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0日 星期一

中地_(廣西)程陽風雨橋

在Facebook查旅遊資訊時,有一旅行社的大頭照,是一座富有中國特色的橋樑。
因此,我點開看,本想查它何名,於下留言卻已有人先問了,
是廣西的「程陽風雨橋」,但我仍然不清楚在哪,哈哈。

百度百科(註2)寫:
程陽風雨橋,又叫永濟橋、盤龍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縣城古宜鎮。
它建於1912年,河中有五個石砌大墩,橋面架杉木,鋪木板。
橋長64.4米,寬3.4米,高10.6米。
橫跨林溪河的木石結構大橋(不費一釘一鉚),是典型的侗族建築
它與中國的石拱趙州橋、鐵索瀘定橋及杜撰的"羅馬的鋼樑諾娃上的沃橋"齊名,
世界四座歷史名橋之一


註1

為什麼要建這座橋?
事實上,橋原本就有,是在1912年才裝修成今天樣貌,
所以,正確地問:為什麼要如此改建?
百度給的答案是:紀念「花龍急救年輕夫婦」的傳說。
一天,一對新婚不久的恩愛年輕夫婦過橋,河底卻突然刮起一陣狂風,一下把女的捲走。
原來是河裡的螃蟹精看上了那女子而作怪。丈夫急得在河邊大哭,
差點想投河陪妻子而去...哭聲驚動了水底的一條花龍,
他深深為男子的癡情感動,於是飛天而出,施法將螃蟹精擊殺,救出了女子。
恩愛夫妻終於重聚。而後人為紀念花龍,就將河上唯一那座小木橋改建成畫廊式的風雨橋,
還在柱上刻了花龍的形象,稱它為迴龍橋。
由於它能讓人躲避風雨,人們又改稱它為風雨橋。


註1

橋在柳州(註3),柳州,我第一想到的是柳宗元(註4),他有一號:柳柳州。
他兩次被貶,一次是「二王八司馬」事件,被貶到永州,
在那裡吃檳榔(註5),寫《永州八記》,其中的<始得西山宴遊記>是經典必讀。
另一次,因劉禹錫詩,又被貶到柳州,死在任上。

註6:柳宗元說:喔耶,檳榔交出來



-----------------------------------------------------
註1:程陽永濟橋


註2:百度百科:程陽風雨橋


註3:
1. 百度百科:柳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昆州,馬平縣為昆州治所,後昆州又改為南昆州,屬嶺南道。
貞觀八年(634年)以州境內柳江更名為柳州。
天寶元年(742年),改名為龍城郡。
乾元元年(758年),龍城郡復名為柳州,並沿用至今。
柳州城址位於今柳州市城中區東南濱江一帶。

2. 讀史方輿紀要/卷一百九


註4:維基:柳宗元:柳州


註5: 柳宗元集 -> 卷三十·書明謗責躬
僕自去年八月來,痞疾稍已。往時間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
用南人檳榔餘甘,破決壅塞大過。陰邪雖敗,已傷正氣。
行則膝顫。坐則髀。...永州於楚為最南,狀與越相類...


註6:《晚笑堂畫傳》


參考資料:
1. 背包客棧:【景點】 三江侗族。程陽橋

2. 柳州有什麼特產和著名小吃?

2018年7月29日 星期日

札記-哲思-勸人放下嗎?

註1
作者喜歡用"大師"(出家人)為主角,作說話慧黠反諷之人物代表,
這是他作品風格,好笑乃其目的。
我看過當中的好幾則,"大師"發表的言論大都與佛教無關,開開玩笑,圖個歡樂。
上圖截自網路(出處參考註1),可為一例,就此聊聊吧!


我說佛教徒不會勸人放下,你信嗎?
我說佛教徒都是經歷過某人的痛苦,才勸某人放下,你信嗎?

比如喝酒、抽菸上癮的人,癮頭上來是很痛苦的,
這些會傷害健康,可是你沒被折磨過,勸是不勸呢?
又如賭博(這裡指的是合法)上癮的人,雖不直接傷害健康,
但概率上,很容易傾家盪產,但是你沒被逼債過,勸是不勸呢?
如果他們是你的家人,又作何處置呢?


我覺得人是能用理性去模擬、判斷甘苦,不需要凡事經歷過。
如同讀書好處的其中之一是古人走的路,會鑄成錯誤痛苦,我們不需要重走一遍才識得。
把他們的經驗化為我們的基礎、資糧,才會站在巨人肩上,一代比一代強。

人為什麼能這樣?
按醫學角度,是因為人有鏡像神經元(註2),可以感同身受。
我們看電影,能夠有如身歷其境,被主角的情緒扣動心弦,為之泣、為之笑。
誠然,我不敢說:用想的,能感受全部、替代全部。
否則看別人做就好,世界又豈會有爭得你死我活的現象呢。


長久以來,"你沒經歷過,你不知道我的苦"這句話,我聽的次數不清了。
即便語默聽人訴苦,這句話也會冒出來,
但矛盾的點在於"假如你覺得別人沒經歷過,體會不到你的苦,你幹嘛找人傾訴?"
所以,人是相信別人感受得到的,或多或少而已。
我覺得陪伴、傾聽是需要的,而且比"勸"重要,得盡可能發揮同情心;
勸也是需要的,但是要伺機行動(勸會有反效果,寧可按住不動)。

想減輕、消滅痛苦,外人能幫忙的就是「陪」、「聽」、「勸」,
聽得進或聽不進、做或不做,那是自個事了。



--------------------------------------------
註1:聞氫哥instagram


註2:感同身受:鏡像神經元

2018年7月28日 星期六

札記-中史-人物-(先秦)女相士許負

許負,是先秦時有名的女相士。《史記》記載兩回她相面預言靈驗的事蹟(註1)。

一回是楚漢相爭時,許負說魏王豹的側室薄姬是天子之母。
魏王豹聽了,自我彭脹,以為自己能問鼎天下。
聯合項羽,背叛劉邦,後來被漢軍俘虜殺死,
劉邦收薄姬為妾,而後產下劉恆,將來的漢文帝。此出自<外戚世家>。

另一回時間點是漢朝,此時許負已老,《史記索隱》稱她老嫗,
她替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看面相,說:
「三年以後,封侯;封侯八年後,為將軍、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再經過九年,餓死。」
周亞夫當場質疑:
「我是次子,怎承襲我父親的侯位,即便我哥身故,他有兒後繼,豈輪到我?
 而且倘若如你所言,我作上宰相,如何會餓死?」
許負並未解釋太多,但最終都一一料中。此出自<絳侯周勃世家>。

陸賈《楚漢春秋》(註2)寫:「劉邦封許負鳴雌亭侯。」
不太確定這件事的真實性(註3),我個人懷疑是假。
但不管真相為何,從這能推測,許負在秦末漢初的知名度高。


百度百科的條目:許負(註4),第二項是許負的傳說,詳盡到難以置信。
西漢當時有毛筆,沒紙張,字不是刻在竹簡,便寫在竹簡、帛書。
如無必要,歷史文句越精鍊越好。
許負又不是將相君王等政治人物,不太可能費大量篇幅細述。得像《史記》的字數才合理。

我試著找百度百科所引"傳說"的出處,
查到小說《麻衣女神相》第77章(註5),與"傳說"前四段的內容近乎相同。
所以,來源應是這本小說。

然而,說是小說,就已明確知道此乃「杜撰」,和代代口耳的傳說,性質不一樣。
我覺得不應當把"小說的內容"寫成"傳說"吧!



-------------------------------------------------------------------
註1:維基:許負


註2:楚漢春秋佚文 
上封許負為鳴雌亭侯。〈史記周勃世家索隱〉

註3:參考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侯的女子竟是她!
據《楚漢春秋》記載,「高祖封許負為鳴雌亭侯」,但《史記》《漢書》均不載此事。

秦漢時,實行郡縣制,郡下設縣,縣下設鄉,鄉下設亭,亭下設村。
亭侯,其爵位低於鄉侯,為侯爵之末。
檢索《漢書》《史記》,劉邦時代,乃至整個西漢,未查找到一個亭侯,
倒是在東漢時代,亭侯頻繁出現。筆者推斷,亭侯應始於東漢。
這樣一來,劉邦封許負為鳴雌亭侯之說存疑,有待進一步考證。


註4:百度百科:許負


註5:小說:《麻衣女神相》

2018年7月26日 星期四

中史_(南宋)表面上的岳飛罪名

註1
秦檜給岳飛安的死罪罪名,髣髴是件重要又不重要的事。
作個比喻,它就像寫「東」字那一豎,要不要打勾?
電腦的細明體沒勾,但書寫的楷書、行書、草書都有勾,連大陸簡字「东」也有。
人不計較這個,因為勾與不勾,依舊能認出是個「東」字。
而岳飛的罪與不罪,橫豎是個「死」字,
秦檜才不管它能否杜悠悠之口,也不理為此戕害多少無辜。
所以,大多數人說岳飛死於「莫須有」罪,
並且說「莫須有」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雖然「莫須有」的意思仍存在一些爭議。


岳飛"表面上的罪名",牽扯的關鍵人物有岳飛、張憲、秦檜、万俟禼(念:末期謝)四人
故引用《宋史》他們四人列傳中有關此事的段落。事發時間是紹興11年(1141年)。

因為《宋史》卷474:万俟禼列傳(註2)對於幾階段誣告皆有概略性說明,故先講。
万俟禼是監察御史,從前岳飛沒禮遇他,為此懷恨在心。

○第一階段,誣告岳飛:「對將佐言山陽(楚州)不可守」
張俊秦檜合謀排擠岳飛
万俟禼彈劾岳飛,說岳飛年初(1141年)曾要求下屬將領不要守山陽(註3),
由中丞何鑄審理此案,但何鑄申明岳飛無辜,秦檜發怒,再令万俟禼替代何鑄審案。
下圖5中綠圈,即山陽,或稱楚州。

○第二階段,誣告岳飛:「令張憲虛申警報,奪回兵權」
万俟禼接案後,改指控岳飛和他兒子岳雲曾寫信給張憲,要他謊稱敵軍來犯,
強迫朝廷交還岳飛兵權(在此之前,岳飛上交兵權,回朝當副樞密使)。
然而,万俟禼又失敗了。

○第三階段:誣告岳飛:「淮西逗留」
万俟禼換以"年初(1141年)敵軍打到廬州(淮西),
宋高宗催他馳援,岳飛藉故逗留在舒州、蘄州不前往"的這件事,來定死罪。
這一次,万俟禼成功了,岳飛、岳雲和張憲被處死,天下人為它們喊冤。
上提的地點,廬州(淮溪、合肥),在下圖紅圈;
蘄州、黃州,在下圖橘圈;舒州,就是安慶府,在下圖黃圈。

第四階段:陷害保岳飛之大臣
大理卿薛仁輔、寺丞李若朴何彥猷說岳飛無罪,万俟禼彈劾他們;
知宗正寺士㒟請以全家百口人的性命保岳飛,万俟也彈劾士㒟士㒟流放死在建州(福建)。
劉洪道與岳飛有舊交情,万俟禼彈彈劾劉洪道諂媚岳飛,
劉洪道聽說岳飛被罷官,竟然抵掌流涕。因此劉洪道被治罪,永不錄用。

註4


再來是《宋史》卷368:張憲列傳(註5),說的是上述"第二階段誣告"細節
如此寫道:
為了不讓宋高宗懷疑,
秦檜與張俊密謀借刀殺人,讓張憲(岳飛愛將)、王貴、王俊告發岳飛。
張俊親自寫好狀紙交給王俊,謊稱張憲企圖逼朝廷把兵權歸還岳飛。
張俊又令告王貴去逮捕張憲,張憲還沒到案,張俊已經備好監牢等他。
下屬官員跟張俊說:「樞密院沒有審問犯人的權力」,
張俊不聽,拷打張憲,迫使張憲自白有罪,
要張憲說自己收到岳雲(岳飛的長子)的信,要求策劃兵權還回(給岳飛)的計謀。
張憲被刑求得體無完膚,依然不招認,張俊便自個偽造一切,以致張憲冤獄。
張俊回報秦檜:事辦妥了,張憲囚械在大理寺監獄。

到此,有幾事得說明:
1. 
張俊仇恨岳飛。
2. 王俊喜歡控告揭發別人,綽號「雕兒」,因為奸詐貪婪,被張憲多次處治。
3. 王貴曾犯法,險些被岳飛所殺,但不恨岳飛,
 張俊、秦檜本想以這點利用王貴,未能如願,於是張俊另王貴隱私威脅、控制王貴。
4. 紹興11年(1141年),張俊是樞密使(正手),岳飛是樞密副使(副手)。
 樞密使是宋朝武官的最高階位,司法審問非其職權,相當於現今台灣的參謀總長。

接著往下,
秦檜奏請皇上召岳飛、岳雲父子二人來證實張憲的口供(張俊偽造),高宗委拒。
秦檜便矯詔召來岳飛父子,
万俟禼誣衊岳飛發令于鵬孫革寄信給張憲,要他謊稱警報驚嚇朝廷,
後又叫兒子岳雲寫信給張憲,要他規劃如何迫使朝廷兵權重返回岳飛手上。
實情是,這些書信全不存在,拿不出來,
於是,秦檜、万俟禼亂扯說:根據的是眾人的證詞,信已經被張憲、王貴燒了。

上述文字,除了秦檜的夫人王氏沒出現,
跪在岳飛墓前的其餘四人,秦檜、張俊、王俊、万俟禼全到齊了。
而照上面藍色粗體字,秦檜和張俊為岳飛父子羅織的罪名是:奪回兵權。
希望宋高宗想成稱岳飛要擁兵自重,謀逆!然而,前頭說過,他們並沒有得逞。

註6

第三篇是《宋史》卷473:秦檜列傳(註7),略述第二階段誣告過程後,又多說二事:
1. 為什麼一定要殺岳飛?因為岳飛主戰,秦檜主合,立場不同。
2. 秦檜不只誣陷岳飛「淮西逗留」,
 還說岳飛曾自稱"自己和宋太祖都是三十歲執持符節(軍權)",
 這是斥責當今天子不如他(用"乘輿"代稱"天子")。


最後一篇,《宋史》卷365:岳飛列傳(註8),它提及前三篇沒說的誣告經過,頗是豐富。
也交代「山陽不可守」、「淮西逗留」的事件原委。

第一階段誣告前, 紹興11年(1141年)2月,
敵軍南侵攻打廬州(淮西),宋高宗前後寫了17封信要岳飛支援,
岳飛正在重感冒咳嗽,抱病竭力趕往,
回信稟奏宋高宗,他請求先到蘄州、黃州,商議退敵事宜。
宋高宗得到岳飛奏章後,大喜,賜(寫信)給岳飛的書信言道:
「你正患風寒,仍為朕前行,為國家而忘了自身,誰能像你這樣。」
當岳飛軍隊到達廬州,敵軍望風而逃。
岳飛回到舒州待命,宋高宗賜給岳飛書信,稱讚他謹慎,不擅自進退,很得體。
這就是整起「淮西逗留」事件梗概。
万俟禼第三階段誣告:「今年春天,敵軍攻淮西,岳飛到至舒州、蘄州而不進。」
為什麼岳飛「不進」呢?事實不是「不進」,是岳飛重感冒,行軍緩慢。

紹興11年(1141年)6月左右,張俊和岳飛一起進山陽(楚州),
張俊籌畫修繕城池作為防備,岳飛對他說:
「應該竭盡全力圖謀收服失土,怎能退守(山陽)而有自保的打算。」張俊聽後生氣。
万俟禼第一階段誣告:「山陽不可守」從這而來。
然而,岳飛的原意是「轉守為攻」,而不是「放棄山陽」。万俟禼惡意曲解。

紹興11年(1141年)10月,正當第二階段誣告,岳飛已入監。
審判官要岳飛自證其罪,有用書信指示張憲策謀奪回兵權。
岳飛撕開上衣,亮出背上刺字"精忠報國",其判決結果前面已講,不重複。
大約也在這段時間,韓世忠為此案憤恨不平,質問秦檜,要秦檜拿出真憑實據。
秦檜答:「岳雲寫信給張憲這件事找不到原信件,但難道沒有嗎(莫須有)?」
韓世忠說:「你一句『難道沒有嗎』,怎麼讓天下人信服?」

紹興11年(1141年)12月,岳飛關押兩月,仍無法證明有罪,
秦檜、張俊、万俟禼等人便查抄岳飛家產,最終湊足"證據",
以「淮西逗留」作為主要理由,讓宋高宗賜岳飛飲鴆,岳雲、張憲斬首棄市。

上述概要,整理成表格如下:
時間
事件
描述
紹興1102
謠言:「淮西逗留」
宋高宗17封催促岳飛支援淮西(廬州)
蘄州、黃州岳飛因重感冒,行軍遲緩。
不是「逗留」,而是「遲緩」。
紹興1106
謠言「山陽不可守」
張俊在山陽籌畫修繕城池作為防備,
岳飛對他說:
「應該竭盡全力圖謀收服失土,
  怎能退守(山陽)而有自保的打算。」
岳飛的原意是「轉守為攻」,而不是「放棄山陽」
紹興1107
第一階段誣告
彈劾岳飛:說過「山陽不可守」,失敗告終
紹興1110
第二階段誣告
1. 彈劾岳飛:令張憲虛申警報,奪回兵權
2. 岳飛入監
3. 岳飛在問審時,撕裂衣服,示出背上刺字。
4. 韓世忠要秦檜拿證據,秦檜答:
 「雖然找不到,但難道沒有嗎(莫須有)?」
紹興1112
第三階段誣告
1. 岳飛關押兩月,仍無法證明有罪
2. 秦檜等人抄岳飛家,收集證據
 彈劾岳飛「淮西逗留」
3. 宋高宗賜岳飛自鴆,
 岳飛之子雲、岳飛愛將張憲斬首棄市
紹興1112
過後
第四階段誣告
1. 說岳飛無罪的大理卿薛仁輔,
 寺丞李若朴、何彥猷,遭彈劾;
2. 保岳飛的知宗正寺士㒟流放,死自建州(福建)
3. 岳飛友人劉洪道被罷官,永不錄用。

所以,我之前跟朋友說過:可以說一場重感冒,害死岳飛。



------------------------------


註2:《宋史》卷474<奸臣列傳四之万俟禼>
 張俊歸自楚州,與檜合謀擠飛,令禼劾飛對將佐言山陽不可守
 命中丞何鑄治飛獄,鑄明其無辜。
 檜怒,以禼代治,遂誣飛與其子雲致書張憲令虛申警報以動朝廷,及令憲措置使還飛軍
 獄不成,又誣以淮西逗留之事飛父子與憲俱死,天下冤之。

 大理卿薛仁輔、寺丞李若朴、何彥猷言飛無罪,禼劾之;
 知宗正寺士㒟請以百口保飛,禼又劾之,士㒟竄死建州。
 劉洪道與飛有舊,禼劾其足恭媚飛,聞飛罷,宜撫抵掌流涕。於是洪道抵罪,終身不復。


註3:
1. 宋名臣言行錄 -> 卷八
山陽要地,屏蔽淮東,無山陽則通泰不能固,賊來徑趨,蘇常豈不動搖,其事甚明。
比遣張俊、岳飛往彼構置戰守,二人登城行視,飛於眾中倡言楚不可守,城安用修?
蓋將士戍山陽厭久,欲棄而之他。飛意在附下以要譽,故其言如此,朕何賴焉?
秋,七月...
壬子,右諫議大夫万俟禼疏言:
「樞密副使岳飛,爵高祿厚,志滿意得,平昔功名之念,日以頹墜。
 今春敵兵大入,趣飛掎角,而乃稽違詔旨,不以時發。
 久之一至舒、蘄,匆卒復還。幸諸帥兵力自能卻敵,不然,則敗撓國事,可勝言哉!
 比與國列按兵淮上,公對將佐謂山陽為不可守,沮喪士氣,動搖民心,
 遠近聞之,無不失望。望免飛副樞職事,出之於外,以伸邦憲。」
 癸丑,帝謂大臣曰:
 「飛倡議不修楚州城,蓋將士戍山陽久,欲棄而之他。
  飛意在附下以要譽,朕何賴焉!」秦檜曰:「飛意如此,中外或未知也。」
 §中外或未知也=大家可能不知道岳飛是這樣的人§
八月...
 右諫議大夫万俟禼既劾飛罪,未報。
 御史中丞何鑄、殿中侍御史羅汝楫復交疏論之,大略謂:
 「飛被旨起兵,則略至龍舒而不進;銜命出使,則欲棄山陽而不守。
  以飛平日,不應至是,豈非忠衰於君邪!自登樞筦,鬱鬱不樂,日謀引去。
  嘗對人言:『此官職,數年前執政除某而謀不願為者。』妄自尊大,略無忌憚。
  近嘗倡言山陽之不可守,軍民搖惑。使飛言遂行,則幾失山陽,
  後雖斬飛何益!乞速賜處分,俾就閑祠,以為不忠之戒。」
  禼章四上,又錄其副示之,飛乃丐免,故有是命。
冬,十月...
 少保、醴泉觀使岳飛,下大理寺。
十二月...癸巳,岳飛賜死於大理寺。
 於是飛以眾證,坐嘗自言己與太祖以三十歲除節度使,為指斥乘輿,情理切害,
 及敵侵淮西,前後受親劄十三次,不即策應,為擁兵逗留,當斬...
 詔(岳)飛賜死,命領殿前都指揮使職事楊沂中蒞其刑,誅憲、雲於都市。


註4:中國歷史地圖集.(精裝本)6.第六冊(宋遼金) page 62


註5:《宋史》卷368<列傳之張憲>
俊不聽,親行鞫煉,使憲自誣,謂得雲書,命憲營還兵計。
憲被掠無全膚,竟不伏。俊手自具獄成,告檜械憲至行在,下大理寺。

檜奏召飛父子證憲事。帝曰:「刑所以止亂,勿妄追證,動搖人心。」檜矯詔召飛父子至。
万俟禼誣飛使于鵬、孫革致書憲、貴,令虛申警報以動朝廷,雲與憲書規還飛軍。
其書皆無有,乃妄稱憲、貴已焚之矣,但以眾證具獄。語在飛《傳》。


註6:這五個人跪在岳飛廟前500年 圖片來源


註7:《宋史》卷473<奸臣列傳三之秦檜>
十月,興岳飛之獄。檜使諫官万俟禼論其罪,
張俊又誣飛舊將張憲謀反,於是飛及子雲俱送大理寺
命御史中丞何鑄、大理卿周三畏鞫之。十一月,貶李光藤州,範同罷參知政事。
同雖附和議,以自奏事,檜忌之也。十二月,殺岳飛。
檜以飛屢言和議失計,且嘗奏請定國本,俱與檜大異,必欲殺之。
鑄、三畏初鞫,久不伏;禼入台,獄遂上。
誣飛嘗自言「己與太祖皆三十歲建節」為指斥乘輿,受詔不救淮西罪,賜死獄中。
子雲及張憲殺於都市。天下冤之,聞者流涕。飛之死,張俊有力焉,語在《飛傳》。


註8:《宋史》卷365<列傳之岳飛>


-------------------------------------------------------------
參考文章:
1. 正方意見:岳飛死因之探討

2. 正方意見:一場流感讓岳飛救援失敗,被秦檜鑽了空子,岳飛因此遺憾終生

3. 秦檜岳飛研究之三,“援淮西”

4. 一代名將岳飛為何被皇帝下詔賜死?

5. 反方意見:淮西之戰是南宋軍事戰略的轉折點,岳飛該殺!

6. 反方意見:岳飛「謀反」證據

7. 倘若岳飛在淮西事變後打出清君側的旗號,能否北伐成功?
 紹興六年的淮西兵變,岳飛不聽皇帝指揮

8. 南宋地圖

2018年7月24日 星期二

札記-戲劇-騎馬還是牽馬?


昨天朋友傳這張圖給我看,我第一反應是問朋友:為什麼市長要作"牽馬"的動作?
朋友說:不知道。過一會兒又說:這是市長參加活動,在唱:我身騎白馬走三關(台語)...


我小時候,楊麗花歌仔戲可謂家喻戶曉,【薛平貴與王寶釧】戲中,
唱的這句:「身騎白馬走三關,改換素衣回中原」,更是眾口傳唱,號為經典,
母語是台語的人,幾乎都哼得上吧~
流行歌歌手徐佳瑩就把它編入自己的歌中(我身騎白馬)。

從戲曲發展史來說,京劇(平劇)是先於歌仔戲的,
推測這齣【薛平貴與王寶釧】,應該是從京劇【紅鬃烈馬】的【武家坡】而來。
兩相比較,我會偏好於看京劇的詮釋。
不過,這像人對蘋果與香蕉的喜好一樣,
有人喜歡蘋果,好它脆口,不愛香蕉;
有人喜歡香蕉,好它軟綿,不愛蘋果,兩者沒絕對的優劣對錯。
但若是強迫和諧,不准人暢述好惡,那跟一言堂的強霸沒兩樣了。

我之所以覺得京劇好,不只是京劇唱功之高超,連一舉手一投足都精雕細琢,
一方面,因為聚集太多人,遠處觀眾看不清楚演員的臉部表情,
另一方面,有的角色是以花臉彰示角色性格與特徵,
故爾,借誇大動作表演正在做什麼(有如默劇)及展現情緒。
還有那"千斤話白四兩唱"有別於說話的念白,協應唱腔,構出整體的戲劇感。
京劇的念、唱、作、打皆比歌仔戲精彩細膩許多。
有聽過人嫌棄它震天價響的音樂,而這是歷史因素。
從前是農業社會,街頭賣藝要大聲地敲鑼打鼓,才能吸引分散在田地工作人們的注意,
久而久之,一為傳統。


再回來說馬,京劇中以馬鞭象徵馬,
"牽馬"會像【秦瓊賣馬】(註1),店主東豎直馬鞭著走,如下圖。



"騎馬"則會像【武家坡】一開場,薛平貴將馬鞭橫擺著上下晃動,如下圖(註2)。


"上馬"是多個不同動作的連續,就要看影片(註3)介紹了。

由於市長將馬鞭豎起,我直覺是在牽馬。
然而,照片是靜態的,仍然得看整套動作如何才可斷定。



-----------------------------------
註1:京劇《秦瓊賣馬》主演:杜鎮傑 1 / 3


註2:京劇《紅鬃烈馬》之《武家坡》于魁智 李勝素1 / 4


註3:京劇名家教你表演戲曲中的騎馬,只需記住兩點真的很簡單

2018年7月19日 星期四

札記-伊斯蘭教-羞體

1990年的老電影【摩登如來神掌】(註1)裡,
小蠻(梅小惠飾)被厲遲(陳百祥飾)看到肚臍,說處置的選項有三個,
一.結婚、二、女自殺、三、男被殺。三擇一。

肚臍,哺乳類除了有袋動物,胎生動物都有的生理結構,如何作貞婬的區別?
從前中國的禮教森嚴(特指宋朝之後),禁止男女間的觸碰,
並且有些人有健康教育上的誤解,說牽手就會懷孕等等,
可是,這些都是"有接觸","只有肚臍被瞧見",又沒有肌膚之親,犯得著覓死尋活嗎?
是古代禮教這般嚴格,或是戲劇效果呢?


電影演的背景是元朝,思維不同於漢族,
而且國土幅員遼闊,不是不可考,而是很難考,說不定真的存在。
雖說現在的穆斯林國家沒這事,但這事會使人聯想他們要求女性服飾的嚴格。
跟Russell Peter(註2)一樣,我沒有要開他們玩笑,因為我不想...死。

註3
圖片是伊朗女運動員Farnoosh Sheikhi(註3),
按她們宗教-伊斯蘭教規定,她得如此穿著,遮住「羞體(awrah)」(註4)。

羞體,男女有別,而且派別間對《古蘭經》所說"該蒙蓋的範圍"存有歧見。
我取科技部<伊斯蘭文化:透過Hijab服裝解讀伊斯蘭>一文的說明:
 男性羞體是指肚臍到膝蓋之間的身體,
 女性羞體則稍微複雜一些,且依照人際互動大致可分為3個面向:
 (1)在面對女性時,羞體是指肚臍到膝蓋之間的部位(包括膝蓋);
 (2)而在一般男性面前(包括穆斯林與非穆斯林),除臉和手之外都屬羞體;
 (3)至於在較為親近的男性親屬前,羞體則包括胸、腹和背,以及肚臍到膝蓋之間的身體。

 §女性頭髮應該也是羞體§
女性,不管(1)到(3)哪種情境,都含括肚臍。得問:倘若不遵守的話,有什麼懲罰嗎?


去年(2017年)7月,有一名沙烏地阿拉伯的年輕女性,身著短裙露肚裝,
到中部內志省(Najd)烏謝吉爾(Ushayqir)的堡壘遊玩的影片被上傳到社群媒體(註5)。
事後遭到警方逮捕,
她坦承有在「1名男性監護人陪同下」造訪遺跡,並且違反國家穿著規定
只是她說自己沒有上傳影片,不清楚為何影片會被上傳至網路。
檢方18日予以不起訴處分無罪釋放,案件也被檢察官撤除。

前年(2016年)新聞報導(註6),
超過30名伊朗男女學生被逮捕,且各挨99下的鞭刑,
只因他們參加在Villa舉行的「畢業派對」,一群人「裸上身」狂歡喝酒,
這裡所謂的「半裸」是指女性沒戴頭巾和穿長大衣。
固然後面這件事可能與露肚臍無關,但可以推測露肚臍差不多就是這下場。
下圖是穆斯林女性的泳裝:Burkini(註7),即便游泳,仍不露肚臍。

註7

近十年來,西方各國以宗教自由為理由,
要求在特定地點,例如公立小學、公立中學、工作場合等等,不得有宗教象徵的穿著,
針對的對象,就包含穆斯林的女性服飾,爭議最大的她們的「頭巾(Hijab)」(註8)。
(我覺得和這幾年的恐怖攻擊不無關係,頭巾會遮臉)

同時,穆斯林國家好像是受到女權運動的影響,
女性需不需要戴頭巾、能不能露髮的立場漸有放寬,最鬆的僅是道德勸說(註9)。
道德勸說就是不打你、不罵你,大不了說你死後如何又怎樣。

據說伊朗的處罰最嚴厲,13歲以上的女子不戴頭巾,罰款和坐牢。
就在這個月,2018年7月(註10),
有一伊朗女子抗議政府強制女性戴頭巾的政策,在大庭廣眾下解開頭巾,被拘捕。
後來趁保釋期間逃出伊朗,今被法庭判決有期徒刑20年。
數百年宗教文化,短期內不可能太大變化!



--------------------------------------------------
註1:1990年電影【摩登如來神掌】


註2:Russell Peters:真正的阿拉伯人(中文字幕)


註3:維基:婦女頭巾 (圖片來源)


註4:
1. 維基:羞體

2. 科技部:伊斯蘭文化:透過Hijab服裝解讀伊斯蘭



註5:
1. 正妹穿著清涼、露肚臍出遊拍照 沙國政府大怒逮捕她

4. 維基:勸善懲惡協會
 ○執法:
  確保毒品和酒精不被交易
  檢查婦女穿傳統的包絡黑色斗篷
  確保沒夫妻關係的男女分隔
  確 保婦女不要在公共場所吸菸
  防止從事「無聊」 的西方風俗,如情人節。
 ○2016年4月,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決定撤銷該組織實施伊斯蘭教法的宗教警察權力。

註6:新聞:Villa辦畢業酒趴 伊朗男女「半裸」跳舞挨99下鞭刑


註7:維基:Burkini (圖片來源)


註8:Hijab的各國規範


註9:伊斯蘭教規 女性連頭髮也不露


註10:街頭脫頭巾抗議司法不公 伊朗女被判20年徒刑逃出國外
 伊朗自從1979年的革命後,規定13歲以上女性須配戴頭巾和面紗,
 同時從頭到腳都須罩上不展露身材的衣服,
 否則將面臨50萬里亞爾(約350元新台幣)罰款和2個月的監禁。
參考:戴頭巾與掀頭巾運動的匯集點



2018年7月16日 星期一

札記-醫健-蚯蚓中毒

碰蚯蚓會中毒,引發某部位的腫脹耶!

實際案例就出現在沈三白《浮生六記.閑情記趣》(註1),苦主是作者本人。
國中課文的<兒時記趣>便取自此篇,
他蚯蚓中毒,有點18禁的事發經過,是<兒時記趣>的下一段。
興許如此,國立編譯館才沒放入教材(註2)。


先複習一段課文: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
 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應該仍看得懂,就不翻譯成白話。接著進入主題...
 年長思之,二蟲之鬥,蓋圖奸不從也,古語云「奸近殺」,蟲亦然耶?
 貪此生涯,卵為蚯蚓所哈(吳俗稱陽曰卵),腫不能便,
 捉鴨開口哈之,婢嫗偶釋手,鴨顛其頸作吞噬狀,驚而大哭,傳為語柄。
 此皆幼時閒情也。


白話翻譯(註3):
 年紀大了回想這件事,兩隻小蟲之所以相鬥,
 大概是一隻要交配,另一隻拒絕,才大打出手。
 古話說:「姦婬易惹殺機」,蟲大概也如此吧。
 我小時整日愛抓兩隻蟲玩這事,卵(陰囊)被蚯蚓哈氣(咬),腫得小便出不來。
 女傭捉隻鴨子,撐開鴨嘴哈氣,一失手,鴨子脖子就亂動好像要吞噬東西,
 把我嚇得大哭,後來一直被當成笑柄。這都是童年時候的閒情。

我沒讀過和沈三白相似經歷(被咬)的文章或報導,不太確定蚯蚓會不會咬人。
而在「知乎」的討論區有人說,
過敏腫脹是蚯蚓體表的分泌物所引起(註4),鴨的口水可能有某物質能抑制。講得很專業。
另有人分享經驗(註5),
他說他是因為玩蚯蚓完,手沒洗,上廁所碰性器官,後來就腫了。
家人的處置方式竟然跟沈三百一樣,讓鴨子張口含著!

更有趣的是,真有人找出中醫醫典有此治方(註6)!
治方出自明代傑出醫學家張景岳(1563-1640年,註7)的著作《景岳全書》(註8):
小兒多受蚯蚓毒,則陰莖及囊俱腫如水泡,用鴨血塗之,或以鴨口含少時則消。

然而,另一本醫典《本草綱目》(註9),則是拿蚯蚓來治病,
而相關的描述是:「小兒陰囊腫大。用蚯蚓連土為末,調唾液敷塗。
由於我不懂中醫原理,我不敢斷言這是否矛盾。



我特意地去找(中文資訊裡)西醫有無與蚯蚓相關的過敏病症及其成病原因,
卻找到情況恰好相反的病例,用蚯蚓液治癒性器官水腫(註10)。
唯一一個蚯蚓導致疾病的例子,是因食用中毒(註11),並非是皮膚接觸或咬傷。

而且看起來,在西醫的醫學研究,蚯蚓反倒是有貢獻(註12)。
蚯蚓體中的蚓激酶,能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腦梗塞、糖尿病、
腎病綜合症、肺心病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常見病。且副作用小,患者易耐受。



--------------------------------------
註1:浮生六記/卷二 閑情記趣


註2:三立新聞:原來大家學的「兒時記趣」只是上半段!真正精彩的在下半段


註3:參考翻譯
1. 文言文名篇·閒情記趣(節選)全文_原文|翻譯_古詩文網

2. PTT:[閒聊] 古人小時候的笨事


註4:知乎:丁丁碰到蚯蚓會腫是真的嗎?
 蚯蚓的表面有體表黏液,主要功能是維持體表濕潤,幫助蚯蚓呼吸。
 同時這些體表黏液中的體腔液含有一些特殊的能分解蛋白質脂肪甚至木質纖維的酶
 這些本來是起抑菌作用的然而弄在敏感的小丁丁上可能就造成了感染和過敏性水腫。
 鴨子的唾液可能含有能分解蚯蚓體表特殊酶的酶,因此含一含就好了。
 不得不讓人感嘆萬物相生相剋,
 古人智慧的博大精深,還有你們城裡人在鄉下也那麼會玩。
 §丁丁=男性性器官§


註5:
1. 知乎:丁丁碰到蚯蚓會腫是真的嗎?(討論)
 這個先匿名
 我小時玩蚯蚓感染了丁丁(嗯,玩完蚯蚓沒洗手直接去小便),
 到底有沒有腫現在已經忘記了,只記得丁丁包皮里面長了些白色顆粒物
 (此處描述偏差,應該是小小的片狀的白色物質,不是圓的),摳掉後繼續長。
 有一次跟奶奶說起,嚇得她趕緊帶我去找一個太婆(德高望重),
 太婆說了一句讓我至今都深感驚奇的話:讓鴨子啄一下就好了。
 媽呀,鴨子嘴巴那麼利索,被它啄一下還不痛死。
 但事實上是——含一下。沒錯,就是把你丁丁放在鴨子嘴裡一會。
 之後,病狀就好了。
 至今深感一些土方密術非常神奇
 —————————————————— 
 有人問怎麼把丁丁放進去?廢話,當然是粗暴的方式:
 嗯,請把鴨子按住,掰開它的嘴巴,然後放。放進去。
 手握著鴨頭不要鬆。
 鴨子有一臉的不情願好嗎。

2. 摸完蚯蚓再摸丁丁會腫,鴨子含了才能救?這是鴨子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圖片來源)
§要不是症狀發生在中國,我會以為是Candiru§


註6:讓鴨子咬孩子生殖器「排毒」?你的心可真大


註7:百度:張景岳
張景岳(1563-1640年)。明代傑出醫學家,為溫補學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實際的創始者。


註8:醫砭» 線上醫書» 景岳全書» 中蚯蚓毒二五二
石灰泡熱水涼洗患處,久浸之則愈。小兒多受蚯蚓毒,則陰莖及囊俱腫如水泡,
用鴨血塗之,或以鴨口含少時則消。一方:用鹽湯溫洗之即效。


註9:

 7、小兒陰囊腫大。用蚯蚓連土為末,調唾液敷塗。


註10:蚯蚓液治療過敏性陰莖水腫
作者單位:李知祿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人民醫院
何盛家 城步苗族自治縣西岩醫院


註11:貝爺嚼蚯蚓,蚯蚓會導致過敏性休克嗎?
蚯蚓又叫地龍,具有解熱、鎮痙、平喘、降壓、利尿和通經絡的功能,
其藥用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目前臨床上多用於治療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疾病,
極少發生過敏,食蚯蚓致過敏休克者極為罕見,現對1例病例分析....


註12:
1. 蚓激酶
○蚓激酶為抗血栓藥,臨床上主要用於血栓性疾病,
 尤其是伴纖維蛋白原增高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的患者;
 用於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可改善症狀、防止病情發展。
○目前的臨床試驗表明,蚓激酶對冠心病心絞痛、腦梗塞、糖尿病、腎病綜合症、
 肺心病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常見病治療作用確切,且不良反映小,患者易耐受。

2. 蚓激酶腸溶膠囊

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札記-政治-台灣區域號碼為何沒01

台灣的區域號碼,從台北02,到手機的09,為何獨缺01呢?

現有交通部發布的<電信網路編碼計畫>寫(註1):
1,緊急電話服務、公眾電話服務、特殊號碼服務。
 2-9,固定通信網路(市話)電話服務。

而在另一份附件<電信網路編碼計畫說明書>裡,則有舉例。
1. 緊急服務(如110、119)
2. 公眾服務(如117、166、168)
3. 急難救助、公共事務諮詢、公眾救助及慈善服務(如1950、1995)。

大抵是如此吧!


有人說(註3):
「數十年前(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台),留01是要給首都南京的。」
他又說:
「同樣地,大陸北京的長途區號是010,廣州020,上海021,天津022,
 重慶023,瀋陽024,南京025,武漢027,成都028,西安029...
 空去026,是預留給台灣回歸的...」

我不清楚大陸的事情,而台灣的部分,
網路上的<電信網路編碼計畫>,最老的版本是中華民國85年5月30日。
那之前的,找不著了。
縱然我覺得01是南京區碼的機率極低,
但還是得查到1949年前後的電信區碼之官方文件,方能得出最正確的答案呀。



----------------------------------------------
註1:
1. 法規名稱: 電信網路編碼計畫
 修正時間:中華民國105年10月7日
 立法沿革:中華民國105年10月7日交通部交郵字第1055013019號令修正發布,
      並自即 日生效
 法規體系:/ 行政 / 交通 / 電信

2. 附件-電信網路編碼計畫


註2:附件-電信網路編碼計畫說明書


註3:大陸電話區號沒有026,台灣沒有01,給對方預留的?

2018年7月12日 星期四

札記-哲思-左宗棠計較諡號「文」一字

朋友說他想起看完柯P(台北市長柯文哲)在TED上的演講-【生死的智慧】,
我問過他:什麼是「死亡」?他的看法?

問他這事,我老早忘了,但對柯P說的:
「什麼是「死亡」?應該反過來想:怎樣算是活著,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印象深刻。

我相信每個人有自己的信仰、信奉的哲學、宗教,對此有不同的答案。
就比如儒家有三不朽(註1):立德、立言、立功。(三立電視台的「三立」,應該從這來)
他意思是說,一個人因為樹立品德典範,萬古傳揚;
或著書立說,嘉惠後人,影響深遠;或做了福國澤民的豐功偉業,
雖然肉體死了,精神長存。生前死後永活於人心。

去年(2017年)有一部動畫片【可可夜總會】(CoCo),
動畫裡的"人"會死兩次,第一次死亡,是醫學上的;
第二次死亡,是人世裡再也沒有人記得你是誰。它傳遞的生死觀便相似於這樣。


凡儒家的讀書人,莫不以"三不朽"為人生標的,
來講個清朝名臣左宗棠(註2)的小故事。
按照清朝慣例,
一般漢人要中過進士,方有資格進翰林院或內閣。
成為翰林或入閣後,要出類拔萃、功勳彪炳,獲最高當局肯定,
死後才有資格諡號有「文」一字。
反之,(1)沒當過翰林或入過閣的人,諡號不能有「文」。
(2)進過翰林院或內閣的人,不一定諡號有「文」。

得之不易,讓諡號有「文」成了士大夫必爭的榮譽,
而各種「文」字諡號之中,又以「文正」最高。

1872年曾國藩卒,朝廷諡為「文正」。
曾國藩的死對頭左宗棠僅有舉人功名,對同鄉說:
「曾公諡為『文正』。(作為他政敵的我)我將來豈不是要被諡『武邪』麼?」
不但表現其不滿,也對自己無法得到「文」字諡號而自嘲。

於是,1875年西征時,上表朝廷,表明自己欲回京師參加會試。
當時攝政的兩宮太后曉知左宗棠的心意,使光緒帝敕命:
「左宗棠破格不須考試,直接賜進士,授翰林院檢討,暫督軍務,免回燕京。」
最終,左宗棠歿後諡為「文襄」。

這是三不朽的「立功」吧!
就像台灣某位政治人物說:「追求歷史定位」吧!




---------------------------------------
註1:《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二十四年春,穆叔如晉。范宣子逆之,問焉,曰:
「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穆叔未對。
宣子曰:
「昔匄之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
 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其是之謂乎?」
穆叔曰:
「以豹所聞,此之謂世祿,非不朽也。魯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沒,其言立。
 其是之謂乎!豹聞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絕祀,無國無之,祿之大者,不可謂不朽。」


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中史_(明)張九四、張士誠和明朝文字獄

元朝末年,起義抗元的群雄中,有一人,原名張九四,之後作張士誠。
據說,他改名字這件事,與後來明朝興起文字獄有關。

 
先說為什麼他名字是九四,如此奇怪。
依照清人俞樾《春在堂隨筆》(註1),九四、即九十四,很有可能是他父母年紀的總和。
書中說:
元朝的制度(元史上沒記載),沒有任過官職的庶民,不可以"取名"(只有姓),
只能以(1)家族中排行第幾,或(2)父母年紀的總和,兩數字擇一作為名字。

舉個"(1)家族中排行第幾"的例子,
大家很熟悉的韓愈<祭十二郎文>,他侄兒在堂兄弟間排行十二。
所以,韓愈稱之十二郎。如果生在明朝,他的名字就會變成「韓十二」。

再舉個(2)"父母年紀的總和"的例子,出自《春在堂隨筆》。
孩子出生時,父親23,母親22,
23+22=45,它名字就該是四五或五九。
為什麼是五九?因為5X9=45。
如此,也可推測出朱元璋為何叫朱重八了,重八=88或64。


再來說,張九四怎麼變張士誠(註2)。
某天,幫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將不滿他得天下、當皇帝後,重文抑武,請他給個說法。
朱元璋說:「打天下以武官,治天下以文官,這事沒偏頗之處。」

武將回:
「可是文人仗著讀書得多,耍文字的小聰明,譏訕別人。
 就像張九四,他對厚待文人,文人怎麼報答他呢?
 勸張九四:『你的名字不好聽,幫你取一個文雅名字,士誠,你覺得如何?』,
 張九四因而易名張士誠。」

朱元璋說:「士誠,這名字美呀(哪不妥?)」

武將回:
「陛下,難道不知道《孟子》中有"士誠,小人也"的句子嗎?文人變著法玩弄張九四!」
(註3,古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士誠小人也」是斷句問題,
 原文的標點應該是:尹士聞之曰:「士,誠小人也。」
 白話翻譯:尹士聽到後說:「我,真是個小人啊。」)

從此,朱元璋讀大臣們的奏章敏感了起來,
動不動就懷疑是否暗藏類似"士誠"的文句,明朝的文字獄就由這開端。




---------------------------------------------------------------------
註1:
1. 百度:祖父朱初一老爹朱五四长兄朱重五,朱元璋一家取名为何如此奇葩?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沒成為“朱元璋”之前,有個很搞笑的名字,叫“朱重八”。
更搞笑的是,老朱家的祖上取名也沒離開數字:
高祖朱六百、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老爹朱五四。

朱元璋一家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奇葩的取名呢?
有人認為,那是因為在元代漢人平民是沒有姓名權的,只能以數字作為姓名。
這個說法最初來源於俞樾的《春在堂隨筆中》所記載的
“元制,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齒合計為名》。”
“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地位低下的人,不應該有名字。
§我先讀到這個,後來才查《春在堂隨筆》§
徐誠庵大令為餘言: “向見吾邑蔡氏家譜, 有前輩書小字一行, 云:
 ‘先制: 庶民無職者,不許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齒合計為名。 
’此制於 《元史》 無徵,然證以明高皇所稱其兄之名,正是如此。
其為元時令甲無疑矣。見在紹興鄉間,頗有以數目字為名者。
如夫年二十四,婦年二十二,合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
夫年二十三,婦年二十二,合為四十五,生子或名為五九,五九四十五也。 
” 以上並徐君說。餘考明勳臣,
開平王常遇春,曾祖四三,祖重五,父六六;
東甌王湯和,曾祖五一,祖六一,父七一,亦以數目字為名。


註2:
1. 廿二史劄記 -> 卷三十二明史
案是時文字之禍,起於一言,
時帝意右文(則抑武也),諸勛臣不平,上語之日「世亂用武,世治宜文,非偏也。」
諸臣曰「但文人善譏訕,如張九四厚禮文儒,及請撰名,則曰士誠。」
上曰「此名亦美。」曰「孟子有士誠小人也之句,彼安知之?」
上由此覽天下章奏,動生疑忌,而文字之禍起云。


2. 每日頭條:因為張士誠,朱元璋仇視部分文人
朱元璋聽後,害怕自己會像張士誠一樣被人拐彎罵了還不知情(其實任何人都會這麼想),
於是從那以後,變得敏感起來,明朝文字獄也拉開了序幕…


○原文:
孟子去齊,尹士語人曰:
「不識王之不可以為湯、武,則是不明也;識其不可,然且至,則是干澤也。
 千里而見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後出晝,是何濡滯也!士則滋不悅。」

高子以告。曰:
「夫尹士惡知予哉!千里而見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豈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
 予三宿而出晝,於予心猶以為速;王庶幾改之。王如改諸,則必反予。
 夫出晝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後浩然有歸志。予雖然,豈舍王哉?
 王由足用為善;王如用予,則豈徒齊民安,天下之民舉安。王庶幾改之,予日望之。
 予豈若是小丈夫然哉?諫於其君而不受,則怒,悻悻然見於其面;
 去則窮日之力而後宿哉?」

尹士聞之曰:「士誠小人也!」

○白話翻譯:
孟子離開齊國,有個叫尹士的人就對別人說:
「不能識別"齊王是不可以成為商湯王和周武王",就是不明白世事;
 如果能識別其不可以,但是又來了,那就是想要求取國君的恩惠。
 行走了千里路來見齊王,得不到賞識所以又走了,
 在晝地住宿了三天才走,是何等的想長期滯留在齊國,我最不高興的就是這種人。」
高子把這個話告訴了孟子。孟子說:
「那個尹士怎麼能知道我呢?不遠千里來見齊王,是我的願望!
 不得賞識而離開,怎麼能是我希望的呢?我是無可奈何呀。
 我住了三天才離開晝地,在我心裡仍覺得快了,就是希望齊王能改變。
 齊王如果改變,那就會反過來找我。
 而我離開晝地,齊王沒有來追趕我,我這才產生回家的感想。
 我雖然這樣做,怎麼是捨去齊王呢?
 這是齊王遵照足用為善的原則,齊王如果使用我,
 我怎麼會只是讓齊國的人民能安居樂業?全天下的人民都可以安居樂業了。
 就是希望齊王能改變,我才每天盼望著。我難道像是一個目光短淺的小人嗎?
 向國君進諫言而不被接受,就發怒,怨恨失意的神色露在臉上,
 離開時就要拚命盡力後才住宿嗎?」

尹士聽說孟子這番話後,說:「我才是一個小人呀!」

2018年7月9日 星期一

風俗_鳳冠的翠鳥羽毛

7月3日的【關鍵時刻】(註1)介紹明朝的鳳冠,
上頭的裝飾藍,不是顏料調配出來的,而是翠鳥的羽毛,取得手段相當殘忍。

來賓劉燦榮先生說:
(1)翠鳥有90多種,羽毛能用在飾品的,僅兩種品種。(查不到資料證實)
(2)適合的羽毛是雪青(色)、翠藍(色),翠鳥小,整身只28隻可用,
 故製作一頂鳳冠,有時要犧牲成千上萬隻翠鳥。
(3)要活體拔毛,才能保持顏色不褪(為何不拿剪刀剪?)。
(4)製作的工藝稱「點翠」(註2)...十分的繁瑣。

下圖是明朝萬曆皇帝定陵出土的鳳冠(註3),
由左到右分別是:六龍三鳳冠、三龍二鳳冠、九龍九鳳冠。
歷經四百年,顏色層次分明,鮮豔亮麗。

而下圖(註4)是翠鳥與首飾細部的圖片。

不經想問, 這場悲劇是從何時而起?


鳳冠的歷史
回溯歷史,鳳冠始於漢朝。
這是依據清代徐珂《清稗類鈔·服飾類》(註5)所說,
它對「鳳冠」描述,翻成白話:
鳳冠是古時婦人至尊貴之首飾。
 漢朝只有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太廟時,方會戴這有鳳凰的頭飾。
 漢後朝代,沿襲又加以改革,有九龍四鳳、九翬四鳳的后妃的鳳冠。
 明朝時,皇妃則是花釵鳳冠,而庶民婦女的出嫁衣冠,也可用鳳冠。
 但是,此鳳冠,非彼鳳冠
 (註6,依明朝律令,庶民婦女冠上不可有鳳凰,綴飾品也和皇家不同)
 不過是假借"鳳冠"之名來稱呼,相傳是明朝初年馬皇后特別的恩賜。
 非但如此,普通百姓結婚的當日,新郎新娘可以臨時照九品官服裝規格穿著(註7)。
 到了當朝(清朝),漢族依然沿用這規矩,
 不管出身的地位貴賤,女子嫁時,必用鳳冠霞帔,
 然而,跟明朝的用意不同,這麼做是為了表示她是妻,不是妾。

既然提到婚禮上的鳳冠,順道講一下新娘蓋頭(註8)。
它源自唐朝的冪䍦與帷帽,純粹避風遮塵用的,倒沒什麼禁忌之意。

徐珂說鳳冠最早於漢朝,應該是依據《後漢書.輿服下》(註9),
雖然文中沒有「鳳冠」這詞,卻有「鳳皇爵」和「一爵九華」。
爵,通「雀」,由此推想出關連。

我找到的資料裡,當前考古,最古老的鳳冠是隋朝陪葬品,
擁有者是蕭皇后(註10),於2013年出土,如下圖。

其次是唐朝公主李倕的,據說挖掘迄今,這是唐朝僅有的一件,如下圖(註11)。


宋朝的話,皇帝都採取薄葬,則要以圖畫為證(註12),如下圖。
左邊是昭憲杜太后,宋太祖、太宗的生母;右邊是宋真宗 章肅明獻劉皇后。


至於明朝,最開頭的照片就是。比對一下,便會發覺一個明顯差異!
自宋朝以後的鳳冠上才有鳳飾及鳥羽之藍!


鳳冠的組成元素
<蕭后的鳳冠上為何沒有鳳>(註10)這篇文章敘述歷朝鳳冠的組成元素:
漢代皇后首飾採用假結(髻)、步搖、簪珥模式,
 魏晉南北朝陸續增加鈿、博鬢,並將步搖改稱花樹
 隋唐在漢晉南北朝以來各朝制度的基礎上,
 確立了花樹、鈿、釵、博鬢的組合模式,並且以花樹、鈿的數目區分等級。
 宋明添飾龍鳳仙人,發展成極大型隆重的禮冠,
 但依然保存了花樹、鈿、博鬢的基本元素。一頂禮冠,歷代疊加,延續上千年。


將其歸納如下表: 
朝代
構成元素
假結(髻)、步搖、簪珥
魏晉南北朝
花樹、簪珥、鈿、博鬢
隋唐
花樹、釵、鈿、博鬢(花樹、鈿的數目區分等級)
宋明
花樹、釵、鈿、博鬢、龍、鳳、仙人

我覺得鳳冠的樣式、元素,讀這篇文章就足夠了,它已鉅細靡遺交代清楚。
只不過,我不曉得如何解釋「鳳凰爵」和「一爵九華」消失的事。


這幾個元素中,需要說明的是步搖(後來成花樹狀)和簪的差別
走路時,步搖的垂珠會搖動,但簪不會。下圖(註13)左邊是步搖,右邊是簪。



談到此,大致能猜想:
翠鳥很可能最早宋朝、最遲明朝就開始受苦。就不曉得現今結束了嗎?
2015年時,天津青年京劇團著名演員劉桂娟,
在微博上PO出多年前以12萬銀兩購買的行頭「點翠頭面」,
還說這是使用了80隻翠鳥的羽毛製成,結果遭到動保人士批評「殘忍、炫富」(註14)。

由於有些翠鳥已列入保護,及顧慮大眾觀感,
多多建議以染色的鵝毛,或其他素材代替翠鳥羽呀!



---------------------------------------------------------
註1:最美艷卻血腥的藍色!上萬隻翠鳥「活體拔毛」才能製成一件首飾! 關鍵時刻 20180702-2


註2:百度百科:點翠


註3:百度百科:鳳冠 (圖片來源)


註4:點翠:用活鳥羽毛製作的完美工藝,湛藍的色澤百年不變 (圖片來源)


註5:清稗類鈔/104
鳳冠為古時婦人至尊貴之首飾,
漢代惟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廟之首服,飾以鳳凰。
其後代有沿革,或九龍四鳳,或九翬四鳳,皆后妃之服。
明時,皇妃常服,花釵鳳冠。
其平民嫁女,亦有假用鳳冠者,相傳謂出於明初馬后之特典。
然《續通典》所載,則曰庶人婚嫁,但得假用九品服。
婦服花釵大袖,所謂鳳冠霞帔,於典制實無明文也。
至國朝,漢族尚沿用之,無論品官士庶,其子弟結婚時,
新婦必用鳳冠霞帔,以表示其為妻而非妾也。


註6:
1. 「鳳冠霞帔」的前世今生,本是貴族婦女禮服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圖片§

2. 互動百科:鳳冠霞帔
 鳳冠:古代貴族婦女所戴的禮冠。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
 鳳凰是萬鳥之王,
 所以只有皇后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慶典,如婚禮上才戴;
 古代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

 霞帔:亦稱“ 霞披 ”、“ 披帛 ”,古代婦女的一種披肩服飾。
 以其形美艷麗如彩霞,故名“霞披”。
 披帛以一幅絲帛繞過肩背,交於胸前。
 宋以後定為命服,將它列入禮服行列之中,隨品級高低而不同,非恩賜不得服
 《事林廣記 ·服飾類》載:“晉永嘉中,制絳暈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
 ”明代始為命婦品級的服飾,發展成了霞帔,大領對襟是它的一大特點,
 所以又稱為對襟長袍,它的形狀宛如一條長長的彩色掛帶,
 每條霞帔寬三寸二分,長五尺七寸,
 服用時繞過脖頸,披掛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墜子。

 唐代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歌》中詠道:“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
 古代貴族婦女往往以鳳凰為冠飾。明制,皇后禮服的冠飾有九龍四鳳。
 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頂鳳冠,龍鳳數目各不相同。
 其中一頂為六龍三鳳,龍在頂兩端,口銜長串珠滴,似有戲鳳之意。
 正面有三隻展翅鳳凰。冠后下方有左右各三扇博鬢,展開後如同五彩繽紛的鳳尾。
 皇妃、公主、太子妃的鳳冠九翬四風。翬是有五彩的雉。
 一品至七品命婦的鳳冠沒有鳳,繡有不同數量的雉。

....明朝庶人女子在結婚時也可穿著鳳冠霞帔。
 §庶人鳳冠只是和皇族的鳳冠同名,但構成物不同,比如不可以有鳳凰§

 鳳冠是一種以金屬絲網爲胎,上綴點翠鳳凰,
 並掛有珠寶流蘇的禮冠早在秦漢時期,就已成爲太后、皇太后、皇后的規定服飾。
 明代鳳冠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後妃所戴,冠上除綴有鳳凰外,還有龍等裝飾。
 另一種是普通命婦所戴的彩冠,
 上面不綴龍鳳,僅綴珠翟、花釵,但習慣上也稱爲鳳冠
 

註7:
庶人冠服:明初,庶人婚,許假九品服。
《明史·服輿志》有記載:庶人的冠服:明初,庶人結婚,允許臨時穿用九品服。...
 老百姓女性的冠服:
 洪武三年(1370年)定制,士庶妻,首飾用銀鍍金,
 耳環用金珠,釧鐲用銀,服淺色團衫,用紵絲、綾羅、 紬絹。
 五年,令民間婦人禮服惟紫絁,不用金繡,袍衫止紫、綠、桃紅及諸淺淡顏色,
 不許用大紅、鴉青、黃色,帶用藍絹布。
 都只是規定了衣料與顏色,沒有規定已婚庶民婦女的著裝款式,
 但是規定了未婚少女,即“ 女子在室者,作三小髻,金釵,珠頭閟窄袖褙子” 。
 婢女、使女,則高頂髻,絹布狹領長襖,長裙。


註8:維基百科:蓋頭
蓋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僅遮蓋頭頂用以避風。唐朝時演變成帷帽。
到南宋時,婚禮上使用蓋頭就已定製,揭開蓋頭也成為一種儀式。


 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廟服,紺上皁下,蠶,青上縹下,皆深衣制,隱領袖緣以絛。
 翦氂蔮,簪珥。珥,耳璫垂珠也。簪以玳瑁為擿,長一尺,端為華勝,
 上為鳳皇爵,以翡翠為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
 左右一橫簪之,以安蔮結。諸簪珥皆同制,其擿有等級焉。

 皇后謁廟服,紺上皁下,蠶,青上縹下,皆深衣制,隱領袖緣以絛。假結,步搖,簪珥。
 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九華
 熊、虎、赤羆、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詩所謂「副笄六珈」者。
 諸爵獸皆以翡翠為毛羽。金題,白珠璫繞,以翡翠為華云。
 §(1)前文寫,根據《繫辭》,拿動物形象作衣冠是向天地自然學習;
   (2) 百度-鳳凰爵:爵,通“ 雀 ”§


註10:

 2013年,隋煬帝楊廣和蕭后墓在揚州被發現,成為當年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蕭后墓中最吸引人的,便是一具腐蝕嚴重但保存完整的冠飾,
 被搬回實驗室由陝西文物保護研究院開始進行清理修復。
 經過兩年的工作,今年9月正式召開新聞發布會,
 公開修復成果,並在揚州展示蕭后的“鳳冠”。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古代后妃居最高地位的禮服首飾中罕有鳳鳥存在,
 早期鳳尚未完全成為高貴女性身份的標誌性象徵,
 而對自然環境元素的直接模擬,便成為了禮服冠飾的主要手法,
 頭上往往是一派花草樹木、鳥語花香、飛禽走獸的場景,
 其中最真正的核心組件就是由步搖發展而來的“花樹”。
 漢代皇后首飾採用假結(髻)、步搖、簪珥模式,
 魏晉南北朝陸續增加鈿、博鬢,並將步搖改稱花樹。
 隋唐在漢晉南北朝以來各朝制度的基礎上,
 確立了花樹、鈿、釵、博鬢的組合模式,並且以花樹、鈿的數目區分等級。
 宋明添飾龍鳳仙人,發展成極大型隆重的禮冠,
 但依然保存了花樹、鈿、博鬢的基本元素。一頂禮冠,歷代疊加,延續上千年。
 ...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的《唐六典》也有詳細條文。
 以上三種屬性的令、禮、行政法典中關於禮服首飾的記載基本相同,
 其中皇后禮服首飾:
 “ 首飾花十二樹(小花如大花之數,併兩博鬢)”“鈿釵禮衣,十二鈿。”
 內外命婦服“第一品,花釵九樹(寶鈿準花數),施兩博鬢,寶鈿飾。 ”
 …歸納制度原文可以了解,
 唐代后妃命婦禮服首飾可分為完整版和簡省版兩類,
 分別用於頭等禮服和次等禮服,基本構件包括博鬢和數目不等的花樹、鈿、釵。
 

註11:百度:李倕[唐朝公主] 圖片來源




註13:
1. 百度:步搖 圖片來源
 《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

2. 百度:髮簪 圖片來源





-------------------------------------------------
參考資料:歷史探密/鳳冠、霞帔成古代新娘標配 曾具有高貴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