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日 星期五

工業_《夢溪筆談》的石油

我讀到一篇名為<石油名稱的由來>的文章(註1),
寫道:
最早發現石油的記錄源於《易經》:『澤中有火』,『上火下澤」。
 澤,指湖泊池沼。『澤中有火』,是石油蒸氣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現象的描述。
 此書在西周時(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公元前771年)已編成,距今三千多年。

 最早認識性能和記載石油產地的古籍,
 是一千九百年以前東漢文學家、
 歷史學家班固(公元32-92年)所著的《漢書·地理志》。...

他是如何篤定「澤中有火」是石油的?
台南關仔嶺的「水火同源」(註2),不也如此,那兒可沒石油。
台南關子嶺

百度百科的條目:「石油」(註3)便沒徵引《易經》這話,主張什麼三千多年就找到石油。
百度是假現今開掘石油地點佐證,
證實《漢書·地理志》的註解:「高奴,有洧水可"?"(古代的"然"字,註4)。」
此是中國人發現石油最早的文獻。
高奴在陝西延長附近(延安一帶),現有延長油田;洧水是延河的支流。
然而,沒對其物理性質多作介紹,稍嫌美中不足。

按文史記載,石油有諸多舊名(後世推敲可能是石油之物),
最先叫它為「石油」是宋朝的沈括,沿用至今。
證據在他著作《夢溪筆談》(註5)卷24,
說:「鄜、延境內有石油」,說明它產地、稱呼它「石油」。
又說:「頗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幄幕皆黑。...」,
描繪它黏稠、可燃、生黑煙。
由於地點正確,特性近似,便八九不離十,是今日所指的"石油"了。
而有趣的是,沈括接下來表達的觀點:
余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為之...
他以為石油燒出來的煙炱,大有可為,可以製造出質地優良的墨。


<石油名稱的由來>說:
沈括把歷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稱,統一命名為石油,
 並對石油作了詳細說明。...
 曾於1080-1082年任延路經略使,
 對延安、延長縣一帶的石油資源親自作了考察,
 還第一次用石油製成石油炭黑(黑色顏料),
 並建議用石油炭黑取代過去用松木、桐木炭黑制墨,以節省林業資源。

但是,對於這段,我仍想吹毛求疵。從《夢溪筆談》的那段文字中,
沈括並沒有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等一個個點名,講要「統一命名」。
沈括不過是對他發現之液體取名,寫入書中罷了。



-----------------------------------------
註1:石油名稱的由來?
最早給石油以科學命名的是我國宋代著名科學家沈括(1031~1095年,浙江錢塘人)。
他在百科全書《夢溪筆談》中,把歷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
猛火油等名稱統一命名為石油,並對石油作了極為詳細的論述。


註2:維基:水火同源 圖片來源


註3:百度百科:石油


註4:上面是難,下面是四點火。


註5:夢溪筆談/卷24
鄜、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
生於水際,沙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甃之,用采入缶中。
頗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幄幕皆黑。
余疑其煙可用,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為之,
其識文為「延川石液」者是也。
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余始為之。
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
今齊、魯間松林盡矣,漸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
造煤人蓋未知石煙之利也。石炭煙亦大,墨人衣。余戲為《延州詩》云:
「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未老,石煙多似洛陽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