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字是引用之敘述,紫字是我感想。
剛剛讀到一個故事(註一),有位數學教授考學生一道題:
「現有3個數字,2,4,6。它們順序遵守某一規則,規則已寫在這張紙的背面。
你可以問我任何數字,我將回答你,你的數字符不符合該規則。
最後,要告訴我,規則是什麼?」
大多的學生接著會問:「8符合嗎」,教授答:「是」;
「10呢?」,「是」;「12?」,「是」。
於是,學生便說出自己的答案:「每個數字差2」。但是,教授說「不對」。
有位學生,他是這樣問教授的:「4呢?」,教授答:「否」;
「7?」,「是」;「-4?」,「否」;187,-56,0,1‧‧‧‧一連問了好幾個數。
終了,他對教授講規則是:「後說的數字,要大於前面那個」。教授回「正確」。
我們喜歡在習慣的思維、規則中,觀察外在的一切,及定義內在的自我。
人若要成長,應當要冒險,大膽嘗試陌生的「不合理,我不會」,離開舒適圈。
如果要高飛,就該忘了地平線;如果要突破自我,就該忘了我是誰。
--------------------------------------------------------
註一:《思想的藝術》,Page 45~46
剛剛讀到一個故事(註一),有位數學教授考學生一道題:
「現有3個數字,2,4,6。它們順序遵守某一規則,規則已寫在這張紙的背面。
你可以問我任何數字,我將回答你,你的數字符不符合該規則。
最後,要告訴我,規則是什麼?」
大多的學生接著會問:「8符合嗎」,教授答:「是」;
「10呢?」,「是」;「12?」,「是」。
於是,學生便說出自己的答案:「每個數字差2」。但是,教授說「不對」。
有位學生,他是這樣問教授的:「4呢?」,教授答:「否」;
「7?」,「是」;「-4?」,「否」;187,-56,0,1‧‧‧‧一連問了好幾個數。
終了,他對教授講規則是:「後說的數字,要大於前面那個」。教授回「正確」。
我們喜歡在習慣的思維、規則中,觀察外在的一切,及定義內在的自我。
人若要成長,應當要冒險,大膽嘗試陌生的「不合理,我不會」,離開舒適圈。
如果要高飛,就該忘了地平線;如果要突破自我,就該忘了我是誰。
--------------------------------------------------------
註一:《思想的藝術》,Page 45~4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