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公都子曰:「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夫子與之遊,又從而禮貌之,敢問何也?」
孟子曰: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
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
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
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
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
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章子有一於是乎?
夫章子,子父責善而不相遇也。
責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責善,賊恩之大者。
夫章子,豈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屬哉?
為得罪於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終身不養焉。
其設心以為不若是,是則罪之大者,是則章子已矣。」
為解釋上文,介紹匡章(註1)的事蹟,需要講《戰國策》卷8_齊策1(註2)中的一段:
秦國向韓國、魏國借道攻打齊國,齊宣王任命章子為將,迎敵。
秦、秦兩軍對峙而紮營(舍),
使者多次互相往來,匡章藉機更動了部分旗幟混入秦軍。
齊國的偵探向齊王回報:「匡章帶著齊軍投降秦」。齊王不作回應。
不一會,又有偵探報齊王:「匡章帶齊軍投降秦」,齊王仍不回應。
如是好幾次,大臣請求齊王:
「報告匡章打敗仗,不同人說相同話,大王為何不發兵討伐?」
齊王:「匡章不會背叛寡人,這件事我很明白,為何要發兵攻打他?」
過一會,齊軍傳來捷報,秦國俯首稱臣且謝罪。
左右大臣問王:「怎麼確知匡章不會叛變?」
齊王說:
「匡章的母親得罪他父親,他母親因而被他父親殺了,埋在馬棧下。
寡人任命匡章為將軍時,勉勵他說:
『先生的能力很強,待將軍你率領全軍勝利歸來,一定幫將軍的母親遷葬。』
匡章答:
『我不是不能改葬先母,而是先母得罪先父,先父沒留遺囑就死了,
沒有得到先父的允許,而改葬先母,這樣是背棄先父,所以不敢。』
由此可見,作為人子不敢欺辱死去的父親,難道作人臣還會欺辱活著的君王嗎?」
有本小說叫《七十二朝人物演義》(註1)亦有講述匡章與父母所發生之事,
不知真偽,僅供參考。
它說,由於匡章父親殺死匡章母親,埋屍馬棚下。
匡章勸諫,他父親依然故我,因而產生(激烈)衝突。
父親死後,匡章覺得自己不孝,沒讓雙親老有所終,
自己就沒資格讓子女奉養,故而休妻棄子,獨自生活。
無論原因為何,在外相上,別人認為他違背了倫常,傷害了父親、妻子、孩子。
這時,有人問孟子為什麼還要跟這種人交往,孟子趁此機會,為他說句公道話。
孟子說:
「世俗的不孝順有五種:
公都子曰:「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夫子與之遊,又從而禮貌之,敢問何也?」
孟子曰: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
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
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
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
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
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章子有一於是乎?
夫章子,子父責善而不相遇也。
責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責善,賊恩之大者。
夫章子,豈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屬哉?
為得罪於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終身不養焉。
其設心以為不若是,是則罪之大者,是則章子已矣。」
為解釋上文,介紹匡章(註1)的事蹟,需要講《戰國策》卷8_齊策1(註2)中的一段:
秦國向韓國、魏國借道攻打齊國,齊宣王任命章子為將,迎敵。
秦、秦兩軍對峙而紮營(舍),
使者多次互相往來,匡章藉機更動了部分旗幟混入秦軍。
齊國的偵探向齊王回報:「匡章帶著齊軍投降秦」。齊王不作回應。
不一會,又有偵探報齊王:「匡章帶齊軍投降秦」,齊王仍不回應。
如是好幾次,大臣請求齊王:
「報告匡章打敗仗,不同人說相同話,大王為何不發兵討伐?」
齊王:「匡章不會背叛寡人,這件事我很明白,為何要發兵攻打他?」
過一會,齊軍傳來捷報,秦國俯首稱臣且謝罪。
左右大臣問王:「怎麼確知匡章不會叛變?」
齊王說:
「匡章的母親得罪他父親,他母親因而被他父親殺了,埋在馬棧下。
寡人任命匡章為將軍時,勉勵他說:
『先生的能力很強,待將軍你率領全軍勝利歸來,一定幫將軍的母親遷葬。』
匡章答:
『我不是不能改葬先母,而是先母得罪先父,先父沒留遺囑就死了,
沒有得到先父的允許,而改葬先母,這樣是背棄先父,所以不敢。』
由此可見,作為人子不敢欺辱死去的父親,難道作人臣還會欺辱活著的君王嗎?」
有本小說叫《七十二朝人物演義》(註1)亦有講述匡章與父母所發生之事,
不知真偽,僅供參考。
它說,由於匡章父親殺死匡章母親,埋屍馬棚下。
匡章勸諫,他父親依然故我,因而產生(激烈)衝突。
父親死後,匡章覺得自己不孝,沒讓雙親老有所終,
自己就沒資格讓子女奉養,故而休妻棄子,獨自生活。
無論原因為何,在外相上,別人認為他違背了倫常,傷害了父親、妻子、孩子。
這時,有人問孟子為什麼還要跟這種人交往,孟子趁此機會,為他說句公道話。
孟子說:
「世俗的不孝順有五種:
1. 懶惰,不顧奉養父母;
2. 好賭好酒,不顧奉養父母;
3. 貪錢,偏愛妻子與兒女,不顧奉養父母;
4. 縱慾,喜歡聲色犬馬,讓父母蒙羞;
5. 好鬥興訟,至於危害到父母,匡章有犯上述的任一個嗎?」
意思是,匡章沒犯,沒不孝。又說:
「匡章會背負"不孝"的罵名,
就是他請他父親改邪歸正,沒想到起爭端,才落到這步田地。
用善相責,是朋友相處的道理;父子間用善相責,是最容易傷害親情的....」
匡章的後續處理,已在前面說過,就不重複了。
而這也就是,孟子認為匡章責父出妻屏子的人倫苦衷。
我想,假如匡章沒有"出妻屏子",
會不會落人口實,質問孟子:「他犯了你說的第三條」呢?呵呵。
--------------
註1:百度百科:匡章
註2:<秦假道韓魏以攻齊>
秦假道韓、魏以攻齊,齊威王使章子將而應之。與秦交和而舍,
使者數相往來,章子為變其徽章,以雜秦軍。候者言章子以齊入秦,威王不應。
頃之間,候者復言章子以齊兵降秦,威王不應。
而此者三。有司請曰:「言章子之敗者,異人而同辭。王何不發將而擊之?」
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為擊之!」
頃間,言齊兵大勝,秦軍大敗,於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謝於齊。左右曰:「何以知之?」
曰:「章子之母啟得罪其父,其父殺之而埋馬棧之下。
吾使章子將也,勉之曰:『夫子之強,全兵而還,必更葬將軍之母。』
對曰:
『臣非不能更葬先妾也。臣之母啟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死。
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
夫為人子而不欺死父,豈為人臣欺生君哉?」
註3:《七十二朝人物演義》卷29: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
參考資料:
1. 《孟子》<離婁下>_58
2. 心情記事:孟子 離婁章句下(三十)
意思是,匡章沒犯,沒不孝。又說:
「匡章會背負"不孝"的罵名,
就是他請他父親改邪歸正,沒想到起爭端,才落到這步田地。
用善相責,是朋友相處的道理;父子間用善相責,是最容易傷害親情的....」
匡章的後續處理,已在前面說過,就不重複了。
而這也就是,孟子認為匡章責父出妻屏子的人倫苦衷。
我想,假如匡章沒有"出妻屏子",
會不會落人口實,質問孟子:「他犯了你說的第三條」呢?呵呵。
--------------
註1:百度百科:匡章
註2:<秦假道韓魏以攻齊>
秦假道韓、魏以攻齊,齊威王使章子將而應之。與秦交和而舍,
使者數相往來,章子為變其徽章,以雜秦軍。候者言章子以齊入秦,威王不應。
頃之間,候者復言章子以齊兵降秦,威王不應。
而此者三。有司請曰:「言章子之敗者,異人而同辭。王何不發將而擊之?」
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為擊之!」
頃間,言齊兵大勝,秦軍大敗,於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謝於齊。左右曰:「何以知之?」
曰:「章子之母啟得罪其父,其父殺之而埋馬棧之下。
吾使章子將也,勉之曰:『夫子之強,全兵而還,必更葬將軍之母。』
對曰:
『臣非不能更葬先妾也。臣之母啟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死。
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
夫為人子而不欺死父,豈為人臣欺生君哉?」
註3:《七十二朝人物演義》卷29: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
參考資料:
1. 《孟子》<離婁下>_58
2. 心情記事:孟子 離婁章句下(三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