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札記-經濟-大麥克指數

偶爾的機會,查資料看到這"專有名詞":大麥克指數。
它是一種經濟上的指標,
用麥當勞大麥克漢堡的價格,來看該國家人民的經濟(消費)能力。

詳細部分,可參考這網站:
The Big Mac index(Interactive currency-comparison tool)


因為我讀其他中文網頁的說明,不很容易讓人明白。
在此,約略地以網頁圖表中的美金(US dollar)為例,再解說一下:

1. Raw data是指跟美國本土的價錢比。
如台灣大麥克 台幣79元($2.55),比美國的($4.79)便宜46.8%

我們可以將它視為「生產的代價」,
相同貨品,於兩個國度所需的勞力、原料等之成本總和。
因此,台灣的成本比美國低廉。


2. Adjusted index則是再考慮GDP。
比較台灣人和美國人的經濟能力,台灣價格相對便宜29%,
用一個粗略的假設,假設同樣的東西,台、美二地成本價相同。
美國人要花10%的月薪買到,台灣人只要花7%的月薪。

我們可以將它視為「消費的代價」,
其前提是,我們把兩地的人工、物料、時間等,假定成同值(同工同酬)。
所以美國人,比台灣人要工作久一點點點,才能買到它。

我們經常看到類似的案例,便是台北市的房價,
某某區的房子,年輕人要不吃不喝工作16年才能買到,
相對而言,一樣是精華區(蛋黃區),紐約某某區的房子,
年輕人犯不著不吃不喝,只要工作三到四年,就能輕鬆擁有。


去國外,人們購物會用 Raw data來衡量;
在國內,人們購物會用Adjusted index...來抱怨,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