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8日 星期四

人類_人類味覺

至今的科學發現,人類味覺有五種(註1),
並非常說的酸、甜、苦、辣,且這還缺一味,
而是酸、甜、苦、鹹、鮮。(鹹最快感受得到,苦最後),
這五個中,鮮味應該是大家最疑惑的,
事實上,科學界也爭議很久,直至1985年(註2)被納入基本味道。

鮮味是谷氨酸化等化合物所引發的味覺感受,
英文名為umami,源自日文,由東京大學池田菊苗教授所命名。
這位池田教授,便是「鮮味」之食品添加劑-味精的發明人。
 
說到味精,我從前曾聽說,
美國人到中國餐廳吃飯,因菜餚有加味精而造成中毒徵狀(註3),
因此,他們一度將這些中毒徵狀稱為中國餐館症候群。
但是,味精不是原創於中國,被這樣說,著實冤枉了。
我生活周遭,倒是沒聽說過有人發生過症候群,
但一提味精,或許受此事件影響,
親友普遍對它觀感不佳,已然被嚴重汙名化。


人類的味覺受器,分布舌頭上的味蕾(註4)。
記得學校教育我們鹹、苦、酸、甜的受器,在舌頭有對應的位置。
然而,現在已經被證實這是錯誤的(註5),
同一區域、乃至同一個味蕾,能感受不同味道。
下面這張圖來自果殼網,是目前研究的成果。

更進一步,味蕾怎樣感知味道的生物化學描述(註4),
我有找到資料,但我不確定真的看懂,就不多說了。
我找的資料中有一筆(註6),
引用一本書《腸命百歲》,說消化道也有味蕾,
因為找不著其他佐證,諸如官方或權威機關的說明,
故這說詞,我採保留態度。
 
 
除上述五種味道外,為何沒說辣、麻?
原因是舌上沒有辣覺受器,辣是屬於痛覺。
怎麼證明呢?
我們可以將辣(例如辣椒汁)以及甜味(例如糖水)塗抹皮膚和跟舌頭,
辣會刺激末梢神經讓兩者產生一樣的灼熱感;
而甜味僅舌頭能感覺到,因此,辣屬於觸感。(味蕾不會長在皮膚上)
同理,薄荷的涼感,也是觸覺。
 
那麼澀味呢,皮膚感受不到,是味覺嗎?
不是,它仍然是神經上的觸覺。
他的原理是食物成分使得口腔黏膜的蛋白質凝固,
生成收斂(註7),人從而有「澀」的感覺。
 
 
---------------
註1:Wiki:味覺

註2:(1)Wiki:鮮味;(2)鮮味是什麼東西

註3:Wiki:麩胺酸單鈉症候群

註4:
(1)蘇東坡的秘方—淺談鮮味受器
(2)科技部:味覺產生的分子機制上(Taste)
(3)科技部:味覺產生的分子機制下(Taste)

註5:
(1)wiki:味覺圖
(2)得到-生物-為啥舌尖負責甜,舌根負責苦?

註6:腸道是會思考,有情緒的第二大腦---談腸道
最有趣的是,最近發現腸道和舌頭一樣,有許多味蕾細胞,
可以分辨甜味、苦味、甘味等味道。吃到好吃的食物,舌頭味蕾會告訴大腦〝好吃!〞。
當你的腸道味蕾偵測到某些喜歡的〝味道〞時,會在你「不知不覺」中,不必經過大腦,
就可以刺激你的食慾,讓你感到愉快,甚至調整你的胰島素分泌,
「媽媽的味道」很可能就是刻印在腹腦。

不僅如此,著名的科學期刊『臨床研究』,
在2008年刊登了一篇,美國加州大學Osborne教授的精彩研究。
他們發現,當我們吃進了有毒物質,小腸偵測到毒素的『苦味』時,
立刻做出保護反應,下指令快速減緩腸胃蠕動及消化液之分泌,
讓食物在胃部停久一些,增加被嘔吐排出的機會,
最奇妙的是,小腸同時會立刻分泌出『飽食荷爾蒙』,
讓你不想再繼續吃東西,防止你吃進更多的毒素。

註7:百度百科: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