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5日 星期五

札記-教育-值得台灣父母學習?

有一篇網文的標題:值得台灣的父母可以學習!
誘發了我的好奇心。
結果我看內容,大約是說:
 一個台灣人,去到北歐國家教授的家作客,
 看到教授可愛的小女兒,長得很俊,誇了兩句,
 這舉動觸怒了教授。
 教授說:
  「你可以因為她的禮貌、笑容而讚賞,勿以根據她的姿容而誇獎。
   這將錯導她的價值觀,以為美醜是衡量人的標準。」
 那台灣人從諫如流,跟那小女孩道歉,並稱讚了她的禮貌。


我想,這惟能說明,那台灣人不懂入境隨俗、入門問諱。
無法決斷,台灣人或者北歐人孰是孰非。


我瞭解北歐教授的想法,強調的是國民道德之必然。
而歐美國家風景區,
之能夠維持夢幻之童話美境,即拜賜於當地、當國居民富公德。
這十分令人認同,同時值得稱揚。
如同佛教所倡:
「一個之所以尊貴,在於他的言行,並不是來自他的血統、地位、諸等」。
當然,也不包含長相。


然而,台灣人的想法是,見人三分情,與人為善。
見面的開頭總是噓寒問暖,美讚幾句,
對台灣人而言,這是禮貌的開場。
若以比喻來說,那就好像包裝紙,跟送的禮物關聯性甚小,
可是就是要有這一層,顯示很基本的人情味。

而更深層的思考,
則是中國價值觀:「多一層禮儀,會避免(緩和)情緒的極端。」
四書中的『大學』講:「有事不敢不勉,有餘而不敢盡。」
不敢盡的意思是說,
不要把心裡的感受掏盡,搞不好那不過是一時愛、恨衝動。
總要留點餘地給自己、他人,這是種人禮、厚道。
因此,這一層的禮貌,有著迴旋的空間。
(不願產生愛之令其生,惡之令其死的狀況)
還有一句話,「點到為止」,同樣道理。


在國外的價值觀裡,有句話說:
「我不認同你的言論,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中國人想用「禮」去保有的(談不上誓死捍衛),
就是這一份最基本的人晴味。


剛剛談「說話的人」,現在是談一下「聽話的人」(在台灣)的禮貌態度。
簡單說:那是一種「相由心生」的價值觀論調。
一個心地光明的人,將無入而不自得,看任何事情皆當美好。
以此論之,當他看每個人,
都是美好的,可愛的,能知的優點,都會美言幾句。
這也是種與人為善的表現,本該要懷著隨喜的心去看待。

是故,同一件事發生在台灣社會,善良的父親就會跟女兒說:
「他心美,才稱你美,你要學習他,那種即之也溫,常保悠然自適。
妳將能如他一樣,眼及之境處處歡喜。」


畢竟,美醜不是一種罪惡,也不是唯一的標準,
倘若怕扭曲價值觀,而拒絕說美醜問題,有些因咽廢食了。
再說,劈頭就指責別人錯,恐怕於台灣人的情理上,不得體。
(或許用更委婉的方式,例如說:
 「誇讚孩子的言行, 
  讓她瞭解什麼是對人最有價值的,會不會比較妥當些呢?」)

札記-溝通-集思廣益:先前提,後私見(先同後異)

昨天看某本書,裡說某位管理學大師。
當他作經理人,聚集各部門主管,共同商談公司策略的時候,
若會議上,沒有經歷,異議、激辯等場面,
使他覺得會議裡人人有參與感,則這個決策,隔日必將再次開會討論。

換句話說,他認為:
「一個開會很流暢,很快就全體贊成的決策。
 意味著,會議上的人就是一付事不關己,不加思索的心態,
 這是沒有責任的表現。」


我記得在春秋時代也有類似的故事,
國君問唯一反對的臣子說:「為什麼所有人都贊成,惟獨你反對。」
臣子說:
「所有人都贊成,無一人反對。難道不令人覺得奇怪嗎?
 因此,我才反對的。」

無獨有偶,論語裡也有類似的義理。
其大意是說:
「做人不能成鄉愿,
 要作到好人喜歡你,壞人討厭你,而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你。」(註1)
同理,以現今民選的領導人,會出現九十以上的贊成,恐怕該國是非民主國度。

我想,那位管理學大師的目的,
就是要每個人,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所謂集思廣益,多一人多一份力量的效果,
不然隨聲附和,好像多了一份必然,也多了一份可能的失敗。


這又讓我想到另外一件事,
我國小老師,於作文課上,出完題目後,就不多說啥了,
有些同學(例如我),
腸枯思竭依舊莫知如何下筆,問老師說:
「老師,可否給些提示、給個方向,讓我們知道怎麼寫。」
老師答說:
「如果我給你範文,或者約略的大綱,
 我可預見你們先入為主,千篇一律的文章,
 你們將在我思維的八股下,畫地自限。」
但是老師顧慮到學生(我們)的難處,最終還是指導了方向。

我是個不會獨自創作的人,很遺憾的,不能達到老師說的那樣。
我做什麼事,總是希望有前人的範例,可以參考,可以模仿。
就像書法,總是先學楷書,才會日後發展獨自特色的字體。
想法也是,我每每是先確定基本面,立足點是什麼,
再去想什麼是青出於藍的、別出心裁的、更勝一籌的。


再回到最原先,管理大師所主持的會議。
我想補充的是,沒有激烈口諍、意見交鋒,不見得是壞事。
得看討論的議題,比如對〝現況評估(數據)〞,〝欲解決的問題〞。
(不可以連前提都質疑,否則無法討論下去)
集思廣益前,
唯有所有人已建立好的基本共識、前提,才能立足於上來討論創意。
不然,毫無交集地在無意義的爭辯(實際狀況迷迷糊糊),
或脫離現實在天馬行空,
大夥踴躍發言,忙乎熱鬧,為說話而說話,倒成了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
註1:
子貢問曰 : 「鄉人皆好之 ,何如?」子曰:「未可也。」
「鄉人皆惡之,何如? 」子 曰 : 「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