好、溫良謙遜的富二代/官二代,記者不感興趣;
惡劣的富二代或官二代,報導出來才奪目光。

為什麼老婆都是別人的美(註2)?
一來,你看到的別人老婆有很多,但你往往記住那些優雅賢惠的少數。
二來,你得到別人老婆的樣本信息並不完整,
你看到的更多是豔妝華服而不是睡衣素顏,是溫柔體貼而不是嘮叨抱怨,
而後者可能只是她先生下班回家後才能瞧見。

像我大學國文老師課堂上講過:
「《左傳》上面的占卜,沒有一次預測錯誤,
 但是,我們今天在用該方法來推斷未來,卻不能百分之百準確。
 這是由於算得準的,才能記入歷史;算不準的,被省略。」
可見得,倖存者偏差非但今日才有。


*****突破"倖存者偏差"*****
懂得去留意挫敗、失誤的紀錄,
不單能使統計結果更貼近事實,而且可以從中汲取教訓,尤其是看別人失敗之例。
比如(註4)有一種非常複雜,治療冠心病的手術,叫冠狀動脈搭橋術。
有人研究幾千例這種手術,想看看手術成功或者失敗,會給醫生帶來什麼影響。
結果顯示,技術好的醫生,做成功一次手術後,再做相同手術更易成功,成功率越來越高;
而技術不好的醫生,萬一失敗,以後再做這手術的成功率,就會越來越低。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人都是主觀的,誰也不願意承認自己能力不行,或者智商不夠。
而且研究者也發現,一個醫生手術失敗了,他的同事,手術的成功率會提高
因為大多數人可以從別人失敗當中吸取了教訓,但人看待自己問題,都做不到足夠客觀。

巴菲特的合夥人芒格,也有相同的論述(註5),
有人就問芒格,你怎麼保證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對的呢?
芒格說自己有個錯誤清單,每次做決定之前都會看一遍。
但有意思的是,這個清單上列的全是別人的錯誤。他解釋說:
只要不重複別人的錯誤,就能避免重蹈覆轍。
 而且你記錄的是別人的錯,而不是自己的錯,這時候你更容易看出毛病在哪兒。
 如果是你自己犯的錯,你就會找各種藉口,說服自己這不算錯誤,
 只是運氣不好,或者時機不對。但別人的錯誤和你沒關係,你就會更客觀。」




------------------------------
註1:<內參-創業-成功傳奇和落魄騎士

註2:
3. <得到-邏輯-擊潰數學“無用論”
二戰時,美軍想給戰鬥機裝上裝甲,但又怕影響飛行速度,
所以就想把裝甲裝在飛機最需要防護、受攻擊概率最高的部位,那裝哪兒呢?
他們發現,從戰場回來的飛機,機身上的彈孔比引擎上多得多,
所以決定,在機身上披裝甲。
但一位數學家說,恰恰相反,應該給彈孔最少的引擎披裝甲,為什麼呢?
因為回來的飛機引擎中彈少,說明凡是引擎中彈的飛機全墜毀了。
你瞧,數學上的邏輯訓練,讓他一眼就透過現像看到了本質,
而前面軍人犯的錯誤,就叫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為什麼班上學成績差的人都掙了大錢?
為什麼班上學成績差,不讀書的都掙了大錢?
因為成績差不讀書、還很窮的同學,都不顯眼,你根本不關注人家。
而成績差不讀書、掙大錢的人,才能獲得你們的關注。

為什麼官二代、富二代都那麼壞,還很飛揚跋扈?
因為品德好、溫良謙遜的富二代/官二代不會犯事,不會搞出個大新聞,
更不會被媒體批判一番,所以你根本看不到人家。
而你看到的都是搞出個大新聞被批判的富二代或官二代。

為什麼GAY都那麼帥?因為長得醜的你根本不看人家。
有勇氣公開自己是GAY的,肯定不是性格唯唯諾諾的人,這樣的人更注重自己外表。

以上這些叫做“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也叫為“生存者偏差 ”,是一種認知偏差。
其邏輯謬誤表現為,我們過分關注於目前人或物“倖存了某些經歷”,
然而往往忽略了不在視界內或無法倖存這些事件的人或物。
這個世界的那麼多不公平,其實很多都是倖存者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