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6日 星期四

札記-哲思-網文: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凑巧讀到一篇好文,最末段寫: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好喜歡這文句呀~
那篇文章說:這是出自楊絳之手,她著作的《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
然而,我一查,錯了(註1),
那篇文章內容,
一些是來自記者的專訪:<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註2);
一些是來自《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一書;
剩下的,是有心人撰文附會其上。換句話說,這是剪輯拼湊之作。


整篇全文(註3)如下,我大概交代各段文句的出處:
題目:<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或<一百歲感言>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
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
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
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出自:<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
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
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
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出自:《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第七章 人生實苦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
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出自:《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第十章 受鍛鍊的是靈魂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
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淨化心靈的最佳途徑。
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
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出自:《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第八章 人需要鍛鍊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
有底色的,是我查到、確實是楊絳之筆,於下方標出出處。
沒底色的,應該是不知名人士撰寫。
我覺得,最後一段能再簡潔些,
我們曾渴望命運的波瀾,到頭來才發現: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期盼外界的認可,到頭來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往往談到「外界認可」之時,很容易聯想到伊索寓言(第五章)父子騎驢的故事。
一對父子,帶頭顱子趕路。起先,父親讓孩子騎驢,自己走路。
有路人瞧見,便說:「那孩子不孝。自個騎驢,父親牽驢。」
那麼,有人認為不妥,那就改吧,改父親騎驢,兒子牽驢。
又有路人有意見,說:「這什麼父親阿,怎能讓年幼孩子走路,自己騎驢。」
父親二話不說,說改就改,變成父子倆人共騎。
依舊招來非議,說:「驢子那麼瘦小,竟然兩個人騎,虐待動物嗎?」
沒辦法,改!父子兩人牽著驢子走。
仍躲不過路人批評,說:「有驢不騎,用走的,那兩人是傻子嗎?」
怎麼做,都有人不滿意,「認可」可遇不可求。


由於我要考據此文真偽,
便將《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和<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讀完。
當中有見到不錯的段落,但另文分享吧!



-----------------------------------
據陸媒報導,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編輯曾跟楊絳本人確認過,
這段話並不是她的話,手寫體更不是她寫的。2013年,該出版社就曾經進行過闢謠
所謂《一百歲感言》,這篇文章的開頭幾句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
 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
 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平靜的生活。
 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
 確實是來自《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
 但後面諸多人生感悟都是拼湊而成。不過,至今轉發盛況不減。


○筆會:孔子“十五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那一段話,
 已進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成為一個生命的參照坐標,
 不過也只說到“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期頤之境,幾人能登臨?
 如今您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嗎?能談談您如今身在境界第幾重嗎?

楊絳:我也不知道自己如今身在境界第幾重。年輕時曾和費孝通討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時間跑,地球在轉,
  即使同樣的地點也沒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現在我也這樣,感覺每一天都是新的,
  每天看葉子的變化,聽鳥的啼鳴,都不一樣,newexperince and new feeling in everyday。

  樹上的葉子,葉葉不同。花開花落,草木枯榮,日日不同。
  我坐下細細尋思,我每天的生活,也沒有一天完全相同,總有出人意外的事發生。
  我每天從床上起來,就想“今天不知又會發生什么意外的事?”
  即使沒有大的意外,我也能從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新體會。
  八段錦早課,感受舒筋活絡的愉悅;翻閱報刊看電視,得到新見聞;
  體會練字抄詩的些微進步,舊書重讀的心得,特別是對思想的修煉。
  要求自己待人更寬容些,對人更了解些,相處更和洽些,這方面總有新體會。
  因此,我的每一天都是特殊的,都有新鮮感受和感覺。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
  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
  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
  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


我最喜歡的段落:
○楊絳:
 抗戰時期在上海,生活艱難,從大小姐到老媽子,對我來說,角色變化而已,
 很自然,并不感覺委屈。為什么,因為愛,出于對丈夫的愛。我愛丈夫,勝過自己。
 我了解錢鍾書的價值,我愿為他研究著述志業的成功,為充分發揮他的潛力、
 創造力而犧牲自己。這種愛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
 相互理解,才有自覺的相互支持。
 我與錢鍾書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們當初正是因為兩人都酷愛文學,
 癡迷讀書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鍾書說他“沒有大的志氣,只想貢獻一生,做做學問。”
 這點和我志趣相同。

 我成名比錢鍾書早,我寫的幾個劇本被搬上舞臺后,
 他在文化圈里被人介紹為“楊絳的丈夫”。但我把錢鍾書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價值。
 我賴以成名的幾出喜劇,能夠和《圍城》比嗎?
 所以,他說想寫一部長篇小說,我不僅贊成,還很高興。
 (中略)
 我是一位老人,凈說些老話。對于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么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
 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
 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
 我以為,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
 也該是能做得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門當戶對及其他,并不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