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古文-蘇軾<稼說>(送張琥):厚積而薄發

這篇內容,我覺得寫得很棒,然而網路上,僅尋到白話譯文一。
http://www.wretch.cc/blog/remind0829/11530307


蘇東坡用耕耘作喻,談作學問與施致用。
我稍稍修成自己的話,供自己日後查覽。

原文第一段:
曷嘗觀於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餘。
其田美而多,則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
其食足而有餘,則種之常不後時,而斂之常及其熟。
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實,久藏而不腐。


白話:
您何曾見過富人家種莊稼麼?
他們的地又好又多,他們的糧食足且有餘。
因為地又好又多,
所以可以輪流休耕,土地亦可得到完善的恢復。
因為糧食足且有餘,
所以下籽,往往不需要跟著時節(不急),
而收割,則能待莊稼熟透之後。
也因此,富人家的莊稼總是好的,
顆粒大都很飽滿,很少有癟的,儲藏很久卻不腐壞。


原文第二段: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畝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
鋤耰銍艾,相尋於其上者如魚鱗,而地力竭矣。
種之常不及時,而斂之常不待其熟,此豈能復有美稼哉?


白話:
現在我們這個十口之家,共有只此這百十來畝地,
每一寸都要用上,天天看夜夜盼(一家生計寄望在上面),
又是鬆土又是除草,
跟像魚鱗似的,一茬茬密密麻麻地田裡中種,榨得地力都衰竭了。
每每時候未到,就種下了,
等不到熟稔就收成了,這樣難道能再有好莊稼麼?
(一定一年不如一年)


原文第三段: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過今之人也,
其平居所以自養而不敢輕用以待其成者,閔閔焉如嬰兒之望長也。
弱者養之以至於剛,虛者養之以至於充。
三十而後仕,五十而後爵,
信於久屈之中,而用於至足之後;
流於既溢之餘,而發於持滿之末,
此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白話:
古時候的人,才能並不比現在的人大,
平常之所以滋養自己學識,而不敢輕易施展,
好等待才能成熟起來,祈待關愛就好像看著寶寶長大。
軟弱的人通過這番培補,達到剛強。虛空的人通過如此津潤,達到充實。
三十歲以後做官,五十歲以後封爵,
大顯身手,在長久不得發揮之中;施展,在醞釀充實之後。
好比:水滿溢後的流露,箭滿弓後的發射,
這就是古人比較高明的原因,今人比不上的地方。


原文第四段:
吾少也有誌於學,不幸而早得。
與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謂不早也。
吾今雖欲自以為不足,而眾且妄推之矣。
嗚呼!吾子其去此而務學也哉。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吾告子止於此矣。
子歸過京師而問焉,有曰轍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語之。


白話:
我年少的時候也立志好好好做學問,不幸的是登科很早,
與你(張琥)同年的進士相比,其實您得中的年齡,也不可說不早啊。
(你也是年輕就考中進士)

我現在雖然覺得自己仍很不夠,反倒得到大家不實的推崇。
唉!您這次離開這裡,是要去做學問的啊。
要廣泛閱讀,簡要提取,大量積累,緩緩發揮,我要跟你說的就這些。
你回去路過京師,打聽有個叫蘇轍字子由的,
他是我的弟弟,請把這話也告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