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孫丑:)「何謂知言?」
(孟子)曰:
「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
先將此段翻成白話,再說朱熹注釋的大意。
語譯:
公孫丑問孟子:「什麼叫能識別言論呢?」
孟子答:
「偏曲的言論,能知道它蒙蔽的地方;
放蕩的言論,能知道它陷入錯誤的地方;
邪僻的言論,能知道它違反正道的地方;
躲閃的言論,能知道它理屈詞窮的地方。
這四種言論從心生起,就必定危害政治,從政治上表現出來,就危害到各種事業。
聖人復生(比如孔子,他如果還活著),也必定認為我說的是對的。」
〈詖,彼寄反。復,扶又反。此公孫丑復問而孟子答之也。
詖,偏陂也。淫,放蕩也。邪,邪僻也。遁,逃避也。四者相因,言之病也。
蔽,遮隔也。陷,沈溺也。離,叛去也。窮,困屈也。四者亦相因,則心之失也。
朱熹這段是,注音跟單詞解釋,並說:這四種言論,都是心理的過失(病態)。
人之有言,皆本於心。其心明乎正理而無蔽,然後其言平正通達而無病;
苟為不然,則必有是四者之病矣。
即其言之病,而知其心之失,又知其害於政事之決然而不可易者如此。
人說話,一定本源於內心,內心的所思所想。
如果內心端正,說的話便正派、通情達理。反之,則不然。
非心通於道,而無疑於天下之理,其孰能之?彼告子者,不得於言而不肯求之於心;
非得在根源下功夫,也就是心地。
至為義外之說,則自不免於四者之病,其何以知天下之言而無所疑哉?
程子曰:
「心通乎道,然後能辨是非,如持權衡以較輕重,孟子所謂知言是也。」
又曰:
「孟子知言,正如人在堂上,方能辨堂下人曲直。
若猶未免雜於堂下眾人之中,則不能辨決矣。」
正因為孟子內心通於正道,才能辨邪識偽。
*****
這一段,「知言」要怎麼翻才好,讓我很感興趣。
此段之前,孟子談不動心、善養浩然之氣,也說過他"知言"。
又,通段讀,會感覺「善心說好話,壞心出惡語」,如同我愛說的那句:舌者,心之苗。
總之,可從言談中,辨人善惡吧,且修善從心起。
總之,可從言談中,辨人善惡吧,且修善從心起。
因此,我以為翻譯成「識別言論」,雖差強人意,但好理解。
古代人說:「才德兼備」。才是才華,德是道德。
用現代的話,才,就是專業能力,德,就是人格品德。
而且,專業能力,人格品德,最好作兩碼事。
有人會說:
「勤能補拙,性格勤勞的人,現在專業即便不夠,日後可以趕上」;
又或者,
「一個與人為善的人,職場上,雖然專業能力不足,
但其他人樂意教導,他學會了,也能彌補回來。」
我同意以上兩種情況的可能性,然而,當他們說「專業不夠、不足」之時,
而且,專業能力,人格品德,最好作兩碼事。
有人會說:
「勤能補拙,性格勤勞的人,現在專業即便不夠,日後可以趕上」;
又或者,
「一個與人為善的人,職場上,雖然專業能力不足,
但其他人樂意教導,他學會了,也能彌補回來。」
我同意以上兩種情況的可能性,然而,當他們說「專業不夠、不足」之時,
同時也承認專業之必要性,評判方式則以公平公正的制式衡量標準,比如證照、執照。
人格品德是基本要求,專業能力亦不可或缺。
不要拿「人格品德良優」冒替「專業能力不佳」,解決不了問題的。
即便"政治",也需要專業。
我為何說這個?
因為我常聽到有人說:「別人出自一片善意給建議,斷無拒絕之理。」
試問:假如你生病時,
有人真心誠意建議你食補,跟醫師出自專業開藥給你,你會選哪個呢?
我太常看見,有很多人高估了人格品德的重要,
覺得對方給我的觀感好,他說的就是對的,而忽視專業。
我太常看見,有很多人高估了人格品德的重要,
覺得對方給我的觀感好,他說的就是對的,而忽視專業。
------------------------------------------------------------------------------------------------------------------------
2019.01.24
------------------------------------------------------------------------------------------------------------------------
參考翻譯:《孟子·公孫丑上》原文及翻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