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傳記小說-司馬遼太郎《鎌倉戰神 源義經》part 3 四場戰役之一二

源義經這一生,因這四場重要戰役,讓他揚名立萬,被後人尊為鎌倉戰神。
先講他第一場與第二場的制勝關鍵。


第一戰 宇治川到六條河原
得勝關鍵有二:
第一,兵貴神速(註一)
源義經行軍路線,由伊勢、伊賀,走捷徑到宇治。
走過的區域,當時幾乎都尚未開發出道路,也就是後人所謂的伊賀路。

坂東武者雖然是天生的騎兵,可是他們的故鄉是日本最大的原野,
所以很不會走山路,馬疲人倦之下,軍監向源義經請求休息。
但他不回應。

「速度」正是他戰術要件之一,是他領先世界戰史的騎兵作戰關鍵。
速度就是勝利!是他的原則,甚至類似信仰,
這是他在奧州山野縱馬奔馳時自然學會的。



第二,一帥指揮,運用戰術(註二)
在攻入京都最後的決戰,源義經把手上軍隊分成四隊,
遭梶原為首的小名們反對,然而,源義經堅持這戰術不變。

他腦中似乎以為,不必信任大家的智慧,
只要相信自己的直覺,統率軍隊,只有靠將領的獨斷與強力意志。
若對照他在奧州讀過的中國兵書,他的態度是正確的。

可是,這對關東武士團是很怪異的。
他們是由血統關係所組成的作戰團體,
由各族族長(各自為政)率領自己的兵隊來集結一塊,共同參戰。
當要採取統一行動時,必須經得到族長們的認可。
而源義經用強壓式的手段,讓「源氏聯軍」聽命一人。

再者,坂東武士普遍認為,
作戰就是要氣勢進攻,沒有所謂戰術,一切都是看個人的武勇,
戰事不過是靠大家殺死的人數,總和來看結果罷了。
然而,源義經卻使用戰術。




第二戰 一之谷
用不到敵軍十分之一人數的軍隊大贏,其關鍵有二:
第一:詭道用奇,攻其不意
源義經善用騎兵團的機動性,長襲敵人,這在當時是創舉。
而且最誇張的是,他就領總數兩百人中的三十人,
走不可能走的進攻路線聲東擊西,打敵人的不知防禦。(註三)


第二,製造恐慌,擒賊擒王
突如其來的攻擊,已造成驚恐。
源義經又令手下放火,凝造更大混亂,風聲鶴唳。
他自己則直搗主帥營帳,
雖最終沒殺死首腦,然群龍無首下,龐大的敵軍只能潰逃。


第三,人格特質的倔強(勉強是個理由)
源義經相信,若自己比別人膽小一百倍,就可以產生比別人多一百倍的勇氣。
他這麼相信,也用這種話來鼓勵自己。他的異常之處就是在於他的倔強,
他這種倔強的尖銳氣質,常常能將膽小轉成勇氣。
(註四)


看完上述,很難想像在這兩戰役後的分功受賞,源義經竟然是無功勞的
理由是:
坂東人無法理解義經的戰功。他們所謂的戰爭,
都是在敵人之間的「個人」格鬥,綜合這些個人格鬥,合起來就叫「會戰」。
可是義經去不一樣,他擁有完全不同的會戰觀念,把敵我雙方視為對立的組織。
在後世來看,這不足為奇,是理所當然的平凡概念。
但是,在那時代,只有他有這概念‧‧‧
在戰術下功夫,靠戰術來運用自己的軍隊,瓦解敵人。
(註五)


-----------------
註一:Page 21~22 下卷‧第一章「旭將軍一射」

註二:Page 26~27 下卷‧第一章「旭將軍一射」

註三:Page 97~98 下卷‧第三章「鵯越」
坂東五是沒有精度的思想,不會把騎馬武士當成單純的騎兵團運用,
騎兵的特徵,就是利用長距離移動來突襲。
‧‧‧在三百七年餘年之後,織田信長曾經利用前往‧‧‧
騎兵機動部隊突襲成功,可是後來再也沒有類似的例子了。
維新後,近代騎兵思想傳入,才終於學會騎兵述的運用方法。
可是就連在歐洲,像義經這樣俐落的騎兵活動之力也不多。

明治時代 秋山好古 認為‧‧‧簡單的說,騎兵就是要攻敵不意,
以全體毀滅的心理,準備所做的長距離活動與突擊。
義經在明治還早以前,成為近代戰術思想的世界性先驅。

註四:Page 103~104 下卷‧第三章「鵯越」
註五:Page 126~127 下卷‧第四章「八葉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