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4日 星期三

社會_【千禧世代】

這兩天網路的一段影片:
【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註1)在熱傳,
受訪者Simon Sinek談他職場所遇到千禧世代,
普遍存在的問題--不懂得如何跟人情感交流,以及工作上獲得成就感
很大的癥結出在這一代沒有培養出耐性,但諸多事盡賴此,跬步漸進,厚積而成。
Simon Sinek如何剖析此事,並提出解決方案,我筆記於下文。


千禧世代指凡1984年以後出生的人,他們廣泛給人的觀感,
職場中難以被管理、自我感覺良好、自戀、自我中心、不專注、懶惰。
其中,"自我感覺良好"最為嚴重的。
主管時時問他們:「你想要什麼?」
他們會回答:
「希望工作能給我們使命感,我能產生一定"影響力",免費的食物和豆袋沙發。」
一一達到要求後,他們依舊不快樂。
歸納起來有四個原因。
一.家庭教養(低自尊心)
 他們所受的是失敗的家庭教育,
 比如:經常被說"你很特別",被教導"想要什麼都可以"。
    有些人能進入資優班,不是因為優秀,而是因為他們父母去學校抱怨;
    有些人得成績得A,不是靠實力,而是老師不想應付家長。
    最終連校園競賽,一參加就有獎。
    科學證實這會貶低了真正付出者所得的獎勵,這也讓最後一名覺得尷尬。
 當這批人離開學校,投入職場,突然發現自己不特別,媽媽沒辦法幫他們晉升,
 墊底者什麼都沒有,變得非常受傷。造就自尊心比前一世代還低落的世代。
 而且,他們是在臉書IG世界長大的人,擅長美化個人事物,展示給別人,
 就算沮喪,仍故作堅強,但實際上不能釋懷,一點都無法振作奮起。  

二.科技(沒壓力應對機制)
 使用手機和社群媒體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成癮化學物質),它會讓人在接簡訊時興奮。
 當遇怪事、感寂寞,若同時對十個人發訊息,hi hi hi...,有一回覆,人便開心。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關注回覆數、算"讚"的數目,流量是否變少,對社群媒體成癮。
 糟的是,菸酒的成癮有年齡限制,手機、社群媒體卻沒有。
 人在步入青春期,情感交流與個體認同,本應從跟父母轉至同儕,乃至投向更大的人群,
 過渡中會使人有一定程度的焦慮,人要學會朋友間相互倚靠去克服,
 但此時卻接觸社群媒體(電子產品),發現它能令大腦產生多巴胺,麻痺焦慮,
 從此一生,當遇重大困難,種種壓力(社交壓力、財務壓力、工作壓力)時,
 不懂得如何跟身邊的人訴苦求援,
 最慘的還是在沒能學會應對壓力,反而找社群媒體,索取短暫舒壓。
 這些人沒辦法建立人經營深層、較有意義的關係,友誼變得膚淺。
 學證明,花在臉書時間長的人比時間短的,更容易得憂鬱症。
 
 凡事要適量,喝酒不是壞事,過量才是壞事。
 社交媒體、手機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失調。
 當你在跟朋友吃飯或會議上,卻跟不在場的人傳訊,完全無法專心,就很失當,
 它遲早摧毀你跟所有人的關係、浪費時間、金錢並讓你生命沉淪。

三.沒耐心
 現在處於一種瞬間滿足的時代,在亞馬遜訂個東西,隔天送到。
 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都可瞬間獲得。除了,工作成就感,情感深化。
 它們沒有對應的應用軟體,
 它們有著非常緩慢、曲折、令人不安、混亂、複雜、冗長、艱鉅的過程。
 且這類事物也不少,如愛、對生命的熱愛、技術、自信心等等。皆需時間,無法加速。
 前有說過,千禧世代還有沒壓力應付機制之難題,不懂得怎麼求助,
 所以最糟狀況,將使自殺率攀升。
 即便是最好狀況,他們也會是一整個無法從生命中找到喜悅的世代。
 對於生活的一切,只說"還好",感情、工作種種,全這麼回應。

四.環境
 這群年輕、美好的孩子們,手上一副爛牌,這不是他們的錯。
 把他們擺在企業(職場)中,
 比起(心智)發展,他們更關心數字;比起(長長的)人生,更重視短期收益。
 企業不懂得協助它們學習,教會如何跟人合作,
 彌補前所提-他們的低自信自尊、低抗壓、沒耐心的諸種缺陷。
 這是一個領導力匱乏的企業環境,才落得這步田地。

解決方案:
優良企業(及社會氛圍)應當協助這些年輕人,建立良性互動機制。
和人生活上相處、諸如共餐、談話、會議等,遠離手機干擾,真實面對人。
唯有不接觸干擾源誘惑,方可去縛斷癮。


*****
電子產品可以讓人產生仿真的歸屬感(註2),
也可以使我們大腦顱內高潮,彷彿進入完美的幻想境界。
故爾,再回頭看真實世界,發現巨大落差而扼腕。
如同我讀一篇文章(註3)談到兩性感情,說:
「對異性期望值,或者對性本身的期望值,
 就會在虛擬和現實之間發生衝突,他就會覺得現實和他期待的不一樣。」

倘若用虛擬、用想像就得達到快樂,勢必會加劇對充滿缺憾之現實世界的痛苦,
易於裹足不前,越活越狹隘。
如果決心改善,那就徹底離線(註2)多接觸真實人與事物(註4),
認清自我(人的本質,自己並不特別)、不求完美求卓越(更好)、以及培養好耐心。



-----------------------------
註1: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 Simon Sinek 賽門.西奈克

註2:得到-科學-放不下手機源自本能缺陷
人類需要歸屬感。
在今天,部落逐漸消失,人們於是在社交媒體上創造了虛擬的新部落並投入大量時間。
互動交流能增加幸福感;孤立、消費性的網絡活動卻會增強孤獨感、降低歸屬感和幸福感。
但無論是互動還是孤獨地消費,這兩種情況都會進一步增強你對隨時在線的需求。

註3:得到-心理-雄性正在衰落嗎?

註4:得到-心理-心理學給你的三個寄語
你需要知識和理論,但你更需要去投入生活本身。
作者說,後台經常有這樣的問題,
說自己從來不知道該怎樣建立和維持親密關係,能不能推荐一些書給他學習。
每當看到這樣的問題,主創團隊就會回复說,你需要的不是讀書,而是出去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