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札記-中史-(東西周)兩套政治省察系統

國文老師說:
在東西周朝實施封建制度,禮不下庶民,邢不上大夫。

既然沒有刑法,士大夫(貴族)以上,是如何約束?
周朝發明兩套系統,
一種是柔性勸導的詩經,一種是直言不諱的史書(晉的乘,楚的檮杌,魯的春秋)
如果貴族有自覺,便能以負責的態度,
或遷過,或以死謝罪,反墣清白的君子德性。


詩經(頌不算),如同坊間傳言歌謠,街談巷議。
其政治精神在於"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子產不毀鄉校,就好似此風範。
舉幾個例來說:
魏風的碩鼠,諷刺在貪官。秦風的黃鳥,民怨在殉葬。
邶風的式微,役夫哀苦在徭役。
而當政者是不能置若罔聞,該對治民之策有所調整。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呀~


史書,像是我們熟悉的春秋(經),則一反詩經之作風。
耿介不阿地道出真相,指著過失者的鼻子劈頭罵詈。
會發現,春秋裡頭,也紀錄其他諸侯國的政事,套現在話就是sync。
由各各國都留一筆,才保證輿論壓力的強烈,及事件載冊的真實性。
(全世界都知道了,你還不改!且大家留存在案,保證不會流失!)
因為有這種壓力,貴族造惡前,將三思而後行。


我想,當初的設計,是作如此希望的: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