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網文的標題:值得台灣的父母可以學習!
誘發了我的好奇心。
結果我看內容,大約是說:
一個台灣人,去到北歐國家教授的家作客,
看到教授可愛的小女兒,長得很俊,誇了兩句,
這舉動觸怒了教授。
教授說:
「你可以因為她的禮貌、笑容而讚賞,勿以根據她的姿容而誇獎。
這將錯導她的價值觀,以為美醜是衡量人的標準。」
那台灣人從諫如流,跟那小女孩道歉,並稱讚了她的禮貌。
我想,這惟能說明,那台灣人不懂入境隨俗、入門問諱。
無法決斷,台灣人或者北歐人孰是孰非。
我瞭解北歐教授的想法,強調的是國民道德之必然。
而歐美國家風景區,
之能夠維持夢幻之童話美境,即拜賜於當地、當國居民富公德。
這十分令人認同,同時值得稱揚。
如同佛教所倡:
「一個之所以尊貴,在於他的言行,並不是來自他的血統、地位、諸等」。
當然,也不包含長相。
然而,台灣人的想法是,見人三分情,與人為善。
見面的開頭總是噓寒問暖,美讚幾句,
對台灣人而言,這是禮貌的開場。
若以比喻來說,那就好像包裝紙,跟送的禮物關聯性甚小,
可是就是要有這一層,顯示很基本的人情味。
而更深層的思考,
則是中國價值觀:「多一層禮儀,會避免(緩和)情緒的極端。」
四書中的『大學』講:「有事不敢不勉,有餘而不敢盡。」
不敢盡的意思是說,
不要把心裡的感受掏盡,搞不好那不過是一時愛、恨衝動。
總要留點餘地給自己、他人,這是種人禮、厚道。
因此,這一層的禮貌,有著迴旋的空間。
(不願產生愛之令其生,惡之令其死的狀況)
還有一句話,「點到為止」,同樣道理。
在國外的價值觀裡,有句話說:
「我不認同你的言論,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中國人想用「禮」去保有的(談不上誓死捍衛),
就是這一份最基本的人晴味。
剛剛談「說話的人」,現在是談一下「聽話的人」(在台灣)的禮貌態度。
簡單說:那是一種「相由心生」的價值觀論調。
一個心地光明的人,將無入而不自得,看任何事情皆當美好。
以此論之,當他看每個人,
都是美好的,可愛的,能知的優點,都會美言幾句。
這也是種與人為善的表現,本該要懷著隨喜的心去看待。
是故,同一件事發生在台灣社會,善良的父親就會跟女兒說:
「他心美,才稱你美,你要學習他,那種即之也溫,常保悠然自適。
妳將能如他一樣,眼及之境處處歡喜。」
畢竟,美醜不是一種罪惡,也不是唯一的標準,
倘若怕扭曲價值觀,而拒絕說美醜問題,有些因咽廢食了。
再說,劈頭就指責別人錯,恐怕於台灣人的情理上,不得體。
(或許用更委婉的方式,例如說:
「誇讚孩子的言行,
讓她瞭解什麼是對人最有價值的,會不會比較妥當些呢?」)
誘發了我的好奇心。
結果我看內容,大約是說:
一個台灣人,去到北歐國家教授的家作客,
看到教授可愛的小女兒,長得很俊,誇了兩句,
這舉動觸怒了教授。
教授說:
「你可以因為她的禮貌、笑容而讚賞,勿以根據她的姿容而誇獎。
這將錯導她的價值觀,以為美醜是衡量人的標準。」
那台灣人從諫如流,跟那小女孩道歉,並稱讚了她的禮貌。
我想,這惟能說明,那台灣人不懂入境隨俗、入門問諱。
無法決斷,台灣人或者北歐人孰是孰非。
我瞭解北歐教授的想法,強調的是國民道德之必然。
而歐美國家風景區,
之能夠維持夢幻之童話美境,即拜賜於當地、當國居民富公德。
這十分令人認同,同時值得稱揚。
如同佛教所倡:
「一個之所以尊貴,在於他的言行,並不是來自他的血統、地位、諸等」。
當然,也不包含長相。
然而,台灣人的想法是,見人三分情,與人為善。
見面的開頭總是噓寒問暖,美讚幾句,
對台灣人而言,這是禮貌的開場。
若以比喻來說,那就好像包裝紙,跟送的禮物關聯性甚小,
可是就是要有這一層,顯示很基本的人情味。
而更深層的思考,
則是中國價值觀:「多一層禮儀,會避免(緩和)情緒的極端。」
四書中的『大學』講:「有事不敢不勉,有餘而不敢盡。」
不敢盡的意思是說,
不要把心裡的感受掏盡,搞不好那不過是一時愛、恨衝動。
總要留點餘地給自己、他人,這是種人禮、厚道。
因此,這一層的禮貌,有著迴旋的空間。
(不願產生愛之令其生,惡之令其死的狀況)
還有一句話,「點到為止」,同樣道理。
在國外的價值觀裡,有句話說:
「我不認同你的言論,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中國人想用「禮」去保有的(談不上誓死捍衛),
就是這一份最基本的人晴味。
剛剛談「說話的人」,現在是談一下「聽話的人」(在台灣)的禮貌態度。
簡單說:那是一種「相由心生」的價值觀論調。
一個心地光明的人,將無入而不自得,看任何事情皆當美好。
以此論之,當他看每個人,
都是美好的,可愛的,能知的優點,都會美言幾句。
這也是種與人為善的表現,本該要懷著隨喜的心去看待。
是故,同一件事發生在台灣社會,善良的父親就會跟女兒說:
「他心美,才稱你美,你要學習他,那種即之也溫,常保悠然自適。
妳將能如他一樣,眼及之境處處歡喜。」
畢竟,美醜不是一種罪惡,也不是唯一的標準,
倘若怕扭曲價值觀,而拒絕說美醜問題,有些因咽廢食了。
再說,劈頭就指責別人錯,恐怕於台灣人的情理上,不得體。
(或許用更委婉的方式,例如說:
「誇讚孩子的言行,
讓她瞭解什麼是對人最有價值的,會不會比較妥當些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