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0日 星期四

札記-中史-(五代、遼)述律后:代我向先帝傳個話※

註1

《遼史》(註2,又稱契丹)談述,
太祖耶律阿保機死後,述律皇后為何斷腕,就以幾字簡括(翻成白話):
 太祖駕崩,述律皇后想殉葬隨之而去,眾臣攔阻,因而自斷右腕置於靈柩裡陪葬。
相較起來,《資治通鑑》(註3)對這段軼事,描述得有趣多了。
然而,在說之前,先講遼國的皇后怎麼總姓蕭。

遼國歷朝的后、妃之姓氏(同註2)如下:
 肅祖昭烈皇后蕭氏 懿祖莊敬皇后蕭氏 玄祖簡獻皇后蕭氏 德祖宣簡皇后蕭氏 
 太祖淳欽皇后述律氏 太宗靖安皇后蕭氏 世宗懷節皇后蕭氏 世宗妃甄氏 
 穆宗皇后蕭氏 景宗睿知皇后蕭氏 聖宗仁德皇后蕭氏 聖宗欽哀皇后蕭氏 
 興宗仁懿皇后蕭氏 興宗貴妃蕭氏 道宗宣懿皇后蕭氏 道宗惠妃蕭氏 
 天祚皇后蕭氏 天祚德妃蕭氏 天祚文妃蕭氏 天祚元妃蕭氏
當中僅一位皇后是例外,不姓蕭,
她就是我要說的太祖淳欽皇后,姓述律(皇妃則獨有世宗妃不姓蕭)。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
主角喬峰在未知自己是契丹人前,姓喬,名峰,知道後,改姓蕭,為蕭峰。
「蕭」可是契丹的后姓(皇后姓氏),便能理所當然說蕭峰(喬峰)是契丹貴族之後。
但仔細想,有點不太對勁,「蕭」為漢姓,難不成遼國皇帝愛娶漢女?
其實,這些皇后全是契丹族(非漢族),而且,咸非蕭姓。

《遼史》(同註2)寫:
太祖慕漢髙皇帝,故耶律兼稱劉氏;以乙室、拔裏比蕭相國,遂爲蕭氏」。
維基(註4)對此的解說是:
耶律阿保機將其母親、祖母、曾祖母、高祖母家族的姓氏拔里氏、乙室氏賜姓蕭氏。
 相傳是因為他本人羨慕蕭何輔助劉邦的典故。耶律阿保機的皇后名述律平,
 其子耶律德光即位後,亦將述律氏賜姓蕭氏。故蕭氏有遼朝后族之稱

換句話說,由於耶律阿保機崇拜(西)漢高祖劉邦,又羨慕劉邦、蕭何君臣知遇,
所以,他把自己的耶律"兼稱"劉,妻子和直系的母族:母親、祖母等等的家族,賜姓蕭。
述律皇后並非例外,她可以姓蕭,但她不更姓。


*****
回頭來讀,近代人(註5)怎麼生動地說述《資治通鑑》:
耶律阿保機死後到安葬期間,述律后何以砍右腕隨葬。

《資治通鑑》原文:
辛巳,契丹主阿保機卒於夫餘城,述律后召諸將及酋長難制者之妻,
謂曰:「我今寡居,汝不可不效我。」又集其夫泣問曰:「汝思先帝乎?」
對曰:「受先帝恩,豈得不思!」曰:「果思之,宜往見之。」遂殺之。

 當得到耶律阿保機死訊之後,述律太后最先做的不是為丈夫悲哀,
 而是為帝國冊立下一任的繼承人,把隨阿保機一起出征的百餘將領的妻子都聚集了起來。

 她非常悲痛地說:“死的為什麼是我的丈夫,而不是你們的?” 
 這句比較無厘頭的話,讓堂下的這些女人們腦子一陣眩暈。

 接下來的事更加無厘頭,當這百餘名將領回來之後,
 述律太后接見了他們,述律平哭哭啼啼說道:“先帝沒了,我好想他啊!你們呢?”
 將領們面對傷心的主母,也難過極了,都表示非常懷念先帝。
 “好,那你們去陪陪先帝吧。”
 “好的,恩?不是,太后,您說什麼……?”
 一切都來得太突然了,根本來不及反應,百員大將全部被拉去殉葬,
 這比其他皇帝陪葬奴隸的身價高的多,
 就連天可汗李世民,也是讓功臣們死後侍葬昭陵而已。
 但耶律阿保機剛剛死去,就有這麼多他生前出生入死的戰友們來陪葬,真的是非常意外。
 而這樣的無辜殺戮遠沒有結束,殉葬的級別在喪禮那天又升級了。


《資治通鑑》原文:
契丹改元天顯,葬其主阿保機於木葉山。
述律太后左右有桀黠者,後輒謂曰:「為我達語於先帝!」至墓所則殺之,前後所殺以百數。
最後,平州人趙思溫當往,思溫不行,後曰:「汝事先帝嘗親近,何為不行?」
對曰:「親近莫如后,后行,臣則繼之。」
後曰:「吾非不欲從先帝於地下也,顧嗣子幼弱,國家無主,不得往耳。」
乃斷一腕,令置墓中。思溫亦得免。

 述律太后在主持喪禮的時候,突然想起了什麼,
 然後點名叫來了周圍一起參加祭祀的幾個大臣,然後說道:“為我達語於先帝。”
 意思就是你們替我給先帝帶個話,這句說的可是把這些大臣嚇得魂不附體,
 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幾個大臣瞬間被拉到了阿保機的陵墓前,開刀問斬。

 殺了人的述律平看了看站在原地不敢動一動的大臣們,然後說道:“我真的很想先帝。”
 殺人就是這個理由?你們還不如說看我們不順眼呢,
 殺人的藉口多的是,照這樣的理由殺人的,恐怕全天下也就是述律太后一個人了。

 可是白色恐怖的警報並沒有因為葬禮的結束而消失,
 述律平變本加厲起來,因為她對耶律阿保機的思念之情日甚,
 所以派去的給阿保機帶信的人越來越多。
 可能是因為阿保機並沒有給這位妻子托多少夢,所以述律太后越發寂寞起來。

 這一天,他選擇了一個比較特殊的送信人,他是幽州的一名降將,一名漢人,叫趙思溫。
 可以說他是阿保機最為器重的將軍之一。統領著契丹中的漢軍(由漢人組成的部隊)。
 可是漢人的思維和契丹人明顯是不一樣的,
 因為除了特殊的情況他們一般都會想想自己為什麼要死?能不能不死?
 所以,趙將軍開始與述律太后頂牛。

 “我不去!”趙思溫倔強地說。

 “先帝和你最好了,你為什麼不去呢?”

 “要論和先帝關係好,怕是誰也不如太后你吧,你先去,臣跟著就是了。”

 述律平真沒有想到,趙思溫這麼的又臭又硬,漢人果然是比契丹人心眼多。
 契丹的臣子們聽了趙思​​溫的辯駁後,都暗暗稱讚,自己咋沒想到呢?
 述律平冷靜了一下,繼續開始找殺人的理由,然後從牙縫裡擠出來了個理由,
 “諸子幼弱,國家無主,不得往耳。”
 述律平有三個兒子,他最小的兒子耶律李胡也早已年滿二十歲了,還說小?
 只能說述律平是在沒詞找詞。
 可是契丹人比較愛面子,想丈夫了,大臣們又不肯去,
 如果不表示點什麼,好像述律平真的不拿自己的丈夫當回事了,
 所以,述律太后做了歷史上頗為強悍的一件事,她搶過一個護衛的鋼刀,
 一刀將自己的右腕砍斷(由此判斷,述律太后是個左撇子)。
 然後,述律平說:“就用我這條手腕去陪先帝吧。”

 趙思溫面對這樣的太后,這樣的強勢的女人,還有什麼可說呢,
 什麼都說不出口了,不過還好他的命保住了。



我覺得這段歷史有些相似西門豹祭河伯(註6)的故事。
一個是"下去"代我稟先帝,一個"下去"勞你告河伯。
都是"下去",只不過,西門豹為拯救蒼生,述律后為剪除異己、害人害己。



-----------------------------------------------------------------------
1. 為何遼國(契丹)的皇后都姓蕭?
 2015年我曾寫一篇文章說過:札記-戲劇-【四郎探母】典故閒聊
2. 為何述律后要斷手腕給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陪葬?
-----------------------------------------------------------------------
註1:圖片出處


1. 太祖慕漢髙皇帝,故耶律兼稱劉氏;以乙室、拔裏比蕭相國,遂爲蕭氏。
[太祖,即耶律阿保機]

2. 太祖崩,后稱制,攝軍國事。及葬,欲以身殉,親戚百官力諫,因斷右腕納於柩。


註3:
契丹改元天顯,葬其主阿保機於木葉山。
述律太后左右有桀黠者,後輒謂曰:「為我達語於先帝!」至墓所則殺之,前後所殺以百數。
最後,平州人趙思溫當往,思溫不行,後曰:「汝事先帝嘗親近,何為不行?」
對曰:「親近莫如后,后行,臣則繼之。」
後曰:「吾非不欲從先帝於地下也,顧嗣子幼弱,國家無主,不得往耳。」
乃斷一腕,令置墓中。思溫亦得免。

[述律后斷手腕那段,與《資治通鑑》的文字出入不多,應該是引用《資治通鑑》]



“太祖慕漢高皇帝,故耶律兼稱劉氏”這句話,出自《遼史·后妃傳序》。
後面還有一句:“以乙室、拔裡比蕭相國,遂為蕭氏。”直接說就是因為遼太祖崇拜劉邦,
所以將“耶律”取了個諧音的“劉”姓。其實哪怕“劉”跟“耶律”音不近,
恐怕他也會取劉姓的,乙室、拔裡的姓未必和“蕭”音近,不也給cos成蕭氏了嗎?



參考資料:
按照慣例,皇位應該由長子來做,但是述律平不喜歡推崇儒家文化的長子耶律倍,
想要扶持喜歡舞刀弄槍的次子耶律德光繼位,她為了達到目的把大臣叫來問他們想不想先帝,
大臣都説想,述律平就讓他們自殺去陪先帝,大臣聽到這才知道受騙上當了,還沒反應過來,
就被述律平安排的士兵殺掉。
等殺到漢臣趙思温時,趙思温反問了述律平一句:“太后你想不想?”
他以為這麼問會問倒述律平,結果述律平説她想,
但“諸子幼弱,國家無主,不得往耳。” 就砍掉右手腕,讓這隻流着血的手腕代替她去陪先帝。

2. 維基:述律平
耶律阿保機要下葬時,曾想殉死,經眾人勸阻後,她砍下自己的右手,裝入阿保機的棺木裡,
做為陪葬。另說,述律皇后在阿保機去世後,曾以殉葬之名,先後除去耶律阿保機的大臣。
趙思溫拒絕陪葬,反問述律後為何不殉葬,述律後則斷腕陪葬。

3. 趙思溫[遼代盧龍軍節度使]
軼事典故
趙思溫是遼代“斷腕皇后”的締造者。
公元926年,遼太祖在東征途中駕崩,皇后述律平臨朝稱制代行皇帝職權,處理軍國大事。
她把一些與自己思維有悖的大臣召集起來問道:“你們思念先帝嗎?”
大家說:“我等受先帝之恩,永世難報,豈能不思?”
述律平說:“果真如此,你們就去陪伴先帝吧。”於是,不由分說都砍了腦袋。
就這樣,述律平以“陪伴先帝”或“傳話於先帝”為由,先後殺害了一百餘位貴族、大臣。
有一次,輪到趙思溫頭上。趙思溫不甘受死,於是把心一橫,堅決不肯上路。
述律平問:“你與先帝如此親近,怎么不肯去呢?”
趙思溫坦然答到:“要說親近,誰也沒有皇后親近,皇后若能先去,臣一定跟著去。”
述律平被將了一軍,忽然抽出腰刀,砍下了自己的右手,下令放進遼太祖棺內。
又為自己開脫說:“我並非不想追從先帝於地下,只因國家無主,諸子幼弱,無暇前往啊。”
於是停止了殺戮,趙思溫也幸免於難。


註6:
西門豹看了「河伯新婦」樣子後,
以「此女不佳」為由,要巫祝親自到河伯住處稟報寬限獻女的時日,
便命人將巫祝拋入河中淹死。後來又陸續把巫祝弟子及三老丟入河中「催覆」,
廷掾與豪強等知道西門豹用意後皆叩頭求饒至額血流地,面如死灰。
鄴民大歡喜,殘害人命的陋習「河伯娶婦」從此消失。

魏文侯時,西門豹為鄴令。豹往到鄴,會長老,問之民所疾苦。
長老曰:「苦為河伯娶婦,以故貧。」
豹問其故,對曰:
「鄴三老、廷掾常歲賦斂百姓,收取其錢得數百萬,
用其二三十萬為河伯娶婦,與祝巫共分其餘錢持歸。當其時,巫行視小家女好者,
云是當為河伯婦,即娉取。洗沐之,為治新繒綺縠衣,閒居齋戒;
為治齋宮河上,張緹絳帷,女居其中。為具牛酒飯食,行十餘日。
共粉飾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數十里乃沒。
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遠逃亡。
以故城中益空無人,又困貧,所從來久遠矣。民人俗語曰
『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云。」

西門豹曰:「至為河伯娶婦時,願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來告語之,吾亦往送女。」

皆曰:「諾。」

至其時,西門豹往會之河上。三老、官屬、豪長者、裏父老皆會,以人民往觀之者三二千人。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從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繒單衣,立大巫后。
西門豹曰:「呼河伯婦來,視其好醜。」即將女出帷中,來至前。
豹視之,顧謂三老、巫祝、父老曰:
「是女子不好,煩大巫嫗為入報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河中。有頃,曰:「巫嫗何久也?弟子趣之!」
復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頃,曰:「弟子何久也?復使一人趣之!」復投一弟子河中。
凡投三弟子。西門豹曰:「巫嫗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煩三老為入白之。」
復投三老河中。西門豹簪筆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長老、吏傍觀者皆驚恐。
西門豹顧曰:「巫嫗、三老不來還,柰之何?」欲復使廷掾與豪長者一人入趣之。
皆叩頭,叩頭且破,額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門豹曰:「諾,且留待之須臾。」
須臾,豹曰:「廷掾起矣。狀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罷去歸矣。」
鄴吏民大驚恐,從是以後,不敢復言為河伯娶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