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工業_疲勞與飛安(下)



首先談飛機的燈號(註1)。
1. 航行燈:
 依上圖,左邊是紅燈(L)、右邊是綠燈(R)、尾部是白燈(A)。
 照明的角度也是有規定的,左右燈要從縱軸算110度,
 更多細節的建議參考"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第125條,附件13(註2)。
 我覺得記住左紅、右綠、後白,就算不錯的。
2. 防撞燈:
 在機身上下方有紅色旋轉燈Beacon Light;
 而在機翼尖有白色頻閃燈Strobe Light。
 建議直接參考註1的網頁上的照片:航空知識│關於飛機上的那些燈!
 會比較清楚,因為這只能看圖,一目了然。
還有其種類的燈,於此,我就說這兩類就好。它們的存在,均為了飛安。
在夜色昏暗時,透由航行燈的顏色,其他飛機就可以算出相對位置,以免相撞。
左紅、右綠、後白的用法並非是起始於飛機,而是來自船隻。


最後來聊聊,飛機的顏色,為什麼白顏色部分比較多(註3)?
1. 安全考量 
 仍舊為了飛安,發生墜機的時候,無論水裡還是地面,白天還是晚上,
 白色機身都更容易被發現,方便及時救援。
2. 經濟成本考量
 噴彩色漆會讓飛機更重。機身越重,耗油量就越多,燃油費自然就增加了。
 比如,一架波音747,白色拋光噴漆,塗完之後會增加50斤的重量,
 如果用彩色塗料裝飾整個飛機,至少增加500斤的重量。

工業_疲勞與飛安(中)


每次起飛降落,空姐一定會廣播,打開遮光板、豎起椅背、收起桌子、行李收好。
想當然爾,這必然事關「飛安」,但為什麼呢?


我上一篇說過,從我看到那一張照片,
我一直都以為對窗戶作得所有事,都是避免造成物理條件的金屬疲勞。
事實上,我後來才知道是錯的。
例如起飛降落前收起遮光板,是基於四個目的(註1):
一.提供輔助的採光,如果緊急出口燈及客艙照明因為某種原因不能使用,
 乘客可以利用透過客艙窗照射進來的光線撤離
(與此有關的,還有在起飛降落,調暗光線,
 假如發生意外,突然沒光線,或者跟機外亮度相差太大,
 人眼瞳孔會短暫不能適應,延誤逃難時間。)
二.便於艙外的營救人員觀察內部狀況,進行施救;

三.便於乘客選擇逃生路線。飛機在水上迫降時,
 可能飛機一側是陸地,一側是海水,乘客可以選擇安全的一側撤離飛機; 
四.如果發生爆炸、起火、乘客撤離前可以透過窗戶觀察,以避開火源和濃煙

起飛降落前,豎起椅背、收起桌子、收好行李也都是為了飛安,
假如發生不幸,緊急狀況保持逃難路線暢通,多一秒的方便,爭取多活條人命。
至於電子產品不能用,應該無人不曉,就不贅言了。

應該注意到了,我一直在講"起飛降落前",為什麼呢?
因為這一刻,也是整段航程最危險的時刻,據說90%的飛行事故在這時間點。
有人說"起飛後的6分鐘和降落前的7分鐘",也有人"起飛、降落前2分鐘跟後6分鐘"。
哪個對呢?
有一回,我從加州坐飛機(好像是聯航)到夏威夷,
機內的空姐顛覆我從前的印象,全是大媽級的,跟台灣、日本差很多。
我讀了一篇文章(註2)才知道,最強而有力的原由是,
空服人員真正的任務,不是給乘客“養眼”的,是協助航空安全的。
所以,上面哪個對,沒有比遵照空服人員所有指示來得重要,謝謝。


*****
在"起飛降落時"有個現象,
坐過幾次飛機的人和有孩子的父母會發現,嬰兒特別容易在這時間點哭,
它的原因就出在大氣壓力變化(註3),導致耳朵非常不舒服。
飛機上升時,周圍大氣壓力降低,
中耳內壓力相對比較高,鼓膜就會向外耳膨脹,覺得鼓鼓的。
飛機降落時,則反之,內有擠進去的感覺,同樣是痛、不適。
但由於民航機的機艙,是增壓艙,所以機組人員會慢慢調節艙內壓力,
因此,倒不至於造成耳內結構損壞。
附帶而提,也據因於此,民航機沒有降落傘,
這種加壓,幾萬哩高空上根本打不開門,更別說跳傘了。

記得我小時候,機上因壓力耳朵疼,
空姐有教我吞嚥口水、嚼口香糖、瓦薩爾瓦捏鼻鼓氣法(註4)。
瓦薩爾瓦捏鼻鼓氣法,就是掐著鼻子,閉上嘴巴,緩緩呼氣,聽到一聲「噗」,就好了。
尤其在飛機降落時,特別好用。
航空公司(除了廉價航空,哈哈)常常在旅程中會發一些零食,
也是為此,緩解耳朵的不舒服,不是讓你肚子餓吃的...


*****
既然說到吃,就聊聊空中飲食吧。大部分人的經驗,機上伙食不太好吃。
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食材與食物處理的問題
1. 宗教因素:
 肉類通常以牛、雞、魚肉居多,豬有些人能吃,有些人不能。
 羊則是有騷味,在封閉空間不適宜。
2. 烹調因素:
 機上食物通常是冷藏之後,在飛機由空服加熱,送到客人前。
 類似吃隔夜菜,味道打折。
 加上環境條件問題(後面會提到),味覺、嗅覺會減分,食物的鹽味、甜味等得加重。
3. 食材處理:
 為防止遇到亂流,預防客人噎住,
 骨頭與刺必須剃除,肉與水果部分,必須要切成丁狀。
4. 食材挑選:
 要選擇不易氧化變色,免得變成看起來不好吃。
 再者,在封閉空間,挑氣味不重的,怕客人嘔吐,像韭菜、榴槤就不合格。
同樣的,還得選注意客人吃了,不容易放屁的,像豆類就不合適。
 綜合以上理由,可採用的醬料也是不多的。

二.環境條件問題
主要是氣壓、噪音、濕度太低三項。
根據漢莎航空公司的研究,人在高海拔地區(壓力低),對甜與鹹的敏感度,降低30%。
飛機引擎噪聲,也會降低食欲。

然而,濕度太低,為何跟吃也有牽連呢?先說為什麼會濕度低呢?
當飛機達到高空時,外面溫度可以達到-65度,
機艙的所有的水氣都能凝結成冰,會附著在機內各各角落,
待到飛機回到地面,氣溫回升,冰融化成水,
如果處理不當,機艙內會下雨。
更嚴重的,飛機主要是金屬構成,水會腐蝕金屬和種種精密儀器,造成危險。
因此,飛機的空調系統,本身就裝了乾燥的除濕機,一當乘客登機就啟動,
將濕度保證在20%以下,防止上述的水氣的危害。


再回到吃與濕度上。味道,其實是味覺和嗅覺的組合。
在高空中氣壓太低,鼻黏膜會腫脹,會堵住鼻子一些,嗅覺變得不敏感。
加上空間乾燥,不利我們聞味道。
一般狀況下,氣味分子是通過鼻黏膜傳到嗅覺受體,
如果過於乾燥,大腦檢測氣味的效率便降低。東西也就變難吃了。

所以,假如你做的菜不好吃,
可以開起你家的除濕機,把音響大聲放下去,食物就會變好吃了(誤)。

說個題外話,除了氣壓、聲音(噪音)會影響食慾,溫度也會。
比如,夏天太熱,很多人愛吃冰,
老實說,冰淇淋是很油的(放到融化就知道了),但人吃的時候無法察覺。
這是由於溫度低,味覺變得不敏感。因此必須要做成那樣,才感受得到。
同理,可樂很甜,幾乎一罐就達到一天攝食糖分的上限。
也是因為溫度低,味覺不敏感,所以添加那麼多。
不過這跟飛安無關,與健康有關了,哈哈。


*****
談完吃喝,便再談談拉撒。飛機是怎麼處理排泄物的呢?
有一些謠傳,說利用艙內外壓力不同,飛機在空中就把它....外拋了。
這並非是事實。飛機內廁所馬桶下對應有桶子,專門裝載排泄物。
它就真的是利用氣壓原理,當客人按下沖水按鈕,
會有清水、藍色化糞劑流出,接著靠著氣壓差,將排泄物吸進桶內。
等飛機登陸後,地勤人員,會將這些桶子運走。


艙內能聊的,大致如此,下篇來聊聊艙外了。



瓦薩爾瓦捏鼻鼓氣法,也叫鼓管充氣法。
先吸氣,然後捏住鼻子,閉上嘴巴,緩緩呼氣。
於是不能正常呼出的氣體能會進入咽鼓管。
你能感覺到鼓膜漲起來了,還能聽到悶悶的一聲「噗」,因為氣體被推進了中耳。
如果鼻塞了,就會聽到一個尖銳的聲音。
飛機降落時,只要覺得耳朵不舒服了就重複一次,直到飛機落地。

工業_疲勞與飛安(上)

一個朋友給我一個網址,那是某本關於地勤、空服人員勤務之書籍的試讀文。
裡面說明何謂機組人員的超時工作(超過18小時)。

這屬於人疲勞與飛安的關聯,我還聽過機器(金屬)疲勞跟飛航事故也相關。
我曾聽的一故事就關於此,是國文教授給我們聽,某個創系系主任的故事。
至今回想,仍覺不可置信。因為時隔太久,很多細節記不起清楚,僅能大致說說。


很久很久以前...當年,這位系主任是水利(或造船)系的僑生,
他英文相當流利,卻中文奇爛無比,
那時台灣戒嚴,政治方向認定華僑是革命之母,
特別需要他們支持,對僑生便呵護備至,考試不過,就重修補考,直到合格。
一般學生讀大學年限6年,對他們則多寬貸幾年,好像是10年,
而這位仁兄,竟然一讀就讀到第十年,那年他再不交出點成績,就畢不了業了。

寒暑假,他回國(老師沒說他還有哪一國國籍),
有一天開車在郊外公路閒晃,忽然見到路旁了無人煙的荒野,大股冒煙,
他好奇停車查看,發現一片飛機殘骸及散落一地的行李,
他見四下無人,趕緊....找有沒有值錢的東西,一件件搬進車內,運回去,發了筆財。
看拿得差不多了,便通知警方,交代經過(不包含拿東西),並陪同警方到空難現場。


不知事情怎麼傳的或他刻意,傳言最後變成了他目睹整場飛機墜落。
他便藉此機會,
用當時最流行的科學用語"金屬疲勞"作為這場不幸的罪魁禍首,寫成論文,繳交學校。
他不只因此拿到學士文憑,還進了碩士班。
由於他的"知名度",碩士也順利畢業,

但他這次論文的題目:"明朝鄭和下西洋之搭載萬人以上木船結構",就跟飛航無關了。
不知道有沒有讀博士,反正後來就待在學校任教。


有一間國外船公司,對他論文非常感興趣,想找他重建明朝遠渡重洋的船隻。
他斷然拒絕,之後他跟人談過這事,
他說:「學術歸學術,照我寫的去造,我完全不信做得出來。」
船公司便找了另一個跟他寫相同題目的學者。船造完了、出航了、沉了。
那學者的學歷,不久被追回。
 
由於他不是真才實學,開的課找不到學生來修,
學校行政單位找他談,於是...不曉得基於什麼難處,就決定讓他在學校創系。
校方的立場,我完全不能理解。
他敢這麼幹,理由卻出奇的簡單:系主任開的課,必修!學生不上也得上。

從前,教授是沒有強制退休的年齡,他就這樣一路教到老年癡呆症。
上課老是胡言亂語,或者呆呆看著教室天花板的吊扇。直到國家修法,才終結這場鬧劇。


*****
下課後,我為此比對、搜尋好多資料(註2),
得知上世紀,因金屬疲勞最有名的空難,是1954年英國海外航空781號班機。
那一張方窗裂痕的照片(註3),至今令我印象深刻。
因為這事件,民航機的舷窗由方到圓弧形。



然而,最終我歸納不出那位系主任的國籍,似乎也不重要了。


縱然我對"金屬疲勞"的定義懵懵懂懂,
每每搭飛機見著機上窗戶,我腦袋就會閃過"飛安、金屬疲勞"的念頭,
乃至,空姐請乘客對窗戶作的所有動作,
我就會擴大解釋,肯定是如何如何。當然,我這樣想,是錯的!
下一篇要講為什麼錯。
 
 
 

語文_(中國)男陰女陰

中午有朋友跟我說,
他在PPT看到一篇文章,有人在問女生生殖器的台語怎麼說?好像沒有?
我便答:
「怎會,就是經常聽人講的"機車",就是從那而來阿,
 念"膣毴(tsi-bai)",你一定聽人罵過。可是我只知道發音,不知道漢字正確寫法。」

於是我朋友笑了,我接著又說:
「男的生殖器,台語有兩個發音,LP(卵脬),指陰囊;卵鳥,指陰莖。
 至於其他非台語稱呼,男性的稱屌,女性的的稱屄...,也是會在年輕人聽到的慣用語。
 如果是古字,男子的是"且"。 祖先的"祖",起自這,
 而之所以這麼寫,就是性器崇拜。這很正常,無可厚非,傳宗接代嘛。」
 (女子的是"也",我講完為什麼是"且",卻忘了提"也")


*****
關於"且"、"也"的象形字,可以直接看象形字典(註2),或是漢典(註3)。
以下是截圖自漢典的字源字形,兩字依據男、女生殖器形狀而造字:

我知道多數人看到「也」的小篆,會想到「心」的小篆,但兩字不同。




若要讀實體書資料,推薦讀許慎《說文解字》,段玉裁注。
我那書放在老家,沒帶來台北。手上只有一本董蓮池的《說文解字考正》,湊合著用。
「且」字在4頁、561頁。

「也」在499頁。
我並不認同作者所說,雖然"也"字的甲骨文,相近"它"、"虫",但不能拿來表示蛇。



我的引證是援自漢典中對「也」的"說文解字",也就是段玉裁所言:
(也) 女陰也。此篆女陰是本義。叚借爲語。本無可疑者。
 而淺人妄疑之。許在當時必有所受之。不容以少見多怪之心測之也。



至於,這兩個字皆能當「連接詞」,跟這個是否有關係?
明確地告訴你:沒.有.關.係。

之前,有個朋友跟我講,自從聽我說「好康」的由來,就不太敢用那詞彙。
那我得考慮考慮,要不要跟他提「且」和「也」。嘻嘻。



--------
註1:臺灣閩南語髒話

註2:象形字典

註3:漢典

參考資料:代表男女性器官的兩個漢字“且”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