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散文_王拯 《嬃砧課誦圖》序※


<嬃砧課誦圖>的全文如下:
《嬃砧課誦圖》者,不材拯官京師日之所作也。
拯之官京師,姊劉在家,奉其老姑,不能來就弟養。
今姑歿矣,姊復寄食寧氏姊於廣州,阻於遠行。
拯自始官日,畜志南歸,以迄於今,顚頓荒忽,瑣屑自牽,以不得遂其志。
念自七歲時,先妣歿,遂來依姊氏。姊適新寡,又喪其遺腹子,煢煢獨處。
屋後小園,數丈余,嘉樹蔭之。樹陰有屋二椽,姊攜拯居焉。

拯十歲後,就塾師學,朝出而暮歸。
比夜,則姊恆執女紅,篝一燈,使拯讀其旁。夏苦熱,輟夜課。
天黎明,輒拯起,持小几,就園樹下讀。
樹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搗衣為砧,一使拯坐而讀。
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時,每朝入塾讀書,乃熟於他童。
或夜讀倦,稍逐於嬉,
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勞勞瘁死之狀,且曰:「汝今弗勉學,母氏地下戚矣!」
拯哀懼,泣告姊:「後無復為此言。」

嗚呼!拯不材,年三十矣。
念十五六時,猶能執一卷就姊氏讀,日惴惴於奄思憂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
自二十出門,行身居業,日即荒怠。
念姊氏教不可忘,故為圖以自警,冀使其身依然日讀姊氏之側,
庶免其墮棄之日深,而終於無所成也。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秋九月。為之圖者,陳君名鑠,為余丁酉同歲生也。


*****
《嬃砧課誦圖》序的白話文翻譯,可參考百度百科(註1)所譯。
其實,這是清代作品,語言已近現代,唯數字稍稍生僻,
例如「嬃」,楚地(南方方言)對姊姊的稱呼。
作者棄「姊」,用「嬃」,為表親切(接地氣)吧!

上圖是我就對文中「天黎明,輒拯起,持小几,就園樹下讀。
樹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搗衣為砧,一使拯坐而讀。」所想像情境。
既是作者描述姊姊搗衣,場景應在溪河之畔、水井之側,較為合理。
然而,我或許是多此一舉,因為網路這幅好像是原圖,只是我無法完全確定,如下:


文中還提到,當作者不用功時,姊姊曾哭訴:「你這樣對得起死去的母親嗎?」
以今日觀點來看,會被解讀為有「道德綁架」、「情緒勒索」的嫌疑。
可是,古今價值觀本就不同,不可以今訓古。
同時,警惕的方法有很多種,現代社會更強調「自我(約束)」,不須依賴他人處處緊迫盯人。
換言之,當代更注重「自律」而非「他律」。
而我覺得,作者在這事上,展現更多是姊姊與作者之間的親情,
不是非得要有姊姊在,他才懂得砥礪自己。



---------------------------------------------------------------------------------------------------------------------
《嬃砧課誦圖》序,表現親情的好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