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6日 星期一

表達_齋藤孝《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

這本書想達成什麼目的?

形成自己的思考並從而應用到生活問題之決斷。

齋藤孝的這本書應放在日本教育文化的脈絡下來理解。  
齋藤孝在《學習力》、《國語力》等書中強調:思考能力應透過語言與行動實踐來養成。
他批判日本教育長期偏重記憶與服從,
卻忽略語言表達與思辨能力的訓練,導致學生雖能背誦知識,卻缺乏清楚表達思想的能力。

因此,這本書的主要目的不是提出一套哲學思維理論,
而是為了矯正教育體系的傾斜,  讓人重新學會「說出自己的想法」、「以語言建立自我」。  
換句話說,它是一種針對「集體沉默社會」的社會化思考訓練。  
在這個情境下,他所說的——「有自己的想法,人生會因此大不相同。」  
確實是對症下藥的處方。

然而,這句話的效力必須放在正確的問題範圍(scope)中理解。  
它並非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而是針對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療法。  
若離開「抑制個體意見」的社會環境而無限上綱,  
就可能演變為另一種「過度強調個人意見」的偏差。

本書是一本思考訓練實用書,以五天的練習,使人學會如何思考、但不是教你思考什麼。


第 1 天:在部落格或社群網路上撰寫書評,思考的出發

思考訓練從哪裡起步。

核心建議(僅列5點)

方向 重點說明 作者原意與實踐建議
先說點什麼,不要怕說錯 寫錯的代價很小,重點是「開始行動」。 齋藤孝指出,自己寫的文章多半可能被忽視;就算被看到,頂多被嘲諷。與其沉默,不如動筆。
不必全是個人意見,八分事實、二分觀點 以事實為基礎,觀點為點綴;在充分理解事物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體會。 強調「敢說」並非鼓勵主觀,而是讓學生練習把理解轉化成語言。這樣的表達更有說服力與深度。
給「有用」的評論 評論重在「評價」,而非單純感想。可思考:「這資訊對讀者有何幫助?」 建議以使用者角度撰寫──如「這筆花費值得嗎?」「會再消費嗎?」讓評論具有實際價值。
尊重對象,少批評,多肯定 批評容易但空泛,肯定需要理解。要標明自身立場與經驗背景,讓文字更誠實。 例:說明「我是一位普通消費者/或美食愛好者」,讓讀者知道你評論的視角與基準。
只對一部分進行「限定評論」 不需談全貌,聚焦最有感觸的部分;字數不宜過多,約一、二百字為宜。 若只作概要易流於平淡;挑出自己覺得最重要的部分加以說明,才能展現評論的意義與個人觀點。


第 2 天:掌握思考技能:比較、比喻、辯證、現象學、系統思考

實用性強,讓想法成形的「思路工具」。
思考方式 操作方法 所訓練的能力 對應舉例
比較思考 對照異同,看出特點。
從差別找本質,從共通見規律。
抽取重點、建立對比意識。 比較兩部電影的節奏與畫面風格。
比喻思考 以簡代繁,以熟代生。
讓抽象變具象,說明更直觀。
轉換視角、創造聯想、避免陷細。 「人生如棋局」、「思考像呼吸」。
辯證思考 正反並觀,讓對立對話。
在矛盾中尋找新的可能。
不是折中,而是超越。
理解衝突、統合觀點、深化思考。 「自由與秩序」、「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現象學思考 拋棄舊經驗找亮點。
換角度重新貼標籤。
以產出為前提觀察。
重返童心,如初次所見。
消除成見、強化觀察。 「像第一次看到一樣看日常」。
系統思考 看整體,不看片段。
尋關聯,理因果。
觀全局,思脈絡。
全局視野、因果分析。 「這結果與哪個環節有關?」


第 3 天:讓思考動起來——生活上的思考習慣

第三天的主題是「改變行動的習慣」。  
思考力的鍛鍊必須落實到語言與身體的日常行動。  
他提出幾種具體方式:練習轉述、準備對話、模仿說話節奏、隨音樂放鬆、保持玩心..等等,
藉此在溝通與聯想中培養思考的流動性。

 核心建議(僅列5點)

面向 方法與要領 作者觀點摘要
語彙力——聰明的起點 「頭腦聰明」的標誌是詞彙力。多閱讀、模仿電視與廣播用語,磨練語感與格調。 思考的深度取決於語言的精細度;詞彙越豐富,思考越靈活。
轉述力——讓理解化為表達 嘗試把聽到的話轉述給別人,或以自己的話再說一遍。 轉述是檢驗理解的最佳方法;能說明白,才是真懂。
提問力——聚焦思考的方向 不斷問「為什麼」。 問題就是思考的起點;好問題能讓思考更集中、更具創造性。
概念力——以邊框化思考世界 用概念為現象設定界線。 思考不是憑感覺,而是熟練運用概念。從概念中,靈感才會誕生。
玩心——讓身體與思考共振 隨音樂搖擺、暖身、團建。放鬆身體,打開心境。 思考需要餘裕;輕鬆與玩心是創意的養分。


第 4 天:深化思考的讀書方法——用閱讀擴展思考的厚度

這一天是思考的補給,如果沒有外部輸入(學)作為素材,  那種思考就會變成空轉、自我重複。

核心建議(僅列5點)


主題 方法與要領 說明(依據原文要旨)
選書策略:讓書成為話題源 可從暢銷書、實用書或易於討論的書入手。 章首談到「先讀容易引起共鳴、能成為話題的書」,並舉暢銷書作為例。
閱讀耐力:培養思想的持久力 每天固定時間閱讀,持續接觸文字。 文中提到「每天安排閱讀時間,讓思考的肌肉不鬆弛」。
書店體驗:汲取知識氛圍 走進實體書店、觀察書架與人群。 書中提到「到書店親自觀察,會受到知識氛圍刺激」。
古典閱讀:提升表達分量 閱讀古典或經典作品,模仿其語感。 章中以「古典名句與節奏能提升語言品味」為例,強調表達的深度。
閱讀模式:快速而有選擇 以三十分鐘速讀抓重點,摘錄三段文字。 作者具體提及「三十分鐘內讀完一本書並挑三處引用」,作為高效閱讀訓練。

怎麼樣從閱讀中,形成觀點。
作者說:
究竟要如何確立觀點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著眼於語言。
從各種各樣的信息中選取引人注目的、有趣的語言,
經過不斷收集這些詞語,就會逐漸浮現出「自己的思考」。
這樣的語言,即便想記也不可能全部記住,所以建議大家不管有多麻煩,
只要遇到這樣的語言,就記錄在記事本、手機或電腦裡面,影印或貼在一些東西上面。
從報道當中收集的原本就是別人發表的言論,
但由於選擇語言的是自己,從累積中也要看到自己的影子。
並且,從這些語言中選取 2~3個組成小話題的話,就會完全變成原創了。
這樣想來,難道不會覺得形成「自己的想法」也變得格外簡單了嗎?
如果一開始自己的目標就是原創的話,那麼不管怎麼內容都很單薄;
如果僅是收集信息,又會缺乏原創性。
只有兩者結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展現自己獨一無二的視野。


主題 方法與要領 說明(依據原文要旨)
決斷力是思考的出口 思考若不化為行動,終將停滯。 開章即指出「所有職場人士都不可欠缺的決斷力」,並以「行動改變現實」為重點。
對話是整理思路的加速器 與人交談能讓思路顯形。 「與人交談,整理論點」說明對話能使觀點具體化、加速判斷。
面對消極思考,強化當事人意識 承認現狀、主動應對,而非逃避。 「直面消極想法」「當事人意識能活躍大腦」,強調思考的責任感。
從經驗出發,鍛鍊第一反應 培養經驗性直覺,建立即時判斷力。 「第一反應源自經驗」「預想情況」指出,直覺是累積經驗的快速應用。
決策需聚焦與節奏 控制發言十秒內,設定優先順序。 「會議發言要控制在十秒」「決定待完成事項的優先順序」,皆屬實際行動準則。



---------------------------------------------------------------------------------------------------
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新觀點」,而在於教你如何生成有力的觀點。  
它像是一場「思考體能訓練營」,讓人從資訊服從者變成觀點創造者。
----------------------------------------------------------------------------------------------------





2025年10月5日 星期日

中史人物_北宋二程教學風格※



北宋的程顥(明道先生)與程頤(伊川先生),並稱「二程」,是宋代理學的標誌性人物。
二人雖為兄弟,卻在教學風格上迥然不同。

明道先生的特色是「以仁感人」,其代表故事為「如坐春風」。  
《明道先生行狀》(註1)中兩段文字,譯為白話如下:  
看明道先生的神情,待人接物就像春天的陽光一般溫暖;
聽他的言語,入人心扉如同及時雨般滋潤...
先生待人處事,能分辨是非而不挑起隔閡;
能感人動心而溝通無礙。教導他人時,人們很容易信服跟從;
即使責備他人,對方也不會心生怨懟。  無論賢愚善惡,皆為他的誠心所感動;
狡詐虛偽者願以真誠相對,粗暴傲慢者亦能變得恭敬。  
聞其名者由衷欽服,親見其德者更是心醉神往。
即使有小人因利害不同而一時排斥,事後反省自身,也無不承認先生是君子。

「如坐春風」一語,多書有載,其一見於《河南程氏遺書》(註2),同樣譯成白話如下:  
朱公掞(朱光庭)在汝州(今河南臨汝)拜謁明道先生,一個多月後方才返家。  
回去後與人談及先生,說道:「與先生相處,宛如坐在春風裡一個月。」


與之不同的伊川先生,其特點是「以理導人」,代表的故事是「程門立雪」。
《宋元學案》卷十六(註3)有多處文字顯示伊川的嚴肅與端重,
循上列舉幾則,並譯作白話如下:
明道親切隨和,而伊川則嚴重(即嚴肅莊重)以致門人不敢親近;
又,程頤即使在坐談之間也極為謹嚴,使得在場無論年齡輩分,無一不自然肅敬;
又,韓公維與兩位先生(程顥與程頤)交好。
有一次,他邀伊川先生到家中作客,命子弟陪侍。行列間,有人言語舉止不夠莊重。
伊川回頭瞪視,嚴聲斥責說:「你們跟長者同行,竟敢如此嬉笑談笑!
韓家的孝謹家風已經衰敗了!」韓氏於是把那些子弟全都趕走。

「程門立雪」則見於《宋史》卷四百二十八(註4)〈楊時傳〉。
 程頤(伊川先生)在洛陽,大約四十歲左右。
一天,學者游酢和楊時前往拜見老師,談話後,老師偶然瞑目靜坐。  
二人不敢告辭,恭敬地站在一旁靜候。
過了許久,老師從靜中醒來,發現他們仍在,門外的雪已積一尺。  
「程門立雪」遂成為象徵「師道嚴峻、學子敬師」的典範。
這一故事,與前述諸事相互印證,展現伊川先生治學與教人皆以理自持、以禮守身的風範。



--------------------------------------------------------------------------------------------
教學風格,程顥(明道先生)以仁感人,如坐春風;程頤(伊川先生)以理導人,程門立雪。
--------------------------------------------------------------------------------------------
①「視其色,其接物也,如春陽之溫;聽其言,其入人也,如時雨之潤。」

②先生接物:辨而不間,感而能通。教人而人易從,怒人而人不怨,賢愚善惡咸得其心,
狡偽者獻其誠,暴慢者致其恭,聞風者誠服,覿德者心醉。
雖小人以趨向之異,顧於利害,時見排斥,退而省其私,未有不以先生為君子也。


初,明道先生嘗謂先生曰:「異日能使人尊嚴師道者,吾弟也。
若接引後學,隨人材而成就之,則予不得讓焉。」見語錄。
侯仲良曰:「朱公掞見明道於汝州,踰月而歸,語人曰:「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月」。
游定夫、楊中立來見伊川。一日先生坐而瞑目,二子立侍,不敢去。
久之,先生乃顧曰:「二子猶在此乎?日暮矣,姑就舍。」二子者退,則門外雲深尺餘矣。
其嚴厲如此。晚年接學者,乃更平易,蓋其學已到至處,但於聖人氣象差少從容爾。
明道則已從容,惜其早死,不及用也。


①明道和易,人皆親近,先生嚴重,人不敢近也。

②伊川直是謹嚴,坐間無問尊卑長幼,莫不肅然。

③韓公維與二先生善,……命諸子侍,行次有言貌不莊敬者,伊川回視,
厲聲叱之曰:『汝輩從長者行,敢笑語如此,韓氏孝謹之風衰矣!』韓遂皆逐去之。


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
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