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6日 星期一

美術_孟克《吶喊》

註1,1895年作品
挪威畫家愛德華.孟克(Edvard Munch,註2)的畫作《吶喊》,
表現的情感一目瞭然,是種巨強烈焦慮、恐慌感,不禁讓人想畫家是受到什麼重大刺激。
而且,識別度太高了,即便是不認識畫家,不曉得作品名的人,一過眼便難遺忘。
至今仍影響流行文化,如電影【驚聲尖叫】裡,殺手戴的「鬼臉面具」便源自它(註3)。

註3:【驚聲尖叫】殺手面具
後來,我才知道這畫風是表現主義,
並且畫家共畫了四張,分別在1893年兩幅、1895年一幅、1910年一幅。
上圖是1895年所畫,唯一的私人收藏。而下圖是四幅的全體照。



到底是誰讓圖中之人表情扭曲?
以他所看的角度,是畫家或是正在欣賞這幅畫的...人嗎?哈哈。



-------------------------------
註1:圖片來源:名畫檔案:表現主義


註2:維基:愛德華·孟克
《吶喊》(挪威語Skrik,也譯作《尖叫》,作於1893年),是孟克最著名的代表作,
被認為是存在主義中表現人類苦悶的代表性作品,
其他作品的慣例一樣,他一共畫了四個不同版本的《吶喊》
孟克在世紀之交時期創作了交響樂式的《生命的飾帶》(The Frieze of Life)系列,
《吶喊》屬於這個系列。這個系列涉及了生命、愛情、恐懼、死亡和憂鬱等主題。


註3:圖片來源:名畫《吶喊》究竟蘊含著什麼意義? 
 從《辛普森一家》到90年代恐怖片《驚聲尖叫》裏的殺手佩戴的鬼臉面具,
 《吶喊》出現在許多流行文化中(圖片來源:Getty )

2020年7月4日 星期六

建築_「門當」、「戶對」

我覺得人類的物品先求「實用」,後求「美觀」。

「門當」(註1),是大門兩旁的一對枕石(門墩),
俗稱一堆,有門枕石、門座、門臺、鎮門石、抱鼓石等(註2),
我最常聽的「門當」、「抱鼓石」。其(實用)功能是:固定大門

如下圖(註3),左方是門內,右方是是門外。
左起「海窩」就是插大門轉軸之處、「門檻槽」是插門檻之處,
再右邊的設計各殊,已經是「美觀」範疇,就不講了。


實際照片(註1)像這樣:


照片來自網路
雖然我挑的這兩張「門當」都是呈石鼓狀,「抱鼓石」得名於此。
但前面說過,不見得「門當」都長一樣,像下面照片(註4)籃色框起的地方。
附帶提,紅色框是「門簪」。




*****
「戶對」,即門(戶)上的成對的門簪(註5),其(實用)功能也是:固定大門
下方照片是從門外拍的,六角形的就是「門簪」。


真正、實際用途的「門簪」,門內有插鞘,拔下後,可把門卸下。
詳細情況可參考北港朝天宮拍的兩支影片,影片會比照片更清楚。
影片一:

影片二:


欲看更多「門當」、「戶對」(其實是「門簪」)的照片,
我推薦讀這篇網誌:什麼是門當?什麼是戶對?
至於「門當戶對」這句成語是什麼意思,我想應該不用解釋吧!



--------------------------------
註1:百度:門當 抱鼓石照片來源


註2:關於門枕石,你瞭解多少?
○門枕石俗稱門礅、門座、門臺、鎮門石等,是用於中國傳統民居,
 特別是四合院的大門底部,起到支撐門框,門軸作用的一個石質的構件。
 門枕石通常雕刻一些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因此是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石刻藝術品。


註3:中式美學|門當 圖片來源


註4:什麼是門當?什麼是戶對? 照片來源。


註5:維基:門簪 照片來源


--------------------------------
參考資料:
1. 淺談艋舺龍山寺:台北龍山寺的抱石鼓

2. 門當戶對(大門形制與等級):有照片。

2020年7月2日 星期四

建築_廟宇中的「垛頭」、「垛仁」

廟宇中的「垛頭」、「垛仁」是什麼?先看圖示,後讀文字,才容易理解。
下圖是圖示。

註1
文字描述可見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註2),云:
 樑、枋是長型構件,從藝術的眼光來看如同長卷,依據構件的長短分「垛」,
 最多可分為七垛,而「垛仁」與「垛頭」的尺寸長短並無一定格式。
 「垛頭」之硬帶內加上錦紋、回字紋、幾何紋、書卷紋作為箍頭裝飾
 而「垛仁」意即「枋心」,則是彩繪匠師發揮專長之地,通常會有主題名稱與落款
 也有些寺廟並不施彩繪,僅以色塊表現而已。

實際例子(照片來自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的話,見下圖:
紅圈是「垛頭」,藍圈是「垛仁」


廟宇裡的「彩繪」也與此有關連。
彩繪師陳穎派(註3)說:
 所謂「彩」,
 指的是樑、枋、柱、楹、楣、桷、斗、栱等木構架的打底、油漆及垛頭圖案繪製;
 而「繪」指的是在垛仁、牆面、門神等各種主題的描繪、上色。


從他說辭,「彩」包含「垛頭」、「繪」包含「垛仁」。
另有說法,如徐逸鴻《圖說艋舺龍山寺》,講:「垛頭」、「垛仁」被包含在「繪」。
總之,「垛頭」、「垛仁」皆屬彩繪。



------------------------
註1:寺廟建築裝飾 [在網路上,我能找的圖示就這張,其餘都是文字敘述]


註2:
1.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樑枋畫作

2. 先嗇宮鄉土教學教室
垛仁 【枋心】
彩畫在樑枋上的構圖,或水車垛內的裝飾,左右為垛頭,中央部位極為垛仁,
《輕式營造則例》稱為枋心,為彩畫山水、花鳥、人物戲齣之位置,通
常由拿筆師父、及技巧高明的畫師執筆。

垛頭 【藻頭、找頭、吞頭】
樑枋左右與柱子相接的部分,彩畫構圖分段獨立唯一區,
通常繪以緊密的區團或螭虎,具有框邊效果。《清式營造則例》稱為藻頭或找頭。


註3:彩繪:色彩設計
派司「彩」、「繪」皆精。
所謂「彩」,指的是樑、枋、柱、楹、楣、桷、斗、栱等木構架的打底、
油漆及垛頭圖案繪製;而「繪」指的是在垛仁、牆面、門神等各種主題的描繪、上色。
他設計的圖案,以朱紅、佛青、綠色為主調,構件層次分明,富節奏感。
「垛頭」裝飾螭虎(賜福)、曲己、番草線、惹草(螭虎造型的演化)、書卷,
中脊脊飾太極、八卦、龍鳳,還有瓜筒、包巾等,造形比例極為優美,
化色(或稱退暈)十分和諧。


-----------------------
參考資料:昭德宮>>建築>>裝置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