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札記-科學-科學精神

孫維新《談天》 第12頁:
對我而言,「科學」既不偉大,也非罪惡;
「科學」,
不過就是一種使用「邏輯思辯」的方法
來「追根究柢」的生活態度而已。
這種「邏輯思辯」的方法,可以用來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實際問題,
也可以用來發展腦海中偶一浮現的玄想。
而習於「追根究柢」的科學工作者,其好奇心一旦點燃則不可或止,
上窮碧落下黃泉,也要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不過話說回來,科學探索的過程並不會帶給我們最終極的「答案」,
它只是不斷地讓我們知道如何去「問更好的問題」。
換言之,科學並不是用來追求真理的,科學只是在於研究事實,
這是科學探索過程中喜悅的來源,卻也是科學研究中最深沉的悲哀!
 
喜悅的來源,在於科學工作者的知識和觀念與時俱進,
在不斷迎接挑戰並設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知識日漸提升,觀念不時更新。
之所以悲哀,
在於科學的領域中,沒有永恆的權威,也沒有顛撲不破的真理。
 
今天我們可以為自己提出的新理論或科學所獲得的新結果沾沾自喜,
但明朝一覺醒來,別人的理論或更新的實驗結果,
可能就已經取代自己原先的想法,成為更為周延、正確的新發現。
這種認錯的過程和恆久的追尋,永無止盡。



(1)科學是使用「邏輯思辯」的方法來「追根究柢」的生活態度。
(2)科學探索的過程並不會帶給我們最終極的「答案」,
 它只是不斷地讓我們知道如何去「問更好的問題」。

這兩段文字,最讓我感動。
接受過科學訓練的人,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度,
別自認為所了解之事是最終極的答案、永恆的真理,而那也許是某些條件下的"學說"。
當落入絕對,堅信的事實,將變成包裝華麗的"感性"與"迷信"。
科學精神,是追根究柢的生活態度,是追尋的過程,沒有永遠的最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